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与恩师、同年、门生关系考辨

2013-08-15 00:44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王世贞张居正

冯 明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目前,学界有关张居正的研究成果颇多,①研究视角与领域亦有突破,但以往研究张居正的重点为其生平仕途,改革成就及其与隆(庆)万(历)时期的政局的关系等,关于张居正社会关系研究不多。本文通过考辨相关史料,认为有徐阶给张居正书信,初幼嘉非张居正乡试同年,张少渠为张师载,梁梦龙、陈瑞、庞尚鹏为张居正门生等。通过考察张居正的社会交往活动,厘清学界对张居正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拓宽张居正研究的视角和领域。

一、关于恩师的二则史实考辨 在张居正人生和政治生涯中,顾璘、徐阶为其重要恩师,他们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张居正人生轨迹产生重要影响。

(一)顾璘赠张居正束带时间和材质考 顾璘向张居正赠送束带的时间和材质说法不一。其一为张居正童生时,顾璘赠以金束带。朱怀吴《昭代纪略》言,“顾璘为楚巡抚时,有一所亲客于荆州,其人以诗册遍求咏于儒生。时江陵张相方在里塾,塾师题毕,命张亦题之……顾大喜,即解所系金束带赠之……明年大比,顾复力荐于监临直指,必录之”。[1](P36-37)其二为张居正中举后,顾璘赠以犀带。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云,张居正“明年举于乡,谒谢璘,解所系犀带以赠”。[2](P503)焦竑《玉堂丛语》[3](P154-155)、周圣楷《楚宝》[4](P439)和《明史》[5](P5643)皆持此说。张敬修等亦认为顾璘在张居正中举后解束带相赠,但未说明材质,“至庚子乃第。会顾公以大司空有事于献皇帝陵园,太师过谒顾公……久之别去,顾公亲属文赠之,又解所系束带为贺”。[6](P411)张居正后来追忆十三岁时顾璘赠其束带,“仆昔年十三,大司寇东桥顾公,时为敝省巡抚,一见即许以国士,呼为小友……又解束带以相赠”。[7](P1218)张居正中举为嘉靖十九年(1540),时年十六岁。综上所述,应以张居正本人陈述为准,顾璘在张居正第一次参加乡试时即中举前,赠以束带。王世贞为张居正进士同年,亦为好友,陈述准确性相对要高,故顾璘当时所赠为犀带可能性更大。

(二)徐阶与张居正书信考 韦庆远认为“在张、徐的集子里均罕见有徐致张的信函,想或是当时在内容上有不便保存之故”。[1](P121)笔者梳理《明经世文编》时发现有徐阶写给张居正的一封信《上太岳少师乞救荒》,此信约写于万历七年(1579)秋后。此年夏秋,江南苏、松府遭水灾,“近日苏、松等处,水灾重大。据抚按官奏报及臣等所闻,百姓困苦流离,朝不谋夕,有群聚劫夺者。地方钱粮,委难措处”。[8](P393)抚按官上疏请求“先行赈济,随赐蠲免”,得到神宗同意,但未及时公布蠲免钱粮的命令。徐阶致信督问,“断自君相捡嘉靖三十四年、四十年所下恩命,及察今胡中丞所请破格加卹,庶遗黎获安,多患潜杜。若付有司拘泥旧闻,仅减免存留分数,不能有所补益也”。[9](P542-543)张居正乃复信说明事情原委,“兹奉台教,会地曹覆顾掌科疏上,谨再拟旨,申仁主子惠之意,慰黎民仰望之心。竢勘至,即按嘉靖三十四年及四十四年例,破格蠲贷。兹不敢徒用蠲免存留虚文塞责,以重得罪于元元也”。[7](P1173)表明徐阶致仕在家,仍利用与张居正的师生情谊为桑梓谋福利。通过他们书信往来,可知张居正对徐阶尊重有加,对其反映之事慎重处理,体现了两人深厚的师生情谊。

二、关于同年的若干史实考辨 所涉及人物如乡试好友初幼嘉,进士同年李幼滋、张师载、汪道昆、王世贞等,若干史实考辨如下:

(一)初幼嘉乡试中举时间考 隆庆间,张居正乡试好友初幼嘉会试未中,张居正劝勉他,“燕市重来二月初,翩翩意气曳长裾。金门未售甘泉赋,玄室何人问子虚?”。《张居正集》注释云,“初幼嘉、陈子嘉为张居正同榜中举的同乡友人”。但据《张文忠公行实》,张居正为嘉靖十九年(1540)举人。查康熙《潜江县志》[10](P263)、光绪《潜江县志》[11](632)知,初言,名幼嘉,生而能言,故名言,灵璧知县初芳子,为廉吏之后。嘉靖三十七年(1558)举人,未仕而卒,门人私谥为文孝先生。两人中举相差十八年,故“初幼嘉、陈子嘉为张居正同榜中举的同乡友人”[6](P224、P226、P230、P410)表述不准确,至少初幼嘉与张居正不是同榜中举。

