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双套管两种连接方式对腹部手术后引流的效果观察

2013-08-15 00:43许红霞孙闻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年18期
关键词:内管负压套管

许红霞,孙闻英,王 菲,陈 赟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161)

腹腔双套管已被广泛应用于腹部各类手术,不仅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及各种消化道瘘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防治术后并发腹腔内感染、瘘、积液的有效方法[1]。腹腔双套管间断生理盐水冲洗加持续低负压吸引可充分引流出手术区域渗液,有助于对术后出血、胰瘘等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及处理,减少腹腔积血、积液,或清除因残留坏死组织及多种毒素引起的隔下积液、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2010年在本院因胰腺和肝脏疾病术后行腹腔双套管引流的患者56例,男32例,女24例,平均年龄57.5岁,其中行肝叶切除引流者2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引流者32例。自制的双套管由长30~40 cm、直径0.8~1.0 cm的乳胶管作为外套管,其末端呈镂空蘑菇头状;同时将长60 cm、直径0.3 cm的材质较硬的硅胶管作为内套管,分别在内外管的前端管壁修剪4~5个侧孔,用丝线将内外套管固定成“Y”型,经环氧乙烷灭菌处理后备用。

1.2 方法

1.2.1 连接方式:将56例手术后患者放置双套管引流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毕回病房后根据病情常规安置体位,按无菌要求连接腹腔双套管。观察组28例将内套管外端接中心低负压持续吸引,外套管接0.9%的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对照组28例将外套管外端接中心低负压持续吸引,内套管接0.9%的生理盐水持续冲洗。2组护理方法相同,比较2种连接方法的引流效果。

1.2.2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28例中23例引流完全通畅,其余5例引流不畅,其中有4例经挤压后畅通,1例挤压无效予更换内管继续引流,平均留置双套管时间为5.5 d,均达到预期效果。对照组28例中,5例引流完全通畅,其余23例不通畅,其中有13例经挤压后引流通畅,8例挤压无效予更换内管继续引流,2例发生意外拔管,平均留置双套管时间为7.5 d。2种方法引流通畅情况比较,对照组患者的堵管发生率、更换内管和意外拨管的概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且留置双套管时间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观察与护理

3.1 常规护理

患者术毕回病室后给予去枕平卧位,及时正确地连接各引流管与吸引冲洗装置,同时做好醒目的标志如名称及长度,麻醉完全清醒后可予抬高床头 15~30°。定时协助翻身、拍背、床上被动活动(肝叶切除患者一般不鼓励早期活动,防止肝断面出血),并注意观察腹部体征和腹痛情况,病情允许可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3.2 心理护理

由于该类手术切口大、风险高、手术时间长,易造成患者的思想负担过重,加上术后留置的管道较多导致躯体上诸多不适,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烦躁不安等情绪,会给治疗和护理带来困难。对此,可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多与患者交流、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鼓励患者诉说,消除其紧张情绪,以提高其适应性。

3.3 引流管护理

3.3.1 正确连接、妥善固定:加强腹腔双套管引流期间的安全管理,预防双套管阻塞、打折、出血、导管移位、脱落等,这是保证引流效果的关键[2]。正确区分内外管,准确连接各管道,妥善固定好腹腔双套管的体外部分,因腹腔双套管外接冲洗管及引流管,管道较长较重,易引起腹壁固定处疼痛[3],本院在引流管近端离腹壁20 cm处用胶布固定在腹壁上,远端则用别针固定在床单上,并保持体外吸引管一定长度,以便于患者在床上翻身、活动,同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如留置引流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导和教会患者及家属翻身、拍背及体位改变时如何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和脱出的安全有效方法,让医患双方共同维护管道的通畅[4],避免计划外拔管。

