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学习需求调查分析

2013-08-15 00:54袁慧玲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22期
关键词:护理学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袁慧玲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山东 菏泽 274300)

随着高端专门型护理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多,我国高职护理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目前我国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与高端专门型护理人才的市场需求并不是一致的,或者说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而导致这一结果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课程设置,如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与专业培养目标不吻合等。为了完善护理专业课程建设,提高我校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在2012年6月对我校护理专业2010级学生就目前高职护理专业课程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归纳和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护理专业课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取我校2010年级的护理专业的学生,采取整体调查的方法,发放调查问卷326份,收回326份,回收率100%。生源地:城市128名,占39.3%,农村198名,占60.7%,均为高中毕业后入校。学制3年。

1.2 调查方法:调查表由笔者在参考文献后自行设计,问题分为闭和性和开放性问题,需求程度按照非常需要、需要、一般需要、不需要4个等级。由研究者发放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及问卷的填写方式。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由被调查人设计填写,现场收回。

2 结果

2.1 教学计划的合理性调查:为了确保专科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科学制定教学计划,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我们队校教学计划的合理性进行调查,看出在所有课程、专业课程、课程时间安排上近50%的人认为设置合理,而认为非常合理的只占15%左右,这说明我校在沿袭中专办学模式时借鉴了比较成熟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的设置、专业课的类别、教学计划课时数,应该说是有其合理之处的,而认为非常满意的人较少,主要是因为我校的办学定位发生里变化,从原来的中专上升为高职高专,无论是人才培养模式还是课程体系的建设都有了本质的不同,我们必须找到高职护理教育的关键点科学实施课程建设,同时做好中高职的有效衔接。在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安排上,42.9%的人认为是非常合理的,这说明我校在实践知识的安排上是比较重视,这得益于我校对于专业实践课的有效探索,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增加课外辅导练习和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比赛,保证了练习的时间、激发里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2.2 课程设置需要程度调查:护理专业课程是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组成,根据调查结果合理进行护理专业设置。

从对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调查看出,非常需要的平均占57.2%,尤其基础护理、妇产科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这几门课程的认为非常需要的占到80%左右,这正说明了三点,一是同学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视程度,因为这几门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占护考知识的70%左后;二是学校对高职护理教育的认识有些滞后,仍然打破不了护理教育类似于医疗教育的弊病。从表2还可以看出对护理礼仪、护理伦理、护理心理及为护理管理等人文课程的非常需求平均在44.5%,认为需要的平均38.2%,从这两个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护生对人文知识的渴求程度,加强人文课程的学习是符合高职护理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基本要求的,也是顺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的。

对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而难题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医学遗传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免疫学等,调查看出这几门课程的需求程度认为非常需要的占53.7%,认为需要的占39.8%,基础课程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是必须重视的。怎么合理有效组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对公共课的需求调查看,除了体育、英语、计算机课程的需求程度在35%左右,其余课程的非常需求的均在25%左右,认为需要和一般需要的占多数,可见对于公共课需求程度不高,同时公共科课程数量和课时数都较多,必须有效的实施删减,才能保证专业课的学习需求。

3 讨论

根据调研结果对护理专业课程科学设置,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使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改进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培养进行构建,使人才培养更好的与临床对接,做到临床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确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3.1 确定课程设置原则:突出护理、注重实践、加强人文

3.1.1 突出护理:突破护理教育类似与医疗教育的的弊病,缩短医学课程,增加护理专业课程。具体做法,一是缩短医学基础课程的课时数;二是整合医学课程的内容;三是增加主要护理专业课程数量和课时数,既包括护理理论课程,如护理管理、护理心理、人际沟通等,也包括部分护理专业技能课程,如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

3.1.2 注重实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能力培养,增加实践课程数量和课时比例。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而不是医学研究型人才,关键提高护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国高职护理教育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具体做法:一是增加实践课程数量;二是实践课程的实践课时比例要提高。

3.1.3 加强人文: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赋予护理职能新内涵,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的生物、医学知识,还要有良好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人文社会学科知识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核心素质。具体做法,首先确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等课程为人文课程;然后适当调整课时比例、开课时间、课程性质,所有人文课程均为必修课,同时所有人文课程成均调在第一二学期开设,使护生早期接触护理、早期认识护理、早期形成一定的护理职业素质和职业情感,为三四学期护理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优化课程结构、形成课程体系