(二)李幼滋姓名考 李幼滋为张居正同乡、进士同年、姻亲。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作“李幼孜”,言张居正“所善者,即同年李侍郎幼孜”。[2](P522)《明史》同,谓“户部侍郎李幼孜欲媚居正,倡夺情议,居正惑之”。[5](P5647)但光绪《应城县志》为“李幼滋”,云“旧志、《李氏宗谱》与城内尚书坊俱作滋”。[12](P330)清修《明史》沿袭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说法。王世贞和张居正、李幼滋同年,对李幼滋很熟悉,名字弄错可能性很小。应城县《李氏宗谱》和城内尚书坊为乡人所撰,应对李幼滋很了解。滋、孜可能为不同写法,音同形异。

(三)张师载身世考《送张少渠之鄞》为张居正送别之作,但《张居正集》注释未告知张少渠为何人。[6](P142)查康熙《安陆府志》[13](P389)、康熙《潜江县志》[10](P263)、光绪《潜江县志稿》知张少渠即张师载,字巨绅,一字少渠,嘉靖二十五年(1546)举人,次年进士,为张居正同年。以“宰邑异等”,擢南京吏科给事中。时严嵩柄国,张师载疏劾其姻戚位居要津,为严嵩所忌,被贬为莱州守。严嵩秘属私人吹求瑕疵,不可得。后严嵩罢相,张师载声誉隆起,升淮阳兵备副使,超拜都御史,巡抚真定、陕西,转抚浙江。以病乞休,赐建宝翰楼,年六十卒。谕祭葬,祀乡贤,为一代直臣。[11](P650)可确认张少渠为张师载,非身份不详。

(四)汪道昆致张居正父寿序考 汪道昆为张居正进士同年、好友,张居正父张文明七十寿辰时,汪道昆曾写寿章,“道昆文当其意,居正亟称之”[5](P7382)。现有研究成果多提及此寿章,但不知为何文,笔者在汪道昆《太函集》查到此文为《封柱国少师张公七十寿序》,赞赏张文明“无成心,无德色,无溢喜,无私忧”且“有子得君而相之,泽被天下,而不以为惠”,当为“社稷之寿”。[14](P647-648)

(五)王世贞致张居正父母寿序、祠堂记及他事考 张居正与同年王世贞关系复杂,从朋友到最后反目成仇,《明史》言,“张居正枋国,以世贞同年生,有意引之,世贞不甚亲附”。②张居正父母七十寿辰时,王世贞分别写寿仪、寿序,张居正为此感谢“前老父诞辰,已承伟制;兹老母七袠,复拜雄篇”。后又再次致谢,“仆先世单寒,非阀阅衣冠之旧。老父不揣,妄干名笔,是何等人地,而辱王、谢大家之垂盼乎?”。[7](P1233、P1235)张居正父亲张文明还请王世贞为其家祠堂作记,“家君在时,曾以祠碑渎求名笔”。[7](P1241)

现有成果多提及王世贞为张居正父母所写寿序、祠堂文事,但不知其文内容。笔者发现王世贞《弇州四部稿》中收录其寿序三篇,即《寿封少师张翁七十序》、《封少师张翁偕元室赵太夫人七十序》(代赵中丞,即时任湖广巡抚赵贤)、《诰封少师太虚公元配一品张太夫人七十序》和祠堂记文《世德庆源祠记》。《寿封少师张翁七十序》为王世贞应戚继光之邀而写,认为“翁之启相君,贤也,先天者也。相君之成翁,而翁食报也,后天者也”。[15](P87)在《封少师张翁偕元室赵太夫人七十序》中希望“翁与太夫人,其亦颛精神,彊饮食,以宁我相国。相国虽不获躬彩服膝下,天子之大官八珎五齐,旦夕至矣”。[15](P89)在《诰封少师太虚公元配一品张太夫人七十序》中,王世贞认为“今海内瞻闻相国之相业,则意而归太夫人之义”[15](P113)。在《世德庆源祠记》中,王世贞称赞张居正高祖张诚和曾祖张镇“二公之为徳,于所知,则所知尽为徳。于力所及,则力所及尽。虽太岳公,亦尽其所知与力所及者耳”。[15](P288)但张居正死后遭清算时,王世贞“贾人于寅夜磨去”为张居正父亲所写墓碑文。[16](P42)

