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3-08-15 00:52
关键词:院系服务平台馆员

何 飞

(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湖北 武汉430205)

学科服务是大学图书馆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它立足于用户需求,依托具有某一学科专业背景、精通信息情报技术的图书馆高级人才,介入学科的研究领域,为大学的高端人才或科研人员提供高水平的科研信息服务[1]。

自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引进学科馆员制度, 揭开了国内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序幕之后,其他高校图书馆也相继致力于学科服务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不同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也展开了不同程度的学科服务工作的尝试,取得了不少成效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湖北省“211工程”7所高校图书馆进行调研,其中武汉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时为“985工程”高校,所以调研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对今后学科服务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调查

(一)学科服务现状调查

2013年6月至7月,笔者对湖北省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7所211工程院校为调查对象,对这些高校图书馆门户网站进行调查,同时通过电话咨询以及分析该馆学科服务方面的论文、会议资料等方式获取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情况。调查主要从学科服务开始时间、学科服务涵盖学科、学科服务模式、学科馆员要求、是否提供联系方式、是否有学科服务平台、学科馆员人数以及学科服务内容等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武汉大学从2001年开始开展学科服务工作,目前已涵盖学校的43个学科。学科服务主要由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和院系资料室工作人员组成小组团队来负责学科服务工作(用户参与、团队合作),每个小组均有一名牵头负责的组长,对馆员有明确的学科背景要求,学科馆员人数为31人。提供学科馆员的联系方式,有专门的LibGuides学科服务平台;学科服务内容主要为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与学科资源开发、信息参考咨询服务与学科培训指导、信息素养教育等。

2.华中科技大学从2010年开始开展学科服务工作,目前已涵盖学校的22个学科(学校共有55个),建立了17个学科服务团队,由受过专门训练,拥有丰富学科知识图书馆馆员兼职,学科馆员人数为55人。提供学科馆员的联系方式,有专门的LibGuides学科服务平台,同时开通新浪博客进行学科服务;学科服务内容主要为学科文献资源建设、学科的文献信息服务等工作。

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从2002年开展学科服务工作,目前已涵盖学校的17个学科(学校共有21个),采取分层次的学科服务模式,分别对弱势学科、一般学科和重点学科开展不同层次的学科服务。要求学科馆员有专业背景,学科馆员人数为8人。没有提供学科馆员联系方式,也没有专业的学科服务平台,采取的是静态网页的形式进行学科服务;学科服务内容主要为学科文献资源建设、学科的文献信息服务等。

4.华中师范大学从2006年开展学科服务工作,目前已涵盖学校的6个学科(学校共有27个),学科馆员为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图书馆咨询馆员,学科馆员人数为6人。提供学科馆员联系方式,没有专业的学科服务平台,采取的是静态网页的形式进行学科服务;学科服务内容主要为学科资源推介、学科信息服务、学科联络等。

5.华中农业大学从2005年开展学科服务工作,目前已涵盖学校的12个学科(学校共有17个),采取学科馆员+图情教授模式,对学科馆员要求为本科以上,职称为中级与副高,学科馆员人数为12人。提供学科馆员联系方式,没有专业的学科服务平台,采取的是静态网页的形式进行学科服务;学科服务内容主要为培训讲座、资源推荐、扶持弱势学科、跟踪前沿领域、开拓学科服务等内容。

6.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从2006年开展学科服务工作,目前已涵盖学校的17个学科(学校共有19个),成立了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领导小组,学科馆员由副高以上职称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兼任,人数为10人。提供学科馆员联系方式,没有专业的学科服务平台,采取的是静态网页的形式进行学科服务;学科服务内容主要为参与文献资源建设、宣传推广信息资源、利用图书馆的指导和培训、提供文献检索参考服务、数据库引进提供参考、建立和维护学科导航信息等。

7.武汉理工大学从2004年开展学科服务工作,目前已涵盖学校的25个学科,加上在院系、研究所、重点实验室(中心)也有专门的学科馆员对口服务,实际已开展到35个学科服务点。他们采取的是将所有学科馆员集中在参考咨询部,由参考咨询部统一管理。学科馆员由具有专业对口知识背景且有较高信息素养的资深馆员担任,共有7个学科馆员。提供学科馆员联系方式,没有专业的学科服务平台,采取的是静态网页的形式进行学科服务;学科服务内容主要为学科联络、科技查新、查新审核和论文收录检索工作、信息素养教育、学科导航库的建设与维护、数字资源研究及评价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从上面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以上7所大学图书馆均在2000年后陆续开展了学科服务工作,并将学科服务作为一项基本的常规服务工作。

