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内巨大精原细胞瘤2例报告

2013-08-15 00:53杨小冰鄢业鸿
实用临床医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精原细胞隐睾睾丸

杨小冰,鄢业鸿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南昌 330006)

1 病例资料

例1:53岁男性患者,发现右侧腹部包块渐大2年余,病程中有腹胀,腹部隐痛不适,无发热,进食正常,无大小便异常,期间未行任何治疗,近期包块增大明显。于2008年4月13日就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全身状况尚可,右侧中下腹明显隆起,可触及一囊性包块,上至右侧肋缘下3指,左侧超过中线约1指,无明显压痛,右侧隐睾。余未见异常,B超及CT均提示右侧腹部囊实性混合包块。完善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包括肠道准备后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右侧腹腔巨大囊实性混合包块,囊液清亮,包块基底伴于右下腹,包块与回盲部紧密粘连,腹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将囊液吸尽后分离肿块与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肠管的粘连,因肿块与回盲部粘连无法分开,而行右半结肠与肿块联合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精原细胞瘤并囊性病变。术后予以手术区域放疗,随访3年2个月,健康存活。

例2:48岁男性患者,发现右下腹包块半年余,有腹部疼痛,反复发作,无发热,进食正常,大小便正常。于2008年6月7日就诊本院,体检:右下腹包块大小约10 cm×8 cm,质中偏韧,外侧境界欠清,不能推动,右侧隐睾。 CT示右下腹包块,外侧与髂窝粘连,与右髂血管分界不清。增强扫描肿块轻度不规则强化。完善术前检查及准备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块为实性,右外侧与髂窝内肌肉粘连,与髂血管分界尚清,内侧与回肠粘连成团。粘连的肠管部分扩张,部分成角,管腔严重狭窄。腹腔及右侧髂血管周围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遂行肿块联合部分回肠切除,切除的肠管长约50 cm。术后病理证实为精原细胞瘤,免疫组化AFP染色(+)。术后行局部放疗及全身化疗,随访2年5个月,无肿瘤转移迹象。

2 讨论

精原细胞瘤是来源于睾丸的常见恶性肿瘤,约占睾丸肿瘤的70%。该瘤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淋巴道转移较常见,血道转移较少发生。隐睾是睾丸肿瘤发生公认的危险因素,而隐睾发生癌变的机率比正常睾丸发生率高 20~40倍[1],腹内型隐睾肿瘤发生率则高达22.7倍[2]。在男性中,睾丸明显是精原细胞瘤好发部位,同时还有腹膜后、纵膈及松果体区域并且输尿管、输精管的广泛转移压迫症状可能是腹腔内精原细胞瘤的首发症状[3],所以及早的发现及治疗对腹腔内精原细胞瘤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存在隐睾的患者更应该加强对腹腔内精原细胞瘤的防范。

本文所提供的2例病例,均为右侧隐睾病例,鉴于各种原因,如就诊患者难于启齿或者就诊医生查体不仔细,未能发现隐睾,后均因腹部巨大包块于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手术中探查均已侵及周围脏器。所以隐睾的早期诊断对腹腔内精原细胞瘤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临床工作中,体格检查及问诊时务必要认真仔细,一经发现睾丸缺如或者未能触及的患者,需完善相关检查,明确隐睾是否存在。

目前对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主要依靠腹部CT或B超检查。实时超声能良好显示肿块位置、形态、大小、边缘和内部结构以及肿瘤邻界和周围脏器的继发征象,了解并确定浸润和转移与否及其程度,腹膜后主要血管与肿块等,对术前制订治疗计划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超声检查中,如发现男性下腹部或腹股沟肿块时,务必首先检查阴囊,如果同侧睾丸缺如,就应想到隐睾合并肿瘤的可能性,根据声像图特点、周围脏器关系和淋巴结转移规律,可以做出诊断[4]。腹部隐睾的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密切结合临床对腹部隐睾的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5]。但仍有25%~30%的患者通过CT无法明确鉴别腹腔内肿瘤,这时可通过PET或者PET-CT等更具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方法鉴别诊断肿瘤,但是当有成熟畸胎瘤或微小肿瘤存在时,抑或在展开化疗10~14 d内,会有假阴性的发生[6]。本文所提供2例病例,均行B超及CT检查,发现下腹部包块,并能对明确包块的性质、与周围脏器组织的关系有很大的帮助。B超及CT提示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手术中亦证实。所以对于发现存在隐睾的患者行B超及CT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睾丸精原细胞发展较慢,且早期无明显症状,一经发现,一般已发生转移、浸润。一般先转移到腹膜后淋巴结,后期通过血液播散。本文2例肿瘤均已于周围肠道浸润粘连,且第2例已有不完全肠梗阻表现。精原细胞瘤对放射高度敏感,且对多种化疗药物敏感。因此,治疗上宜早期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可行局部放疗,以控制区域淋巴结转移,亦可多疗程化疗,以控制远处转移。早期研究认为隐睾精原细胞瘤的预后比阴囊精原细胞瘤差,但最近的报告表明,适当的治疗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早期隐睾精原细胞瘤术后放疗能取得与阴囊睾丸精原细胞瘤相同的治疗效果,精原细胞瘤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是查出肿瘤时的临床分期,根据肿瘤大小(<3 cm、3~6 cm、>6 cm)得出 4 年无复发率分别为94%、82%和64%,血管和淋巴管浸润与复发的关系密切[7]。本文提供的2例病例均行肿块及浸润肠段联合切除术,术中探查所见肿块均已与周围组织器官浸润粘连,均切除病变组织及浸润肠段,术后病理证实都为精原细胞瘤。术后都给与了局部区域放疗,术后健康存活。所以笔者认为,精原细胞瘤尤其腹腔内精原细胞瘤,因其难于发现,发现后一般都已与周围组织脏器浸润粘连,其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仔细认真的体检及问诊对这类疾病的早期诊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隐睾患者,更应提高警惕,诊治时仔细认真。在诊断过程中,要综合全面考虑,通过肿瘤标记物、B超、CT等,结合症状体征,发现后应以早期手术为主,术后给予术区局部放疗或(和)化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减少复发。

[1] 吴利华.双侧隐睾1例恶变形成精原细胞瘤[J].上海医学影像,2007,16(2):187.

[2] 吴阶平.泌尿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53-255,512-514,674-677.

[3] Pread O,Alian N,Andrada L,et al.Retroperitoneal seminoma as a first manifestation of a partially regressed(burnt-out) 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J].Rom J Morphol Embryol,2011,52(1):193-196.

[4] 王纪登,武宜花.12例隐睾合并精原细胞瘤的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诊断[J].华夏医学,2004,17(3):430-431.

[5] 许承志,杨健,陈美佳.腹部隐睾精原细胞瘤的CT诊断[J].影像与介入,2011,17(8):100-101.

[6] Kim J E,Kim E K.False-positive hypermetabolic lesions on post-treatment PET-CT after influenza vaccination[J].Korean J Intern Med,2011,26(2):210-212.

[7] Eble J N,Sauter G,Epstein J I,et al.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M].Lyon:IARCP Press,2004:260-261.

猜你喜欢
精原细胞隐睾睾丸
超声诊断睾丸肾上腺残余瘤1例并文献复习
隐睾严重可导致不育
枸杞多糖保护小鼠GC-1spg精原细胞氧化损伤的研究
睾丸“犯拧”,赶快就医
睾丸特异性基因TDRG1在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小儿隐睾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精原细胞瘤颈部转移病例1例
精原细胞分化及维甲酸在其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改良Bianchi术治疗中低位双侧隐睾的体会
高频彩超在睾丸扭转诊疗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