万历四年(1576),张居正与湖广巡抚陈瑞谈及“荆州二卫班军分番往戌事”,但未交待前因后果。后梳理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和郭应聘《郭文襄公遗集》时,才知其原委。嘉靖以来,广西傜族等少数民族叛乱不断,粤西地方为全楚藩篱。万历四年(1576)郧阳巡抚王世贞因荆州城守单弱,要将戍守广西靖桂班军的荆州二卫官军撤一半回荆州防卫,“臣不敢求尽撤两卫之戍广西靖桂者,求撤其半,以五百人为荆地卫也”。[15](P695)广西巡抚郭应聘表示反对,认为叛乱虽定,瑶民“易动难安,犬羊常态”。[17](P102)面对湖北和广西的争议,张居正从大局出发,进行协调,最后湖广巡抚陈瑞同意调荆州二卫班军分番往广西戌守防御,“荆州二卫班军分番往戌,诚于守御有裨,已下部覆允矣”。[7](P597)

三、关于门生的若干史实考辨 张居正推行新政依靠的改革群体中,门生占相当数量,如梁梦龙、陈瑞、庞尚鹏等。

(一)梁梦龙、陈瑞、庞尚鹏为张居正门生考 朱东润认为,“隆庆五年辛未会试,居正为主考,吏部左侍郎翰林学士吕调阳为副主考。居正嘉靖三十二年曾为同考官,那一次的进士如庞尚鹏、梁梦龙、陈瑞、曾省吾都是居正的门生,以后成为有名的人物”,[18](P121)未说明材料出处,《明世宗实录》、《明史》、《国榷》、《张居正集》等资料中未看到张居正任嘉靖三十二年(1553)会试同考官的记录。张居正在与戚继光的书信中,强调梁梦龙为其门生,“蓟事已悉讬之鸣泉公,渠乃孤之门生,最厚,谅不相负”。[7](P744)近人黄仁宇认为梁梦龙“在翰林院与张居正有师生之谊”。[19](P173)王世贞认为陈瑞为张居正“癸丑所取士”,[2](P518)沈德符亦认为陈瑞“故张江陵癸丑房考门生”。[20](P865)癸丑即为嘉靖三十二年(1553),可知张居正为该年同考官。庞尚鹏自认为张居正门生,“鹏为门下士,耻阿附多官叩阍请留,又未能效若等披鳞请去,复不敢违淟忍以累相公之盛德,以负国士之知遇”。[21](P253-254)近人陶元珍认为张居正是庞尚鹏的“会试同考官”,③《明代登科录汇编》认为张居正为嘉靖三十二年(1553)同考官,“甲寅,偕臣文德,同考试官修撰臣元立,编修臣份、臣景淳、臣春、臣思谦、臣镗孙、臣居正、臣杰,检讨臣芳、臣燫、臣大韶,都给事中臣良翰,左给事中臣思静、臣登之,郎中臣载鸣、臣应魁,主事臣锵,监试官、御史臣南金、臣炳然及诸执事陛辞入院”,[22](P6348)指出张居正为五经座主,属春秋四房,“张太岳先生,名居正,字伯端,湖广荆州卫人”,[22](P6366)还认为梁梦龙是“会礼记二房,二甲,翰林,庶吉士,改授兵科历升吏科都”。[22](P6385)王世贞认为“省吾,居正所取士也,为人贵而巧媚,小有文”。[2](P522)据康熙《安陆府志》[13](P236)、乾隆《钟祥县志》[23](P244)、同治《钟祥县志》[24](P161)、《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下册)[25](P2541)、《明代登科录汇编(十三)》[26](P6883),曾省吾为嘉靖三十五年(1556)三甲第69名进士,非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嘉靖三十三年(1554)至嘉靖三十八年(1559),翰林院编修张居正在老家江陵休假,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秋,张居正曾回京短暂赴职,后又告假回乡。曾省吾考取进士时,张居正在家休养,“甲寅,不肖以病谢归,前后山居者六年,有终焉之志”。[27](P411)可知张居正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担任过会试同考官,庞尚鹏、梁梦龙、陈瑞为其门生,曾省吾不能确定。

