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口译教学模式

2013-08-15 00:44蒋文干郑亚亚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口译个性化技能

蒋文干,郑亚亚

(阜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阜阳236041)

一、导论

随着现代口译研究的发展,口译教学的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早期口译教学模式主要以语言技能为口译教学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口译的语言技能分为听力理解和语言表达两个主要部分,并针对学员的听解能力和口语能力进行训练。[1]随着口译教学的发展,口译实践能力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于是,课堂上口译实践练习成了学员口译学习的主要内容。很多教师自己朗读原文或播放原文,然后,由同学现场进行口译。[2]然而,随着人们对口译认识的不断深入,语言能力好就可以做口译,口译能力就是靠大量实践培养出来的观念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到了21世纪初口译教学是技能训练的观念得到普遍的认可。[3]口译教学不再是语言教学,也不是毫无技巧的口译实践而是建立在多种技能基础上的口译技能训练。

口译技能教学的理念深入人心,口译教师们开始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技能组织专门的口译训练教学。但是,传统的大课堂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依然是以整个班级为授课对象,不考虑或者无法考虑学员个体的独特需要。这样的教学虽然也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却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首先,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关注的是那些占绝大多数的中等水平的学员。所以,口译教学的内容对优秀学员来说没有什么挑战性,导致这些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其次,对于中等偏下的学员,教学内容又太难,所以他们在口译学习中会逐渐丧失信心,产生退缩的念头。

个性化教学成为解决传统口译教学困境的出路。这种教学方法关注学员的个体特征和需要。[4]个性化教学要求一对一的学习辅导,甚至是多对一的学习辅导。这样的个性化教学原则对教师数量提出了很不实际的要求。针对教师数量的不足,KELLER提出通过鼓励已经完成某一阶段学习任务的同学担任该阶段课程学习辅导职责的设想,从理论上解决了教师数量和学员数量之间的矛盾。[5]但是,在口译技能训练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口译技能训练过程的监控以保证训练的数量和质量又成了口译教学新的难题。问题真正的解决还是要归功于现代信息技术。电脑和因特网技术使得个性化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开展。[6]在现代教育技术下,特别是在配备了同传教室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数量和学员数量之间的矛盾得以克服,技能训练过程得到有效监控,现代个性化口译教学理想得以实现。于是,以班级个体成员为教学对象,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口译技能训练,关注班级各个成员之间差异,追求各个成员口译技能最优化发展的个性化口译技能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二、个性化口译教学的教学模式

KELLER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最早提出个性化教学(Personalized System Of Instruction)方案。其基本内容主要是强调学员可以自己把握学习的进度和内容;通过考评来促进内容的掌握;在学习过程中,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教师的职责主要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习动机。[6]可见,口译个性化教学的核心理念就在于因材施教(即按照学员的要求选择教学内容,实现学员对学习进度和内容的把握)、为了学习的考评(即通过考评促进学习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惩罚)和积极情感的培养(即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个性化辅导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个性化口译教学模式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学习成果的考评等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学习内容的选择 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个性化口译教学主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员不同的口译水平,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职业目标和训练目标来选择不同的练习材料。

传统的口译教学用同样的材料作为整个班级口译训练的材料,忽视了班级成员之间的差异性。这是传统口译教学最大的弊端和瓶颈。个性化口译教学正是针对这一困境发展起来的根据个体不同特征来组织教学的现代教学理念。所以,个性化口译教学模式首先要实现不同口译学员在同一课堂中使用不同水平的口译练习材料的目的。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和学员可以轻松实现不同水平口译练习材料的选择。如,在NewClass DL760同声传译训练系统中,教师可以通过点击主界面的“自主训练”图标对学生开放自主训练内容。而学生则自主选择视频、音频、文本、本地资源和网络资源等不同训练内容,从而实现了根据个体水平自主选择训练内容的目的。

