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威集团未来质量管理的再思索

2013-08-15 00:45李中江
四川冶金 2013年4期
关键词:集团公司产品质量质量

李中江

(四川省川威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100)

1 质量意识现状

目前,公司内部分单位有人存在下列不良质量意识:

(1)干质量工作没前途。产生这个想法的缘由不外乎是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部分领导听到质量就反感)、工作待遇不及其他专业工程技术工作者、工作成绩没有认同感等原因造成。

(2)做质量工作,是一件没有技术含量又非常繁琐的工作。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包括部分部门领导,他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就会重产量、重成本,无视产品质量存在。

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是企业科技实力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一般来讲,产品质量好的企业,其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管理水平都是很高的,反之亦然。一个公司如果要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首先需要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其次需要营造注重产品质量的环境。

2 质量管理的遵循原则

川威集团质量管理原则实际上就是质量技术人员的工作准则。只要我们全体质量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迎难而上、顾全大局,就一定会在各自的岗位上历练成金。

3 未来质量管理重点

下面就川威集团未来质量管理的重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机构设置合理,人员配备齐全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戴明博士指出:产品质量取决于高层管理部门。公司高层所要求的产品质量也就是其公司的产品质量。一句话,保证产品质量是管理体制的责任。

从集团公司未来质量管理的内容来看,未来质量管理着重在质量技术、品牌、质量信用、质量信息、质量人才等的管理。因此建议在集团公司成立质量经营委员会,负责重大质量问题的仲裁、协调处理,下设品质技术部,宏观上全面负责上述职能的管理。

3.2 质量技术管理

质量技术泛指为有效地实施质量管理和实现质量提升,由组织或个人所创造的或成功应用的质量管理的原则、理论、模式、技术、方法、工具,以及最佳实践等。质量技术包括:质量策划与控制技术、质量分析与改进技术、可靠性技术、标准化与计量检测技术、其他质量管理技术与工具,以及质量管理原理、理论、模式的创新或成功应用的技术路径等。质量提升的对象可以是产品和服务质量,也可以是管理体系和过程质量,还可以是由各项绩效指标反映的企业经营质量。总之,质量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须有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改进研发、制造和服务流程,降低不良成本,增强顾客满意程度,提升技术水平和经营绩效,并有助于节能、降耗和减排。

质量技术不同于各行业的专业工程技术。专业的工程技术项目主要阐述的是专业技术方面的内容,例如炼铁、炼钢、轧钢、新产品、集团公司技术储备、新材料的应用、重大建设项目、软件设计与应用等。而质量技术项目要在项目中重点体现的是在改进或创新过程中如何系统地应用了质量技术,以及质量技术对项目成果所发挥的作用。

集团公司于2002年至2004年在技术中心设立技术质量部,当时是将专业工程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合并管理,质量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着重点还是专业工程技术。目前集团公司各个单位内质量技术基础管理还较薄弱,大多数还停留在过程能力指数的简单分析上。维持了很多年,还有一些实际过程达不到的,就修改文件,使之达到。

认识了什么是质量技术,根据集团公司的目前现状,如何实施质量技术管理呢?首先理清川威集团质量技术管理思路,针对质量技术项目的立项、实施、鉴定、验收或技术评估内容编制了《川威集团质量技术管理办法》。其次设立集团公司质量技术奖。质量技术奖的奖励范围包括质量技术应用推广成果、质量技术开发成果、质量技术研究成果,以及质量技术社会公益事业成果等。质量技术奖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质量技术奖每两年评审一次,每次评审一等奖不超过2项,二等奖不超过四项,三等奖不超过八项。质量技术奖另设单项奖和优秀奖,包括:六西格玛优秀项目、精益管理优秀项目、质量功能展开优秀项目、可靠性管理优秀项目等单项质量技术优秀奖以及其他综合类质量技术优秀奖。奖项的评审原则坚持宁缺毋滥,涉及到的具体经济效益评审,须以集团公司财务中心进行的财务审核为准。

质量技术奖的设立旨在激励集团公司质量科技工作者致力于质量技术创新,投身于质量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旨在推动集团公司及分公司的领导者和质量技术人员推广、应用和实践质量技术。质量技术奖励活动将有效调动广大质量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促进川威集团的质量技术进步。

同时,任何企业都需要应用必要的质量技术进行质量创新活动,以获得顾客满意,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节能降耗,提升运营效率,赢得市场竞争。开展质量技术奖,将促进集团公司各个单位开展质量创新活动,提升其质量管理和技术水平,使集团公司的各项产品和服务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3.3 质量品牌、质量经营管理