1.学科馆员要求分析

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国内率先引进了学科馆员制度[3]。之后,这项制度在国内图书馆中逐步推广并受到关注,对加强图书馆与院系的联系、促进学科文献资源保障与利用、推动图书馆深层次服务发展具有深远意义[4]。

资源和服务向来是图书馆的两大支柱,学科馆员工作的意义在于以学科服务促进资源建设与利用[5]。学科馆员服务质量是图书馆提升专业化、知识化、个性化学科服务和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重要保障,不少高校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针对“学科馆员的要求”做了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学科馆员要求”的栏目中,7所高校图书馆均对学科馆员有专业背景、学历或职称有要求,其比例约为100%,图书馆一般会对对口院系的学科尽量安排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馆员担任,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采取的是 “学科馆员+图情教授”的模式来开展学科服务工作。武汉大学图书馆和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则采取岗位竞聘的形式选取学科馆员,对学科馆员的相关学科专业背景、信息素养和沟通能力都做出一定要求。

2.学科服务模式分析

学科服务模式直接关系到学科服务的深入程度,以及服务对象对此项服务的感知程度,也就是用户体验满意度的高度。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部分图书馆成立了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和院系专业教授等组成学科服务工作小组或团队;部分图书馆仅通过馆员定点分工联系院系,一个院系至少安排一位学科馆员,对于重点院系或者规模大的院系会安排多位学科馆员。不论哪种模式,图书馆都会安排馆员管理和参与学科服务工作。从调查来看,目前湖北省高校图书馆还没设专职学科馆员,大部分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是同时兼任图书馆其他的工作。

部分图书馆(如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中国地质大学图书馆)采取了分层次的学科服务模式,分别对弱势学科、一般学科和重点学科开展不同层次的学科服务。对重点学科,在一般学科的服务内容上,加强信息服务的深度。如嵌入教学科研的文献信息服务、与科技查新结合做课题跟踪、整理学科专业信息资源,学科试用库的评价、通报学科信息动态等。

在调查结果的“是否提供联系方式”中,已知的7所高校图书馆有6所提供了学科馆员的联系方式,如电话、邮箱、手机等。

3.学科服务内容归纳

本次调查的7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还是传统的学科服务模式,即图书馆设置学科馆员,学科馆员针对文献资源建设、信息咨询服务等问题与对口服务的院系进行联系,起到优化学科文献资源建设、满足学科用户信息需求的目的。

学科服务的内容与用户体验密切相关,从各个图书馆提供的学科服务内容来看,有深有浅,有多有少,调查结果做了详细的描述。在此仅对基本的服务形式进行总结介绍:

(1)学科文献资源建设与学科联络工作

深入对口院系,搜集师生们对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建议及要求;建立对口院系重点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教师档案,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参与对口院系组织的有关学术活动,及时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常规性地推荐相关的学科资源,勾选书目,评估电子资源。精选适于教师使用的资源,如中文图书现采、新书荐购、外文图书展、新书上架、中外文数据库试用和讲座等,由学科馆员将通知发给对口院系教师。

(2)资源和服务的宣传

向对口院系师生及时通报和推送图书馆的最新资源、服务项目;通过学校办公系统向教师推送学科信息;编写各类宣传材料、读者指南;馆领导带队走访学院,和院系领导及教师代表直接座谈交流,为各院系师生提供文献资源利用的培训。

(3)提供深层次的学科服务

有针对性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定题服务,解答课题深度咨询;主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提供教学参考资料、课题查新、查收查引、专题资源的收集与整理等;开通学科博客、学科信息导报、学科导航等服务;有些图书馆还开设了学科服务平台,集成了图书馆在学科服务中提供的各种资源,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

二、目前学科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馆员的数量有待提高

目前大部分已经开展学科服务的图书馆由于学科馆员数量或质量的限制,很难将学科服务真正的渗透到院系的教学与科研中去。用户无法在工作或学校中深刻体会到的学科服务带来的便捷,导致对学科服务的参与度、主动性降低,因而支持力度随之减弱,进而进一步影响了学科服务的质量。

各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面向的对象数量存在差别,设置的学科馆员的数量也有较大差别,学科馆员数量最多的是55人,数量最少的是6人。从调查结果中可知,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目前由7名学科馆员负责35个院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共12名学科馆员负责17个院系;由于学科馆员的数量有限,承担较多的工作任务,容易导致学科馆员精力过于分散,将其工作真正深入的院系的难度自然会加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科服务的效果。

