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命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2013-08-15 00:47刘志英
巢湖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价值生命政治

刘志英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教育是以育人为本,高校不仅仅要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更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也就是说能够让学生成为人格健全的一个完整的人。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下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反思一个问题:最近高校中出现大学生自杀、他杀现象频频发生;经常听到学生很随意的就说出要以伤人或“死”解决问题;经常听到某某大学出现学生为了感情或者一些小事而自杀或者去伤及其他学生的事件,此现象也不得不让我们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者给予反思和考虑,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现象。生命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和作用是怎样呢?应该如何最大限度的把生命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1 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

1.1 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的教育。对于生命教育的研究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是伴随着20世纪死亡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的兴起而起步的。生命教育产生之初,只是简单的就如何对待和认识死亡所进行的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命教育已经成为一门具有综合性的学科,其内容不仅仅包括如何对待和认识死亡,还包括如何认识生命、认识生命的价值和如何实践生命价值等多方面内容。生命教育是对个体进行有关“对生命的认识、对生命的态度,以及生命的价值是什么”的价值观念的教育。从深层次上讲,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受教育者探寻生命之真,培养生命意识,追求生命的意义,高扬生命的情怀,获得生命的价值的活动。因而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够从教育活动中获得对生命的深刻认知,成为掌握生命的主体,进而提升生命质量和境界,实现生命价值,获得身心健康发展和主体的全面自由发展。

1.2 生命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从上个世纪,许多学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都已经开始对于大学生自杀以及伤害他人生命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呼吁要在高等学校中进行生命教育。2012年9月份发生在河南一所职业院校的凶杀案,有三名在校的大二学生死于非命,凶杀者为外省在校大学生,只是因为感情问题,断送了三条人命和自己的人生。还有因为学习或者是感情等一些小事出现自杀的现象。每每发生这些事情时,我们每个人的心无不受到震撼,活生生的生命,当代的大学生,祖国和民族未来的建设者,怎么会出现此现象呢?

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并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生承受的生理、心理压力、就业压力比以往的大学生更大,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从小生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下,很少经历挫折和苦难,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他们必须面对着许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处理,承担更多的压力。这使得他们经常感到精神疲倦,生活乏味,以至于对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当他们无法承受一定的压力或者苦难时,就会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生命,试图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去解决自己心中所要的问题。“对于物质的过分追求,对感官的刺激的盲目崇拜,使他们对生活享受的关注大于对生命本身的关注。”鉴于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生命教育不但是教育对象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

2 生命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

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这一思想由杰·唐纳·华特士首先提出,不但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产生了跨界跨领域的影响。然而,生命教育虽然提出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但是这一思想观念还处于探讨的初级阶段,运用到实践是寥寥无几,在高等教育领域甚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缺失。

2.1 高等学校追求的培养目标是成才,而非“成人”

目前许多高校把满足社会的建设需要,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为重要的目的,在学科专业和课程设计中以社会的需要为导向,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生命和个人价值所需要的成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把政治教育的成分看的太重,把政治教育的比例占的过多,也就是成为了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忽略了生命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没有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方式让学生了解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2.2 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对死亡一直都是非常忌讳的,所以人们与青少年谈理想、未来,却很少谈生死,更不要说学校的生命教育

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青少年对死亡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而对死亡的无知导致青少年在死亡面前表现出极端的害怕、恐惧,面临死亡的威胁往往不知所措,没有较强的自救意识,使很多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发生,更有甚者根本不把死亡当作一回事,不珍惜自我的生命,更加残酷地对待他人的生命。自汶川地震以来,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等已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如据四川新闻网报道,成都市成华区将投入30余万元打造全国首个生命教育实景体验基地,让学生体验毒瘾发作的惨状、不遵守交通规则被汽车碾死、下河洗澡溺水身亡、跳楼自杀等一个个真实的死亡惨状,以此教育学生珍爱生命。但这些都只是零散的、地方性的行为,总的来说,我国的学校尚未实施正式的、系统的生命教育,缺乏明确的意识和目的,并缺少相应的课程计划和教材。

2.3 在特定的价值取向指导下教育长期无视甚至抹杀学生的生命价值

我国的教育形式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虽然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教育过程中,无视教育的主体。无视教育的主体就是对生命的淡漠和否定,更谈不上主体间的互助和互动性。尽管从上个世纪不管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是在高等教育阶段,都强调主体教育,但是现在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满堂灌”现象,多采用的是注入式的授课方式,一切向分数看齐等流水线式的培养方式,不尊重主体性、选择性和能动性,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和需要,从而导致了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高分低能想象,扼杀学生的活力。虽然思想品德教育中强调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对珍爱生命的教育却只字未提,并且我们往往教育学生见义勇为、奋不顾身、舍己为人,但是却很少教育他们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没有通过教育学生引入到生命教育的探索和思考中,没有告诉学生生命到底意味着什么,生命对自己,对家人,对他人,对社会的意义是什么,在现实的生活中,大学生普遍缺乏对生命有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和非认知的认识,因此导致大学生对生活和生命的错误认识,没有认识到生活和生命的意义。

3 生命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政协委员柏志全早在2008年针对大学生自杀他杀现象提出建议学校要重视并切实实施生命教育。他讲到:学校应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学校要对大学生开展挫折意识教育并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专业课教师、本科生导师应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也应全方位地在学术讲座、文娱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