3.3.2 调节负压、有效引流:应根据引流液的量及性质调整负压,一般将中心负压吸引的压力控制在0.02~0.04 MPa。压力过小,影响吸引效果;压力过大,易损伤周围组织或被大网膜等组织堵管。术后2 d内每30 min倾倒冲洗瓶进行腹腔冲洗1次,每次冲入约50~60mL,24h冲洗量2500~3000 mL。第3天可延长冲洗间隔时间,24 h冲洗量降为1500 mL。冲洗后必须观察冲洗液是否被顺利吸出,否则液体积聚在腹腔内可增加感染的机会。若引流液较黏稠或伴有血凝块时,可增加冲洗次数。引流期间加强巡视,经常检查引流管是否在位、畅通,保持管道装置的连续、密闭。双套管的内吸管极易被脓液、血块或坏死组织等阻塞,应每小时检查内套管是否通畅,及时清除双套管内的堵塞物,可轻轻抽动内吸管并加快滴水速度以冲走和吸出堵塞物[5]。加强无菌操作和床边交接班,注意倾听双套管的吸引声,如发出流水声与负压声交织在一起的“呼呼”声为正常,在连接管内看到随着负压吸引的持续而出现“一环接一环”的转动式水柱波动,说明双套管是通畅的[6]。当出现中心负压吸引表显示压力持续增高、内外套管通气口有液体渗出、通气口听不到“嘶嘶”的气流声、切口处渗出液较多等现象时,说明管道不畅或有堵塞。

3.3.3 密切观察、准确记录:早期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24 h冲洗入量及超滤量,对判断手术创面是否出血极为重要,且有助于判断手术创面愈合情况。术后引流液开始时为鲜红,逐渐转为暗红色、淡红色、清亮。同时观察患者的神志、血压、脉搏、末梢循环、尿量及腹部体征等变化,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出血、胆瘘、肠瘘、胰瘘等。

3.3.4 熟悉拔管指征:如吸出液中无坏死组织、颜色变清、冲入量与吸出量基本平衡并明显减少、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血常规恢复正常、无腹痛、无腹胀、B超检查示胰周无积液时,即可停止冲洗和负压持续吸引[7],而改为单腔引流管接一次性负压引流袋。

4 讨 论

腹腔双套管已被广泛应用于腹腔区域冲洗和引流,是一种负压主动引流管[8]。腹部肝胆胰腺大手术术后给予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及低负压引流,可变被动引流为主动吸引,保持高效引流,减少术后并发症[9],已被广泛应用于肝胆胰复杂手术区域的冲洗和引流。腹腔双套管的引流原理是在具有吸引的内管之外套有一个多孔的外管,利用内外套管之间存有的间隙,扩大吸引范围,使双套管周围产生全方位的负压,通过有效的冲洗和持续低负压吸引,将腹腔内的积血、积液、积脓、坏死组织等物质引出体外,减少毒素的吸收,以防止或减轻感染,促进窦道的形成。当腹腔内液体从外套管多孔处进入内套管间隔,再由内管持续负压吸引,可将坏死组织和渗液有效清除,同时避免腹腔内的组织、器官不与具有负压的内套管直接接触,故不会发生组织被吸入负压管而引起损伤或堵塞[6]。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作者发现不同连接方式的引流效果和结果各不相同。实践证明,实验组方法通过不断的水流冲洗和持续的负压吸引,避免了大块坏死组织对引流管口的堵塞,及时有效地引流了手术后产生的渗血、渗液、坏死组织和残余液体,使引流保持通畅,并避免了消化液从引流管口周边溢出皮肤外而导致皮肤糜烂和感染,减少了机体对毒素的吸收;此外,还对促使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及瘘管的形成和防止腹腔感染以及降低腹部大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并避免了患者因长时间留置管道和更换内管而导致的不适与痛苦及由此增加的医疗费用。

[1]应莲琴,唐慧琳,陈雪英,等.自制腹腔双套管在腹部外科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0):944.

[2]江方正,童智慧,孙加奎,等.腹腔双套管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坏死组织引流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22):20.

[3]郑青青,高日文,王广胜,等.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在肠外瘘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6):1959.

[4]薛燕萍,张中军,吴兴婷.腹腔双套管冲洗及引流的维护和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4):1327.

[5]方立公.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用于肠外瘘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344.

[6]徐雅灵.双套管冲洗引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80.

[7]范莲英,谢华英.腹腔双套管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体会[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2):316.

[8]江方正,孙加奎,叶向红,等.腹腔双套管引流中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8B):36.

[9]肖美萍,谢玉兰,叶林娇,等.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技术在腹部手术后的临床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3):368.

猜你喜欢
内管负压套管
套管换热器稳定性设计计算的探讨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跟管钻进用套管技术研究
烟草专卖内管委派制对县级局内部监管的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蓝普锋RPC系列PLC在高层无负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内管人员动态工作档案管理系统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