同理,现代信息技术使得根据学员自己的兴趣选择口译练习内容成为可能。如,在NewClass DL760同声传译训练系统中,自主训练内容具有广阔的选择空间。除了系统自带的材料外,学员还可以通过我的电脑选择电脑上的资料,移动盘资料,光盘资料和网络资料。广阔的训练内容选择空间保证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

口译学习的目标不一样,口译练习的内容也应该有所差别。个性化口译教学让口译学员在口译的练习过程中自主选择口译材料,学员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有意识地选择与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练习材料。如,在 NewClass DL760同声传译训练系统中,自主训练内容广阔的选择空间同样可以满足学员对于不同种类教学内容的需要。学员可以在系统中通过网络等不同渠道选择与自己职业目标一致的训练材料。

(二)学习活动的组织 口译个性化教学模式则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实现口译技能训练的目标。比如,在同声传译教学系统设置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习论坛的方式,每次课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同学们相互交流口译学习的心得,从而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还可以通过互评的方式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最后,通过模拟口译活动获得口译工作的真实感受。

1.学习交流。口译学习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口译学员会有很多消极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情感体验如果得不到重视很有可能转化为口译学习的障碍。在一般的口译课堂教学中,口译学员的消极体验很少得到充分的关注。但是,个性化的口译教学则应该关注口译学员的情感体验。这种关注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建立班级口译学习论坛。

口译学习论坛为同学之间在线交流口译的心得体会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平台。口译学员通过相互了解各自在口译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消极情感体验可以很好地调整各自的情绪状态,分享乐趣,分担艰辛和挫折。

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通过口译学习论坛和同学分享自己口译学习的经验,同时了解同学们口译学习的实际问题,以便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方法加以克服。这样口译学习就会变成一个愉快的体验。

同声传译系统中的聊天室功能为口译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提供了空间。聊天室模仿在线QQ聊天的模式可以自由实现视频聊天和音频聊天。

2.口译互评。口译学员的口译成果评价是口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往都是通过老师来进行评价,学员只是被动的接受。但是在个性化口译教学模式中,学员可以相互评价,提高口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口译互评模块的设计让口译学员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其他学员的口译优点和缺点,并为自己口译的提高增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发现别人缺点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改进之。这本身就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发现别人优点的过程中,学员也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学习之。

口译互评活动的开展使得学员不断走向独立。开始独立的评价自己和别人的口译活动,并在此过程中,深入思考口译活动本身。

同声传译系统强大的录音功能可以让同学轻松实现口译练习内容的存储。通过录音功能的选择功能学员可以录制自己口译练习的音频也可以录制其他同学的口译音频,并和其他同学相互交流,互相评价和学习。

3.模拟练习。口译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大遗憾就是缺乏真实性。与语言学习一样,口译真实的应用会大大促进学员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只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传统口译教学中很难实现口译真实性的体验,从而使得口译学习的兴趣受到负面的影响。但是在个性化口译教学模式中,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学员可以实现模拟的真实口译实践活动。

其具体做法就是可以将现场口译的视频接入同传系统,屏蔽现场同传或交传的翻译音频,改为口译学员进行口译。在口译结束之后,再对学员的口译和现场口译进行比较。

(三)学习成果的考评 传统的口译教学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对口译学员的口译能力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结果并不能反映口译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也不能反映口译学员为学习付出的努力,更不能反映口译学员的学习素质。所以,这样的评价体制不利于口译学员的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的口译课堂教学主要是进行口译技能训练。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也会适当地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但是,每个同学获得反馈的机会是很少的。同时,反馈的内容往往也只有一两句话,因为课堂教学时间限制不可能对某个同学的口译练习进行深入的评价。而个性化口译教学则可以通过多种辅助手段实现对个体口译学习活动的评价,对口译学员却实现了随时反馈,阶段评估和全面评价的目标,从而实现了为了学习的考评的教学理想。

1.随时反馈。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对于学习来说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随时反馈,学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同时,反馈特别是积极的反馈也可以增强学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促进学员的口译实践练习。