3.1 教育目标“成人”化,教育理念人本化

高等教育的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人才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首先是要“成人”,才能成才。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首先是造就人,是“成人”的教育,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全天候教育下的大写的人的教育,再通过培养出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心智发达的受教育者,在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中发挥它的作用和功能。例如,武夷学院作为一所在21世纪初升本的一所地方院校,立足本地,把握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根据学校特点和社会的需要制定了培养“四会”人才,即会做人,会学习,会应用,会创新,做人是学习、应用和创新的基础,是个体发展的最根本的需要。所以在教育和教学中一切都从培养“成人”为重要首要目标。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本位的一种教育,那么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并且要改变技术至上,科技至上的教育价值取向。

3.2 改变传统观念,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死亡,理性审视生命

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重生忌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人们忌讳谈“死”,尽管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由于对死亡的淡化,自我的个体性、独立性、主体性被长期忽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生命悲剧,在我们中间不断发生。要让学生知道死亡是自然的规律,死亡对每个人生命具有真实性、客观必然性和不可避免性,还要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促使学生珍惜生命和现在。也要让学生知道生命与死亡的关系,人的生是一种偶然,人的死却是一种必然,在这一点上,生命没有本质的区别,最多只有量的差异。但在社会层面上,人的生命却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高质量的生命应该是为社会和他人做出更多的贡献,其生命价值为正,反过来则生命的价值为负。叶澜教授指出,“人的生命性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广州大学教授胡宜安曾说过“开设死亡教育不是要美化死亡,而是要解除死亡的神秘性,赋予死亡神圣性,让学生更加珍惜生命,让他们心理更健康。” 生命教育不只是教会大学生欣赏和感受生命美,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教会他们能够坦然面对和接受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苦难,时刻为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做好准备,从苦难和困境中感受生命的的伟大,以及为之人的意义和价值。

3.3 引导大学生珍惜生命,充分挖掘生命的潜能,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大化

在生命教育中不仅仅引导大学生要珍爱生命,更应该的让他们积极的去创造生命价值,充分挖掘自己的生命潜能,使生命的价值最大化。高校生命教育应该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和追求有意义的人生,在生命中自我确证和自我完善。高清海教授把人的本质看作超生命的生命,强调意义对人的本体价值,他说:“人是不会满足于生命支配的本能的生活的,总要利用这种自然的生命去创造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人之为人的本质,应该说就是一种意义性存在、价值性实体。人的生存和生活如果失去意义的引导,成为无意义的存在,那就与动物的生存没有两样。”人类的生命与历史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生命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人生的价值并不外在于表现,而在于人的生命本身。生命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摆脱对物质欲望的过多追求,要融入到自然和社会中。生命教育要培养学生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要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追求的平凡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类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要让学生明白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是在不断地追求自我发展与自我成长,从而促进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和创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生命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它的价值在于怎样使用它”。引导大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特长,挖掘自己内在的潜能,提升自我的生命价值,使自己的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3.4 运用多种方式和渗透式教育进行生命教育

由于我国教育方式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讲,学生听,灌入式教学,教师是主体的现象依然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反复过程,一直贯穿在大学生的四年的大学生涯中,不仅仅课堂教学,课余的一些活动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生命教育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并且生命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我们要采用多种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展相关学科渗透教育进行生命教育。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相关课程融入生命教育,讲授人生观和价值观时进行生命价值和自我认知的教育,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我和社会、他人的关系,提高大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融入生命教育,重点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学生成长各方面的品质,构成一种旨在改善生命质量的观念,促进学生各方面共同发展。比如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建筑材料的专业课中,让学生明白建筑材料质量的高低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同时也危及他人生命安全,让他们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生命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学校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到殡仪馆等地方参观,参与到突发事件的救援工作,让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亲身体会死亡带给人们的悲哀和痛苦,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也可以组织一些“劫后余生”的人座谈会,谈谈他们面临死亡时的心理感受,死亡来临时的感悟,以及这种经历对自己生命带来的震撼、恐惧,和对生命的热爱、眷恋等。在实践活动中教会学生掌握生命、正确审视生命,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态度。

3.5 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设置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

鉴于我国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我们应该借鉴国外或者是台湾的一些做法。作为高校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认识到生命教育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位置。课程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参照物,教学是高等教育实现教学目标和发挥职能的最基本的途径,那么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也是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目前,台湾地区,基础教育阶段均设有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规定了一定的课时,并有专门的老师去任教。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够让大学生提高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教给他们各种生存和安全的知识,以及处理危机的方式和方法,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能力。同时,学习古今中外的一些哲学家和文学家有关于生命的哲学论述,了解到很多哲学家和文学家用毕生的精力在追求人生价值和探索人类的生命价值。通过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人生价值的探讨,使大学生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1]陈文斌,刘经纬.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9):83-84.

[2]洪奕宜.大学生自杀率升高,委员建议大学重视挫折教育[N].南方日报,2008-01-21(1).

[3]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R].2012-11-18.

[4]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叶澜教授访谈录[J].教育研究,2004,(2):33-37.

[5]胡宜安.论生死观教育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103-105.

[6]高清海.人就是“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213.

[7]侯朝阳.大学生生命教育缺失与对策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3):115-118.

[8]徐园媛.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9):161-162.

[9]赵迎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2,(2):125-126.

[10]黄培清.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5):140-141.

猜你喜欢
价值生命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