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8-15 00:51畅月萍
山西建筑 2013年1期
关键词:定额单位人员

王 勇 畅月萍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1)

工程预算是指在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过程中,根据设计文件的具体内容和国家规定的定额、指标及各项费用的取费标准,预先计算和确定每项新建、扩建、改建和重建工程所需要的全部投资额的文件[1]。它是加强企业管理、实行经济核算、考核工程成本、编制施工计划的依据;也是工程招投标报价和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权威调查表明,90%以上的研发项目开发费用超出预算,由此可见,合理的控制预算质量是当前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本文将重点对工程预算过程中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及分析。

1 工程预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各不相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异地承揽、跨行业承揽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的项目也随之增加。但由于我国预算定额、取费基础、取费标准和预算编制具有地方性及行业性差异,部分跨地区、跨行业承揽项目的企业不能够完全获取有效的信息,致使其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在编制工程预算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2)工程预算确定方法滞后。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运而生,因此,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进行定额换算时,由于我国现行的工程预算确定方法多为静态、滞后的方法,定额单价通常是以几年前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的统计为基础,并且新增补的定额往往缺少代表性,从而导致了工程量计算取费的差错。

3)全面综合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大多是处于阶段性的管理模式,缺乏建设项目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2]。在进行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以及施工单位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没有形成统一的造价管理目标,因此,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虽然做了工程预算,由于缺少对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约束,从而导致了设计保守、投资偏高等等现象的发生,造成了预算有失偏颇的问题。

4)不确定因素的预算。

在预算过程中,存在各式各样的不确定因素,例如:部分设计单位的监督职能不到位,导致工程预算编制中出现设计图纸的错误;新产品、新材料的价格不能确定;现场以及隐患工程没有进行勘测。对于以上的问题,预算人员在预算过程中由于无法确定合适的定额,难以进行准确的预算。

5)工作人员问题。

大部分建设单位都是公司内部分工进行工程预结算及对其监督管理工作,但除了部分大中型企业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中符合标准的专业人员很少,因此,单位只能在建设初期临时进行筹募,这时,单位就会面临以下问题:首先,临时筹募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能够保证,所以极有可能导致一些人为错误的产生。其次,由于工作人员的不稳定性,其对工程的了解程度有所限制,从而致使预算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最后,一些工作人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知识的更新和其素质教育工作的滞后使其不能及时掌握新的知识、技能。众所周知,政治素质不强就不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不到公正客观地进行预算,预算的质量就没有保证;没有较高的预算专业素质就无法做到准确判断,恰当做出评估;没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就无法承受繁重的预算工作任务和工作压力。因此,预算人员的素质问题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

2 提高工程预算质量的建议

1)构建合理的信息平台。

造成预算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主要是跨行业以及跨地区导致的,究其根本原因,是现代信息传播的效率低下,当地的部分信息不能通过合理的渠道传递到其他地区,同时,本行业的部分信息也缺乏合理的途径传播到其他行业领域。因此,构建合理的信息平台是相当必要的。我国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合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及其他通讯资源,搭建一个信息公开化、全面化、资源共享的平台。

2)合理确定工程预算定额。

工程预算过程中要改变过去那种静态、呆滞的编制方法[3],在结合动态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合理调整预算定额,把由市场经济所引起的动态因素科学、合理地反映到工程造价中去,使之逐步市场化,使预算编制更加符合市场的变化程度,减少各行业的预算标准差异,避免实际工作中的编制误差与错误,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4]。

3)提高全面综合管理意识。

预算工作的统筹管理在一项工程中是极其重要的,但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对工程预算的理解和运用却有所不同。在工程预算管理过程中,过分注重单位的利益对工程预算管理以及项目管理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施工单位要充分发挥其在工程预算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提高全面综合管理意识,通过制定合理的管理系统协调各个参与单位的孤立性,将施工设计阶段的限额设计和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及成本控制有机结合起来。

4)减少施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的发生。

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式各样的不确定因素。预算人员必须对其进行分析,针对那些明显的错误,在遵从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对原方案进行修改,然后再根据拟订的正确方案进行确认或更正,针对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则需要采用假定条件编制,但要注明标记,待工程决算时依次进行更正[5]。

5)提高预算人员素质。

a.对工程预算人员进行资质审查,提高门槛。由于工程预算需要的预算人员不仅要具备先进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应具备熟练的预算经验、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因此,单位在筹募预算人员的过程中,要严格把好人员的入口关,从知识水平、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对预算人员进行知识水平测试、人格测试、身体能力测试等,并在公正地评价其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挑选合格、优秀的工作人员。b.加强继续教育。对于现有的预算人员中业务能力低下的员工,应该通过培训学习来提高其职业胜任能力。同时,对于其他的预算人员,也要隔一段时间(如1年,2年)对其进行继续教育,确保预算人员在进行深造的过程中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c.加强工程预算的监督和校审。为了减少工程预算质量失偏的问题,在工程预算环节中要加大监督力度,及时发现、解决出现的各类问题。同时,要做好审核工作,避免多算、漏算或重算等问题的发生,提高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1] 陆福春,陈 俊.工程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筑经济,2007(3):82-83.

[2] 何速奎.工程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事业财会,2006(3):12-14.

[3] 郑建雄.后经济危机时代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2010(3):51-52.

[4] 陈少东.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管理[J].建筑结构,2011(41):510,511-512.

[5] 刘秋芝.工程预算编制中需注意的若干问题[J].水运工程,2006(3):26-27.

猜你喜欢
定额单位人员
公立医院零修工程预算与定额库编制问题探讨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填单位 要推敲
“三新三化”在LNG接收站概算定额标准中应用的探讨
看错单位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协办单位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损害赔偿举证责任的双刃作用——对提高定额赔偿立法趋势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