传统的口译教学,教师需要负责播放录音,并同时收听译文原文,并口译之。然后,还要找学员口译,译完之后,教师才能点评。使用了同传练习系统的口译学员自主使用系统练习替代了教师播放录音,收听录音和口译的任务。这样教师在个性化口译教学课堂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收听学生的口译,并对之进行点评,而且,教师点评时通过网络信息的方式发送到特定学员的收件箱里,不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练习活动。

这样教师通过监听同学们的口译练习几乎可以给每个同学的口译练习提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意见,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做出适时、及时的反馈。

2.阶段评估。除了随时对学员的练习活动进行评价外,教师还可以分阶段对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估。比如可以每个月进行一次评估。了解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从而进一步增强学员的学习信心。同时,教师通过阶段性评估也可以对学员学习上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阶段性评估应该作为学员学业成绩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日常评估也是对学生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但是,日常评估往往很难看出学员学习上的进步。只有在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通过与前一段时间进行比较才能比较好地了解学员学习上的进步。

阶段性评估有助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可以帮助学员进行比较大的学习计划的调整。如果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字训练较多,而其它技能训练薄弱,则可以提前提醒学员加强其他方面的口译技能训练。

同传系统强大的录音功能使得分阶段性学习评估成为可能。如NewClass DL760同声传译训练系统的录音功能可以记录每个学员的训练内容和训练表现,从而实现对口译学员训练过程的监控和记录。

3.学习档案。个性化口译教学的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帮助学员建立口译学习档案。学员的每一次口译练习都会在电脑中留下录音。这样在学期结束时,通过录音回放就可以完整地了解学员在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如练习材料是什么类型的;练习材料的难度是否在不断的加大;练习的水平是否在不断提高;练习的技能有哪些等等。

学习档案的建立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全面反映学员的学习情况。首先,学习档案可以告诉教师学员一个学期以来究竟练习了多少个小时的口译练习。口译技能练习的量对口译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通过学习档案可以保证学员的练习数量。其次,学习档案还可以反映学员的练习效果和质量。这样,学员在口译练习中必须认真对待,不能偷懒。这两个方面也是学员最终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学习档案的建立不仅使得学员的学业考评更加客观,同时也为随时反馈和阶段性评估提供了根据。这样公正的学业考评可以促进学员认真面对每一次练习活动,从而使学员的口译练习效果大大改进;同时,通过随时反馈和阶段性评估,学员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实现口译技能练习的目标,真正做到为了学习的考评。

三、结论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教学观念的更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一些难以实现的教学理想变为现实。通过网络技术和同传设备的配合,学员在口译教学的课堂上,不再需要所有同学练习一份材料,而可以各自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水平等因素,独立的选择口译材料,独立的进行练习。同时,学员的学习体验也不再是个体一个人的体验而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最重要的是学员通过模拟口译练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口译活动的现场气氛,使得口译学习变得更加真实。而在教学评价方面,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也因为有了学习档案而实现了更加科学的为了学习的考评目标。同时,在教学中解放出来的教师,则可以根据监控和学习档案,在学员学习的全过程中为学员提供适时反馈和阶段性反馈,从而使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老师指点和帮助,实现一对一的教学理想。

[1]林郁如.怎样上好口译课[J].外语电化教学,1991,(1).

[2]马继红.口译课堂教学策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5).

[3]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翻译,2001,(2).

[4]Dale Worsley,Joan Landzberg& Ann Papagiotas.On the Path to Personalized Teaching[J].Principal Leadership,2004,(4).

[5]Keller,F.S.Good-bye teacher[J].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1968,(1).

[6]Eyre,Heidi L.Keller’s Personalized System of Instruction:Was it a Fleeting Fancy or is there a Revival on the Horizon?[J].The Behavior Analyst Today,2007,(3).

猜你喜欢
口译个性化技能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画唇技能轻松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