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字化环境下高校院系资料室信息资源建设

2013-08-15 00:43蒋尼华喻心麟
关键词:资料室院系数字化

蒋尼华,喻心麟

(湖南工程学院 思想政治教学部,湖南 湘潭 411104)

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与完善以及全球信息化与资源数字化的推广,信息社会已经步入了高速网络信息新时代:信息存储实现数字化,信息传播实现网络化,信息利用实现自动化。特别是由于以太网的出现,网络速度百倍千倍地提高,存储设备千倍万倍地增长,未来将是海量数字资源的天下。[1]由于这一网络数字化环境的形成,使得读者迫切需要有一个能够快速、高效、方便获取目标信息的良好环境。为此,各高校必须加快院系资料室数字化资源建设,建立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保障体系,以适应网络新时代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学科建设服务,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一 加强院系资料室资数字化源建设的必然性

数字化环境下加强高校院系资料室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搞好院系学科建设的迫切需要。学科建设在提高办学水平,促进高校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学科专业资源建设,确保为学科建设提供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是搞好学科建设的基础保障性工程。重视和加强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开展网络服务,深化、细化情报信息服务,对保障高校教学和科研,满足学科建设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加强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情报信息服务,是师生读者的迫切要求。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快速发展,广大师生读者一方面更加依赖通过计算机网络来查找文献信息,另一方面又因为不能快速、精准地找到所需的目标信息而苦恼。为确保在网络新时代能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读者利用文献信息的要求,必须加强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实现计算机管理,在局域网内以至英特网上开展服务;以提供精、准、快、新、专的学科专业文献信息,并全面、系统、连续、准确、及时地报道学科前沿的相关知识与科研成果。

加强院系资料室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数字化信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在网络数字化环境下,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量的电子出版物及网络信息资源不断涌现,大型的信息检索工具的出现及各类操作平台的运用促使信息服务工作朝着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进行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采用现代化服务手段,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实现资源共享,是网络新时代信息服务工作的必然要求。

二 院系资料室数字化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原有传统意义上的资料室工作已不能适应网络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传统的服务方式也无法满足师生读者的要求。笔者通过大量的走访与调查发现:有近八成的资料室还没有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提供快速、便捷的联网信息服务;特别是在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方面,还远落后于读者的需要。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管理体制问题。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国内只有极个别的高校根据信息服务发展趋势,已将院系资料室并回了图书馆,原有的资料室只是作为图书馆设在院系的一个服务窗口,并已着手开展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另有少数经济实力很强的高校投入大量资金,把原资料室扩建成了学科分馆;而大多数资料室仍然隶属于院系管理,管理手段落后,无力开展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并且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相互封闭,资源共享程度低。

2.经费投入不足,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进展缓慢。据调查显示,近十年来资料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能购进的文献资料非常有限;计算机与网络等硬件设施落后;购买大型专业数据库或自建特色数据库的能力非常有限,致使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进展缓慢,服务远落后于读者的需求。根据笔者掌握的情况看,全国约80%的资料室没有建立自己的主页及相关的学科专业特色数据库;约50%的资料室没有网络和专门的电子阅览室,无法提供给师生读者所需的学科专业文献信息及开展深层次信息服务。[3]而且大多数资料室仍然停留在资料的订购、收发、加工、编目、上架、借阅等静态的“资料型”服务上,并以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没有提升到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实现现代化信息服务的层面。

3.人员素质偏低,难以开展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管理与维护工作。逐步建立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保障体系,全面开展网络服务,需要有高水平的系统维护与资源开发人员,并具备相当高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来进行系统规划、建设开发和维护;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和更新;相关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等。而目前资料室管理人员大多数学历结构偏低,且有近八成的人员专业不对口。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有本科学历的仅占20%、专科占30%、中专及以下约占50%、本科以上学历的不到1%;专业对口的只有20%;职称结构也不够合理:高级只有15%、中级占40%、初级占45%;且年龄结构趋于老化,缺乏高学历的年轻接班人。这种现状根本无法搞好院系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3]

三 建立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保障体系

数据库的建设是实现网络信息服务的基础性工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学科专业特色数据库,形成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保障体系,首先必须理顺体制,确保投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除清华、北大、武汉大学等个别几所大学实行了学科分馆制外,其他大多数高校院系资料室仍然实行院系二级管理。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由于院系人力、物力、财力有限,一般不适宜开展大规模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因此院系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及服务工作应该纳入图书馆进行归口管理,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按统一标准规范组织实施,建立结构合理,操作简便,便于读者快速检索查询的学科专业特色数据库,通过网络链接到图书馆主页,统一纳入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便于链接外网,进一步建成功能强大的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网络体系。[4]这样原有资料室就可作为图书馆设在院系的一个服务窗口,重点开发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网络服务终端及建立相应的专业电子阅览室,满足师生读者的需求,为学科建设服务。为确保建设质量,可由图书馆组织,院系参与,学校调控进行院系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形成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保障体系,达到提升服务档次,满足师生读者需求,为学科建设提供文献信息保障。[5]

