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山区旱地玉米营养钵育苗及栽培技术

2013-08-15 00:49陕西省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安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解松峰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碳铵喇叭口苗床

■ 文/陕西省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中国(安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 解松峰

陕南山区的浅山、丘陵山区是其最大的农耕区,其光温、土地、社会和技术等有利条件较多,但以高温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对玉米生产的影响较大,具体表现在早茬玉米低温缺墒、缺苗严重;回茬玉米易受高温伏旱,使玉米扬花期高温晒花,甚至植株枯死,回茬面积随之增加,受灾害性气候威胁更大。如何科学有效的利用该区有利的气象条件,因地制宜地配套先进技术,是陕南山区玉米实现产量突破的重大课题。

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玉米营养钵移栽技术不但能提早育苗,有效的避开高温伏旱,提早成熟,而且有利于间作套装,较好的发挥群体增产优势,增产效益明显。笔者总结了该技术的主要优点为:①培育矮健壮苗,采用定向移栽,适宜密植,移栽3200株/亩时,比直播的增加20%,群体密度大,个体发育好,为增产奠定了基础;②移栽玉米比直播玉米成熟早,占地时间短,能避免秋涝的影响;③制钵育苗和移栽,节本增效;④育苗移栽能早播早熟,变晚茬为早茬,使玉米生长处于良好的光热条件下,因此穗行穗粒、粒重都高于直播;⑤育苗移栽比直播提前成熟,可增种一季蔬菜或绿肥等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也有利于秋播准备。通过玉米育苗移栽,缩短与前茬作物共生期,有效缓解争光、争肥、争水的矛盾,并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综上所述,玉米营养钵移栽技术是促进玉米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值得在陕南山区大力推广。

1 育苗技术

1.1 育苗标准

株型紧凑,叶片密集,颜色浓绿,茎节扁粗,第一层次生根大部分在基部“五杈股”处,基部扁宽,长有1~1.5厘米,4~5叶一心。

1.2 营养钵制作

营养钵要求有丰富的养分、吸水和通气良好,在移栽过程中不易散碎,以利幼苗发根和生长。做营养钵的原料可就地取材,一般采用60%的优质农家细粪或腐熟的猪圈粪,掺入30%~40%的肥沃熟土和1%的磷肥与0.2%~0.5%的氮肥,拌匀过筛后加水,湿度以手捏成团为宜。可用人工制钵器制做,一人一天可制3000个左右。

1.3 苗 床

苗床应选择离水源较近,光照较好的院场,苗床规格一般长5~10米,宽1~1.2米(薄膜宽度2米)。两床间留33厘米走道,以便于幼苗挪位。

1.4 种子处理

由于育苗延长了玉米生育期,因此,应选用比同茬直播生育期稍长的品种,浸种前先将种子晾晒,以提高发芽率。然后把精选后的种子用温水(凉水∶开水=1∶2)浸种,置25~30℃条件下24小时,水的用量以淹没种子5厘米为度,也可用凉水浸种12~27小时。当种子吸水膨胀后,捞出装在透气的袋子里,放在太阳下或室温较高(40~50℃)的地方催芽。注意种胚露白即可,不能等其伸长后再播种,以免播种时碰断胚根,影响出苗。将种胚向下播入,营养钵孔内落实,以便通过育苗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时间和光照。

1.5 适时育苗

根据品种特性、移栽时间和安全抽雄授粉期确定育苗期。夏播回茬玉米,立夏前育苗,苗龄35天左右,4~6片展开叶为适栽期。营养钵育苗移栽稳定增产的关键是要注意适期早播,使抽雄授粉避开常发高温伏旱的影响。播种前,摆好营养钵,钵面宜平;种子精选、浸泡,每钵播一粒(种籽顶部向上),播后覆盖1~2厘米细土,浇一次透水。

1.6 苗床管理

出苗后以水调肥,以肥控苗,人为蹲苗,进行矮化处理及抗旱炼苗。若幼苗下午有萎蔫现象应洒水保苗。每长2~3片叶挪位一次。挪位后短期遇雨,则应增加挪位次数,防止幼苗窜长,控制根系发育,使幼苗敦实矮健。

2 移 栽

移栽前应整地开沟,若夏播遇旱可抢时硬茬开沟或挖窝栽植;底肥施农家肥1500~2500公斤/亩,配合碳铵15~20公斤/亩(或尿素7.5公斤/亩),磷肥25公斤/亩。移栽前1~2天,幼苗挪位一次,浇“送嫁水”,扯断老根,促发新根。移栽后换衣少,成活率高。起苗、搬运和移栽,都不要弄破营养钵,不损伤根、茎、叶,随起随栽。天旱、高温时,可利用阴天 和下午移栽。不栽弱苗、杂苗、和隔夜苗。移栽时东西定向排苗,大小苗不混栽,营养钵要比地面低1~2厘米,防止过浅过深,以利生根发苗。覆土应按实,掩住基部憋出的新根,再浇水。浇水封土要密切结合,防止幼苗萎蔫。

3 营养钵覆膜栽培

玉米苗2800~3000株/亩,绳带1.67米/亩,0.005~0.008厘米超微膜3公斤/亩,农家肥美国二铵20公斤/亩,碳铵20公斤/亩,硫酸钾15公斤/亩。在预留空隙正中拉绳,开沟15厘米,将所备肥料均匀施入沟内。按垄宽50~60厘米,将两侧土填入沟内,垄高15厘米,用70厘米宽带膜贴紧压实垄土。用直径为10厘米锲形光滑木棒,按株行距一垄双行呈三角形错开打孔,深12厘米,水肥顺孔浇,用细土封口,钵苗按叶伸展方向与行垂直。小喇叭口期用50%辛硫磷30毫升拌过筛炉渣10公斤/亩施入心叶内,防治螟虫;大喇叭口期(9~11片叶),用碳铵40公斤/亩或尿素20公斤/亩,双行四株间打孔,深10厘米,施后用细土封口;灌浆期用尿素5~7公斤/亩追施。

4 营养钵露地栽培

套带双行玉米拉绳挖窝,定向排苗,施底肥美国二铵15公斤/亩,碳铵15公斤/亩,硫酸钾10公斤/亩,注意肥料与营养钵体分开。肥料施在营养钵掩土表面1~2厘米,不可埋住第一片子叶,小喇叭口期结合锄草,浅壅土5厘米。大喇叭口期挖窝深施尿素15公斤/亩或碳铵30公斤/亩,离苗10厘米,结合收获马铃薯时将薯茎叶和未吸收完的肥料壅入玉米根部,防风抗倒。同时注意防治螟虫。灌浆期用尿素5公斤/亩或碳铵10公斤/亩追施。

5 田间管理

由于育苗使植株矮健,移栽株数要比同茬口同品种的直播玉米增加20%~30%,一般栽3000~3500株/亩。栽后遇旱可浇一次水,及时锄草、追肥、破除板结,通气保墒;并分层壅蔸培土。其它管理措施和直播玉米相同。

猜你喜欢
碳铵喇叭口苗床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尾管固井回接筒铣锥限位清铣及修复技术
双层喇叭口结构连接管密封性能研究
喇叭口内径的理论估算
果园春施碳铵效果好
上半年碳铵市场走势分析及下半年展望
容器苗苗床施工技术
海南粗榧扦插育苗技术及苗床环境调控研究
碳酸氢铵的合理使用
带压作业喇叭口的改进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