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2013-08-15 00:54李江勤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流动儿童孩子

刘 靓,李江勤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近年来,随着对流动人口研究的加深,有关“流动儿童”的各种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及学术界不同程度的关注。“流动儿童”俨然已经成为了热点话题。

一、流动儿童的研究缘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一改往日的封闭与凝固,开始活跃和流动起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到城市中来。最开始的时候进入到城市务工的主要是成年男子。可是,比在农村务农,打工无疑能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村女性也纷纷加入到流动大军之中,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为了务工的方便,很多父母都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老家,由孩子的祖父母代为照管。但是,随着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凸显,那些在城市务工的父母开始把孩子也带到城市里来。一方面把孩子放在身边比较放心,也可避免亲子之间的生疏;另一方面,城市学校的教育水平普遍比农村学校要好,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于是乎,“流动儿童”出现了。根据《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流动儿童指6一14周岁(或7一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1]。孩子跟在父母身边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好景不长,渐渐地,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也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了。

合肥市龙岗综合经济开发区地处合肥城郊,经过近20年的建设和发展,开发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招商引资效果显著。引进项目200多个,现有规上企业30余家。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功能,导致该地流动人口较多,大量儿童随着他们的父母来到了这里。本文就是通过在龙岗开发区进行实地调查,随机访谈,从而发现和分析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

二、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流动儿童的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由于某些生理、心理或社会因素引起的一种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因为过于自我否定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2]不可否认,受家庭条件的限制,与城市孩子相比,流动儿童无论是在衣着打扮上,还是在学习用具、玩具上,或者在言谈举止等方面,都略逊一筹。基于此,很多流动儿童都被自卑这一消极的心理体验所困扰,表现得胆小怕事,郁郁寡欢。在龙岗开发区,我们调查的流动儿童中有不少孩子表示,他们在城市里生活远没有在农村老家那样开心和无忧无虑。

一方面,城市的孩子不愿意跟他们交往,觉得他们脏兮兮的,不干净,不讲卫生。另一方面,某些老师自身素质较差,看不起他们,觉得他们很麻烦,经常对他们不管不问,有时甚至还会冷嘲热讽。这些都深深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也许年龄较小的孩子会因为不太懂事,还不能够感受到自己与城市孩子的差别。所以他们没有自卑的感觉或者自卑感较弱。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流动儿童越来越敏感,越来越能感受到这种差别,此时,他们可能会倾向于将失败、过失的责任归结于自我,自信心不足,自卑心理严重。[3]

(二)流动儿童的孤独感

流动儿童常常感到自己与城市儿童之间的巨大差别,这不仅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更会使其陷入孤独之中。虽然他们和他们的父母一起居住在城市之中,他们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许多城市居民对他们仍然存在偏见,甚至会对他们用一些歧视性的称呼,如“乡下人”“乡巴佬”。许多学生家长也对流动儿童存有疑虑,不让自己的子女与流动儿童一起学习或者玩耍。这些都让流动儿童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与此同时,我们都知道,在人际交往中那些具有相近年龄,相似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的人,就容易自发地集合起来,结成小群体,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同伴团体。而同伴团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巨大的。流动儿童在随其父母进入城市后,他们的同伴团体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在就读于民工子弟学校的儿童身上表现还不明显。但那些就读于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的不同,他们在班级中没有可归属的同伴团体,也不被学校班级里面的城市孩子所接纳。因此,这些孩子只能在自己的居住区内与那些和自己有相同背景、相似经历的孩子结成孤立于城市孩子之外的小团体。由于父母工作繁忙,他们放学以后如果无事可做,便有可能一起去黑网吧上网打游戏,更有可能因为囊中羞涩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样的案例在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并不少见。而在我们调查的龙岗开发区里,很多十二三岁的初中生也表示,放学以后家里没人,所以他们时常结伴去上网,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这总是一个不好的征兆。