3.2.1 确定知识、能力、素养培养的关系:学习知识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相应能力,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形成与发展为素质,同时素质的高低又进一步决定着能力的大小。知识、素质、能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作为学校,其护理教育任务不仅仅是教授护理基本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护生的各种学习习惯、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护生的专业认识、职业情感、人文素养,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高专护理教育应将护理专业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教育一体化和全程化。

3.2.2 构建课程结构的框架:改革传统的老三段(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分类法,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淡化学科意识,组建学科群。分成公共基础学科、人文素养学科、医学基础学科、专业学科四个模块,公共基础学科主要是语文、英语、计算机、体育等4门,人文素养学科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等6门,医学基础学科包括正常人体功能、正常人体结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病理学、药理学等5门,专业学科包括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15门。

3.2.3 为满足教学需要,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

①基础课程:基础课程必须突出其基础性,基础课程是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而不是必须要求学生在某个学科领域内具有较突出的能力,认识到这一点,找到护理与医学教育的最佳结合点,进行课程的整合。其中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整合为正常人体结构;生理、生化整合为正常人体功能;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整合为病理学;微生物、寄生虫、免疫学整合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②公共基础课删除部门课程:删除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根据表4看出,这三门课的需求均在25%左右,且这三门课与护理专业关系并不是非常密切。因此删掉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

3.2.4 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相融合

①必须涵盖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科目:2011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进行了改革,改革之一就是考试科目从原来的基础护理学、外科护理、内科护理、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5门的基础增加护理伦理与法律、护理管理、精神病护理、传染病护理、中医护理等5门。另外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各考试科目所占的比重有所调整,其中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分别占25%,基本无变化;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由原来的各占12%变为共占7%,内容大幅缩减;新增加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与法律、中医护理、精神病护理、传染病护理由原来的只占1%扩大到18%,尤其护理人文课程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与法律占到了15%,内容大幅增加,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同时从表2中也可以看出,人文课程如护理礼仪、护理伦理,以及其他中医护理、传染病护理等课程的需求程度分别是45.1%、41.1%、51.5%、40.2%、66.2%,护生对这些课程的需求程度较高。因此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必须包括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的全部科目,并且根据各考试科目内容所占的比例适当调整课时数。

②为保证学生具备护理职业通用能力,必须开设通用能力课程:开设大学英语、计算机课程、普通话,相对应的要求学生应获取其他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全国英语等级(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证书;普通话二级乙等水平以上。

③有利于学生获得“多证书”,开设必要课程:开设老年护理、营养、推拿、按摩课程,可有利于学生选择地参加保育员、养老护理员及保健按摩师等培训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3.2.5 学生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关系:为使学生更好就业、多方择业,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要求学生除掌握专业必须课程以外,还需注重和增设其他课程,形成选修课。

3.2.6 科学设置课程之间的比例、理论与实践的比例

①根据课程的课时分配以及对专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合理安排各课程类型之间的比例。其中公共基础课约占15%。人文社会学科约占15%-20%,医学基础课约占20%-25%,护理专业课约占45%-50%。

②增加实践课程的实践比例,使总实践课时数占总学时的50%以上。其中,计算机、体育课程的实践课时比例在80%以上基础护理学课程实践课时比例达到50%.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的实践课时比例达到30%,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的实践课时比例达到25%,医学基础课程的实践课时比例基本在30%左右,其他实践类课程实践课时比例也控制在20%左右。

总之,通过调研使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要一致、课程设置与学生需求相吻合,完善护理专业课程建设,提高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1] 王海英.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4):582-583

[2] 戴长蓉等.护理高职教育医学基础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08,11(21):67-68

[3] 蔡小红,马如娅.高职护理课程体系改革的尝试[J].中华护理杂志,2006,3(3):253-254

[4] 涂明华等.护理高职高专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5,3(1):15-17

[5] 李颖,李丹,谢红双.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J].中华护理教育,2010,7(8):339-340

猜你喜欢
护理学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