(二)学科馆员的专业素质有待加强

学科馆员的专业素质的高低也会影响学科服务的深入程度。从调查来看,一般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的馆员大多不具备其他学科专业背景,而具有其他学科背景的又不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同时具备的两种学科背景的那是少之又少。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而言,共同的专业背景有助于减少与学科馆员在专业知识方面的障碍,便于交流与沟通,从而提升用户对学科服务的参与度、支持度。反之,则不利于学科服务的深入开展。尽管不少高校图书馆早已认识到这一点,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均对学科馆员的专业背景作了要求;华中农业大学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则把职称与学历作为任职要求,如,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要求学历为本科以上,职称为中级与副高,缺乏对口院系的专业背景,而图情教授提供的帮助有限;华中科技大学对学科馆员的任职条件设定为“受过专门训练,拥有丰富学科知识”。本来学科服务工作在高校还不是很容易被学科专家认可,开展该服务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果对学科馆员的专业要求不明,自然也会影响用户对学科服务的认识,降低用户体验支持度,从而影响学科服务的开展。

(三)学科服务的内容有待完善

在调查结果中,7所高校所开展的学科服务内容各不相同,除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推广、信息服务、信息素养教育以及学科发展动态等基础学科信息服务都提供之外,“学科网页”、“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学科服务平台”、“学科博客”等深层次的学科服务,开展得还不够充分。

(四)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学科服务平台是指以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为依托构建的能够实现学科服务相应功能模块的应用型平台,平台中应整合相应的学科资源与服务,学科馆员与用户可以在平台中进行双向互动与沟通[5]。国内高校目前使用的学科服务平台主要有三种,一种是LibGuides平台,另一种是图书馆自建学科平台,再就是借助互联网公共平台如新浪博客等开展学科服务。从调查的7所高校来看,仅武汉大学图书馆和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采用了Libguides学科服务平台,利用新浪博客进行学科服务也仅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1家。所以要想把学科服务做的更深更精,为学科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学科服务平台的建设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解决方法

(一)提升服务理念,完善学科馆员制度

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着力为学科建设做好支撑服务。不管是学校还是图书馆管理层均需要从管理理念上了解图书馆员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深入到对学科馆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中去。应挑选工作积极性高、热爱图书馆工作的馆员作为学科馆员。学科馆员在学科服务工作中承担着绝大部分的工作,健全的学科馆员制度对于学科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对学科服务的管理模式、学科馆员的组成以及学科服务评价与激励机制等方面均要制定完善的可操作的管理制度。

(二)加强馆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学科服务是一项对工作人员的学科专业背景、图书情报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要求都较高的工作,是一个与个人素质高度结合的工作,个人的主观能动和创新力决定了学科服务工作的效果。学科馆员除了要具备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精神外,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完成对馆藏资源的深度挖掘,为教学科研人员提供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就以上7所高校图书馆来看,均购买有大量国内外数字资源,各数据库的检索平台及检索入口各不相同,特别是国外的电子资源,如果没有一定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就无法为用户查找到需要的资源,更不用说进行更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了。所以对学科馆员的要求除需具有对口院系的专业背景外,基本的计算机信息检索处理能力和外语水平是必要的,可通过培训或引入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不断加强学科馆员的专业素质。

(三)优化学科馆员队伍,提高服务质量

目前湖北省高校图书馆还没有设立专职的学科馆员来进行学科服务,大多由图书馆各个部门具有高级职称或高学历的馆员兼职承担。而兼职馆员们的日常的业务工作已经牵扯了大部分精力,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科馆员的角色中去,从而影响到学科服务的效果。所以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学科服务部门来优化学科馆员队伍,使学科馆员专门从事学科服务工作,从而提供优质的学科服务。另外也可以组建学科服务团队的模式开展学科服务。比如以学科服务部(信息服务部)馆员为核心层,馆内高级职称或高学历馆员为紧密层,院系学科专业教师为松散层的1+1+1的模式来开展工作。

(四)加强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深层次服务

功能完善的学科服务平台能够为学科用户提供高效的“一站式”服务。通过学科服务平台,学科馆员可以为学科用户定制个性化的服务,即可以建立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从调查来看,7所211高校仅武汉大学图书馆和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是依托Libguides建设学科服务平台,以“云端”的管理方式,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同时利用新浪平台,通过学科博客的方式推介图书馆的各类服务,推荐各个专业的最新资源,梳理挖掘与专业相关的各种资源,所以建议“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应重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建设功能齐全的学科服务平台,更好地为学科进行深化服务。

[1]万文娟.“985工程”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及不足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3):82-87.

[2]姜爱蓉.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J].图书馆杂志,1999,(6):30-31.

[3]范爱红.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学科馆员工作模式及其启示[J].图书馆杂志,2008,(2):63-66.

[4]郑峰.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7):41-44.

[5]陆莉.“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3,(4):59-63.

猜你喜欢
院系服务平台馆员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