1.对原有纸质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处理,建立起学科专业特色数据库。原有院系资料室经过多年积累与建设,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系统的、连续的专业特色收藏:如系列丛书、绝版图书、专业工具书;连续出版的专业期刊、特种期刊等等;这些特色收藏是学科建设的宝贵资源,应尽快进行数字化处理与开发,建成学科专业特色数据库,便于师生读者利用与实现资源共享。此外,应将所有的书目信息及期刊目录信息全部录入图书馆书目数据库,方便读者检索查询。[6]

2.建立院系师生原创成果数据库。要结合专业特色,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将学科专业的内部交流资料,教师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教学成果、专题调查报告、学术论文与专业著作,学术会议资料,研究报告和学位论文等按照统一的标准建立目录清晰,结构合理,著录规范,具有专业特色的师生原创成果特色全文数据库,形成自己的原创特色数字化资源。[5]提供网络链接并及时更新数据库内容。

3.建立学科导航库,构建学科专业网站。各学科专业应当建立自己的二级网站,做出目录清晰、结构合理、内容新颖,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网页,以方便读者从专业的角度查找文献信息。首先根据学科专业的需要,通过购买引进必要的电子文献等数字资源,并进行学科资源的细化揭示与序化整理,纳入到网站管理系统。其次要依托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和各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结合学校和所在院系特点,开发适合自身的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资源。第三,及时搜集网上相关专业数据库的网址及机构地址,特别是对能提供大量相关科研项目、研究信息与数据的网站应重点跟踪收集;下载具有学术性和权威性的电子出版物;搜集专题讨论动态信息和会议信息等;以学科专业为单元,对网上的相关专业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组织,按学科专业对网络资源进行序化与链接,建立目录式资源体系;关联相关专业网站;建立相应的导航系统,以提供专业特色的网站和导航服务;方便师生读者从专业的角度快速查找所需的学科专业信息。[5]

4.整合资源,形成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保障体系,实现资源共享。高速网络的出现为开展信息横向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首先依托校园网,全面整合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最终建立以校图书馆为文献信息中心,能链接各学科专业,面向全校开放的文献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实现校内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7]其次,在不影响信息知识所有权的前提下,利用网络与其他协作单位交流,通过扩大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的合作范围,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信息交流;同时加强同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全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国家信息中心及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联合,进一步推进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1]

四 建立高素质专业人员队伍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在网络数字化环境中,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及服务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信息专业工作。[6]要求管理人员必须精通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具备一定的软件开发与应用能力;具有超强的信息检索能力;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知识和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因此必须着力建设好一支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人员队伍。为此,首先要加强对参与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相关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使其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与数据库建设技能或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以确保建设好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保障体系并开展网络服务。其次,对服务于院系一线的学科馆员要鼓励和支持他们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知识化信息服务能力,引导他们向学术型、参考型馆员方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信息管理方面的专家和信息知识的“导航员”、“咨询员”。同时可吸收信息管理专业的优秀本科生或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来担任学科馆员,并有计划地定期进行学科专业知识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拓宽知识面,确保学科专业信息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总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员队伍是搞好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深入开展知识化信息服务工作的关键。要定期对他们进行继续教育与培训,同时引入激励竞争机制,促使他们自觉参加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意识。

建立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保障体系,对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布局,能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提高文献资源管理的技术水平,改善文献信息服务现状,实现网络数字化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学科专业的文献信息保障水平。[8]因此,院系资料室应顺应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大力开展学科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为学科建设提供全面、及时、高效的深层次信息服务。

[1]姜爱蓉.数字资源整合的发展与实践[C].全国第四期数图服务模式转变研讨班,2012(4).

[2]孙 卫.今天和明天[C].全国第四期数图服务模式转变研讨班,2012(4).

[3]刘 平,曾 平.试论高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一体化建设——以红河学院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0):61-63.

[4]何荣娟.浅析高校院系资料室现代化建设的途径[J].琼州学院学报,2011(1):168-169.

[5]李丽君.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刍论——以渤海大学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1(11):69-70.

[6]肖莲芙.高校院系资料室的发展方向——数字化及网络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5):168-169.

[7]李 刚.构建重点学科文献资源体系的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1):64-67.

[8]游丽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资料室院系数字化
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的建设与管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高校院系图书馆资料室的管理模式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体育院校资料室发挥主要作用方式的探讨①
——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数字化制胜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