(三)流动儿童的价值偏差及反抗倾向目前,城市市民对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

工还是抱有各种歧视的,虽然他们为城市做出了许多贡献,但还是有不少市民在心理上排斥他们,公交车上不愿意跟他们坐在一起,食堂里不愿意跟他们共坐一桌。很多农民工在城市里做着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工作,还时常被用人单位欺压,收入不高不说,拖欠工资更是常有的事。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后目睹着父母所遭受的这种种歧视和不公平待遇时,心中难免不平,从而对城市乃至整个社会产生敌视态度。他们的父辈们在农村的生活时间比较长,感情也比较深,所以会将自己现在的生活状况与自己过去在农村老家的生活相比,可能还会有满足感。但是,流动儿童不一样。他们对于老家的印象不深,小小年纪便随父母亲人来到了城市,或者就是在城市出生。此时他们会更多地将自己现在的生活状况和遭遇与城市里的同龄儿童相比,自然会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可能会产生反社会的倾向。

(四)流动儿童的学习困难

流动儿童的父母为了打工可能要辗转各地,所以流动儿童他们往往也要跟随着家人到处流动,经常转换学习环境。流动儿童往往刚刚适应一所学校的生活,却又要随父母的流动到另外一处城市,从而重新入学。此时,两所学校教学进度的不一致和教师教学方法上存在的差异,就很容易造成流动儿童知识结构的断层,从而使得流动儿童在入学后的一段时间里成绩相当不稳定。[4]另外,流动儿童家里的生活条件往往较城市学生艰辛,他们可能需要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补贴家用,因此花在学习上面的时间相比城市学生要少。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没有太多的金钱来购买学习资料或者上辅导班来提高自己。与此同时,流动儿童的父母大多学历不高且又忙于生计,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也没有能力对流动儿童的学习进行指导。而且,父母为流动儿童的学习付出了大量的金钱,因而他们对流动儿童的期望也会随之提高。流动儿童的父母通常都是学历太低又没有一技之长,所以在城市打工都是干着又脏又累的工作,收入还不高。因此他们迫切希望孩子可以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和家族命运。流动儿童也自知肩负着改变家庭命运的责任,希望自己在学校里能有一个好的成绩。一旦他们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达不到父母的期望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产生自责倾向,进而产生学习焦虑。在本次调查中,不少流动儿童表示,自己在班级里面的成绩不是很理想,虽然很努力,但就是比不过城里的孩子。最不喜欢的课就是英语课,无论口语还是听力都不太好,对此他们也有些自责。

三、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政府层面上

流动人口参与了流入地的城市建设,为流入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流动儿童理应享有与城市儿童相同的待遇,而义务教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政府需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依据发展的需要尽快进行户籍制度上的改革,取消一些不合时宜的规定,使流动家庭的孩子也能享受城市发展的红利,拥有平等入学的机会。并且开放城市公立学校,取消一切专门针对流动儿童的不合理收费,使得流动儿童可以和城市儿童一样根据居住地就近入学,平等享受受教育的权利。

(二)社会层面上

政府应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平等对待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流动儿童,不要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包容的社会氛围。[5]而非政府组织也应当关注城市里的流动儿童,比如建设“流动儿童服务站”,内设图书室、网吧、庇护室、心理咨询室等几个区域。在流动儿童放学以后,把他们接到这里来学习、娱乐,或者对他们进行一些心理辅导,让流动儿童远离黑网吧,从而茁壮成长。

(三)学校层面上

对于青少年而言,学校是他们除家庭以外接触做多的一个环境,也是他们进行人际交往最频繁的一个环境。流动儿童的许多心理问题往往就是在这里发生的。所以作为教育过程主体之一的教师应提高自己的素养,规范自己的行为,端正自己的心态,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而且应格外关心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家庭背景,能力水平、教养程度不同的学生一视同仁,甚至给流动儿童更为细致的关爱,宽容对待他们的缺点,消除他们的自卑、孤独与焦虑,使其尽快融入到班级之中,切实维护每个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

(四)家庭层面上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初的地方,家庭教育更是教育的起点。对于孩子而言,他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言传身教无疑会影响其一生。首先,父母要意识到对于孩子,不是让他们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父母应当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其次,父母应当对子女有合理的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固然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期望过高或者期望不当,可能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起到反面的效果。因此,父母应当加强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尊重孩子的意愿,并适当引导,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教育部.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J].人民教育,1998,(5).

[2]杨磊,康慕云,刘艳磊.流动儿童常见心理问题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73.

[3]刘正荣.进城就业农民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6:40.

[4]王晓梅.流动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研究[J].教育论坛,2011,(26):210.

[5]蒋玲.流动儿童心理适应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22.

猜你喜欢
流动儿童孩子
流动的光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