未来集团公司品牌的管理目标发生转移,将会加强钒钛钢铁产品的品牌建设力度。钒钛产品、冷轧钢带、直缝焊管产品品牌形象建设将会在未来五年内进行零的突破,同时将会形成三个中国驰名商标,一个是川威牌商标、一个是重龙山牌,另一个是新注册的适合钒钛产品的商标。在具体的实施方面,着重在于要实施合理的企业质量信用风险控制措施、巩固公司的商标管理、加强新兴产业的品牌培育、进行集团公司的品牌架构规划等。

谈到组织未来发展问题,其实有很多人都说那是组织领导考虑的,各人各司其责,做好本分工作就行了。诚然,这种观点有他的合理性,但是作为公司大家庭的一员,应将公司的命运与自己紧密相连,负有企业责任感,每人从自身角度出发,思考自己能为公司做些什么,能想些什么,能说些什么。因此借鉴质量管理学中的头脑风暴法,需在集团公司范围内开设“质量论坛”,针砭集团公司及各个相关单位的质量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时弊,陈述自己的见解。

任何企业的各种管理行为都是为企业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现行质量管理也不例外。川威集团的未来质量管理将以质量经营为中心,以市场为源头、动力,以客户需求、各项质量问题为突破口,着重生产过程,控制质量突破,以达到取得卓越绩效的目标。质量管理日常工作以集团公司组织的定期专业核查为手段,半年或一年对各分公司进行一次卓越绩效评价,卓越绩效评价具体实施详见《川威集团卓越绩效》。

3.4 质量信息管理

从集团公司目前的区域分布来讲,各个实业分公司分布在威远、资中、会理、西昌、成都、巴中等地,而集团公司行政管理人员迁至成都龙泉驿地区。地域的分布造成各种信息的滞后或瞒报,不能给集团公司的经营决策信息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资源。现在全集团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信息传递基本实现全网络化。在质量技术管理方面,还缺乏相关统计分析软件支撑,特别是矿山、水泥、产品市场质量技术反馈信息管理,尤其薄弱。

在集团未来的质量管理方面,将会加强质量信息沟通的管理,完善市场、钢铁、钒钛、水泥、矿山质量技术信息的反馈。

3.5 加强质量技术人才的培养,树立质量技术人才榜样

集团公司科技人才评定人员中质量技术人员仅有四人,但是在全集团公司从事质量技术的科技工作者应有二千人左右,其占比达0.2%;同时国家注册质量工程师5人,钢铁公司两人、水泥产业2人、钒钛公司1人,全集团公司在册职工达16000余人,其质量工程师占比为0.03%。

在质量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各个相关单位要切实给质量技术科技工作者提供发展平台,给以正确的引导;各单位在内部抓理论、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质量技术工作者要质量问题、质量突破、质量技术项目方面为契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成长。先进的质量技术科技工作者评选或晋级评定,可以采用由专业学科带头人组建的评审小组进行评定,最后报领导决策。

3.6 质量信用的管理

什么叫企业的质量信用呢?企业的质量信用,学术上的定义,是指企业在兑现产品质量契约的基础上,包括遵守质量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标准、兑现质量承诺、履行合同和消费者的合理预期等,提供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或期望,以取得并保持消费者在购买消费之前对其产品质量信任的意愿和能力。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核心是信用评价、激励与惩治体系,是指依据一定的方法和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在对行为主体做出有关其信用行为的可靠性、安全性程度的评价激励及惩治的一种指标系统。质量信用体系包括质量信用方面的主观意愿、产品质量提供能力和质量信用保障方面的一些指标。指标体系层次一般包括:质量基础信用度、质量社会信用度与质量绩效信用度等。

前些年,国内发生的一系列质量事件,如三鹿奶粉事件、毒饺子事件等,国家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并于2009年度发布并开始实施GB/T 23791-2009《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通则》标准。企业质量信用等级依据质量信用程度,从高到低分为 A、B、C、D四等。在同一等中的每级差别,用字母的数量来区分,最多使用三个。字母数量越多,表示质量信用程度越高(质量信用风险越低)。

企业质量信用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但是着重点内容必须是组建第三方评价机构,建立分类合理、评价科学的质量信用评价制度;同时强化企业领导的质量意识,促进企业诚信经营。针对集团公司目前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情况,可以将该机构设在流程信息中心或是科技中心,由该单位进行组建。

4 结论

在目前西方国家可能一度爆发质量危机观时,我们在经济危机当前,面临利润与质量的抉择。我公司对未来的质量管理要从质量管理机构治理、加强质量技术管理、强化质量信息管理等项目着手,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营造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

猜你喜欢
集团公司产品质量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论特大型集团公司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产品质量好 认证不能少
国企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