(二)刘台未出任过江陵知县考 今人郦波认为刘台担任过江陵知县,“这个刘台一开始当得官刚好是湖北江陵的县令”,且送淤洲给张居正父亲张文明,“刘台先举行江滩地的实物诏领,再有意唆使张居正他爹张文明来认领”。[28](P202-203)但查《明史》、《明实录》(隆庆、万历朝)、光绪《荆州府志》、光绪《续修江陵县志》、《张居正集》等资料,刘台并未当过江陵知县。《明史·刘台传》言,“刘台,字子畏,安福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授刑部主事。万历初,改御史。巡按辽东,坐误奏捷,奉旨谯责”。[5](P5989)此时,担任江陵知县的是刘铉,为隆庆二年(1568)进士,三年(1569)至六年(1572)任江陵知县。光绪《荆州府志》(一)云,“刘铉,鄱阳人,进士。隆庆三年知江陵县”,[29](P435)光绪《续修江陵县志》(二)亦是如此[30](P50)。张居正向荆州知府赵贤介绍新任江陵知县刘铉“志行甚佳”,希望他能支持刘铉工作,“新任刘尹,志行甚佳,且高成有幹局,必堪厥职。但县事废弛已久,釐振似当以渐。望公曲赐教掖,假以岁月,俾得从容料理,庶可责其治效也”。[7](P70)但没有刘台任江陵知县的记录。送给张居正父亲张文明淤洲的为荆南道道员施笃臣所为,张居正予以婉拒,时为万历二年(1574),“又昨王太常言府中有一淤洲,公欲寒人家领,极知公厚意。但利之所在,人争欲之,擅众所利,则怨必丛积。家有薄田数亩。可免饥寒。老亲高年,子弟驽劣,诚不愿广地积财,以益其过也”。[7](P466)根据《明实录》,万历二年(1574)四月,刘台由刑部浙江司主事改任福建道监察御史,未在湖广任职。[31](P625)综上所述,刘台未担任过江陵知县,更不可能赠送淤洲给张居正父亲张文明。

注释:

①谢景芳、张文双:《张居正改革综述》,景有泉、宋强刚、胡凡主编:《中国历史研究述评》,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26页—第234页;王玉德、黄永昌:《近五年来张居正研究综述(2000—2004)》,《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冯明:《近三十年来国内张居正研究综述》,《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荆州市张居正研究会编:《中国荆州2012张居正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提要汇编》,2012年,未刊稿等。

②(清)张廷玉等:《明史》卷 287,《文苑》3,《王世贞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380页。对于张居正与王世贞关系研究,段启明认为张居正、王世贞和李卓吾都受到阳明心学的影响。孙卫国认为王世贞和张居正是明代文人与权臣的代表,他们的命运也是文人与权臣命运的缩影。魏宏远指出张居正和王世贞关系复杂,认为张居正在王世贞由入世到出世,醉心佛道起了推动作用。段启明:《“嘉万三杰”与阳明心学》,《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孙卫国:《16世纪两类士大夫的代表:文人王世贞与相臣张居正》,《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5年,第187页—第205页,魏宏远:《张居正与王世贞关系的再检讨》,《湖北成人教育学院报》,2009年第3期。

③陶元珍:《张江陵答庞尚鹏论夺情事书并跋》,《文史杂志》,1941年1月创刊号。邓智华赞同此观点,邓智华:《封疆大吏与社会变革—庞尚鹏及其时代(1524-1581),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页。

[1]韦庆远.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明)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3](明)焦竑.玉堂丛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1.

[4](明)周圣楷.楚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5](清)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张舜徽,吴量恺.张居正集(第4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7]张舜徽,吴量恺.张居正集(第2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8]张舜徽,吴量恺.张居正集(第1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

[9](明)陈子龙.明经世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0](清)康熙潜江县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11](清)光绪潜江县志稿[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12](清)光绪应城县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13](清)康熙安陆府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14](明)汪道昆.太函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5](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16](民国)沙市志略[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17](明)郭应聘.郭文襄公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8]朱东润.张居正大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19](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0](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1](明)庞尚鹏.百可亭摘稿[M].济南:齐鲁书社,1997.

[22](台湾)学生书局编辑部.明代登科录汇编(第12册)[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69.

[23](清)乾隆钟祥县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4](清)同治钟祥县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5]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下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6](台湾)学生书局编辑部主编.明代登科录汇编(第13册)[M].台北:学生书局,1969.

[27]张舜徽,吴量恺.张居正集(第3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28]郦波.风雨张居正[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

[29](清)光绪荆州府志(一)[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30](清)光绪续修江陵县志(二)[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31](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神宗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猜你喜欢
王世贞张居正
王世贞与李攀龙的文学交游
挑拔平硬,方劲古拙—从王世贞管窥明代隶书的审美观念
张居正《论语集注直解》中的察人用人之道探析
张居正感激考官让自己落榜
磨砺是一笔财富
张居正宽待对手
张居正的职场成功三要素
窥秘明代王世贞的书画鉴藏世界
恨屋不及乌
近十年王世贞史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