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明山石雕艺术寻源及设计开发

2013-08-15 00:46
怀化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圆雕芷江石雕

胡 林

(怀化学院美术系,湖南怀化418008)

随着国务院《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的出台,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日益提高,绚丽多彩的武陵山片区五溪流域民间文化也愈来愈引起大家的关注。同属武陵山片区五溪流域的芷江明山和江口梵净山都产紫袍玉带石,品质接近,都可用于雕刻各种工艺品。然而芷江明山紫袍玉带石雕刻历史较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可充分认识明山石雕的艺术与经济价值。

一、明山石雕历史源流

1.明山石雕原料产地及矿物成份

明山石雕因其取材于湖南怀化芷江县明山之石而得名。明山地处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南麓及雪峰山西脉之间,延绵数十公里,舞水环绕,溪涧纵横,为芷江胜景之一。明山所产之石,色彩丰富,艳丽照人。清代陵江昱所著《潇湘听雨录》曾载“芷江明山石紫青赭黄白五色层叠”、“其石紫质有纹绕之如带”,如此斑斓丰富的色彩汇集于一石,绝无仅有。明山石属粘板岩,结构均匀,石质细腻,硬度适中,清雅莹润,色调艳美,有紫、红、青、绿、黄等天然色彩和多色层叠的色带纹理。制砚多以紫色为主,以巧雕巧色工艺见长,以紫色嵌绿的石材为佳,素有 “紫袍玉带”的美称,它的矿物成份以云母、氧化铁为主,并含有绿泥石,锐钛矿、金红石、电气石、化学成份以 Si、Al、Fe3+、K为主,并含有微量Mg、Mn。硬度3~3.5度,色彩鲜艳,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2.明山石雕历史记载

据史载始于南宋。南宋赵希鹄所撰 《洞天清录古砚辨》中称用明山黎溪“紫袍玉带”石所制之砚,在南宋高宗时由“高宗朝戚里吴琚曾以进御”。后神宗赵顼把曾出产此沅州石砚的山赐封了爵位,名 `顺应侯'。此说与南宋朱辅所撰写的《溪蛮丛笑》一书的记载也相吻合。朱辅是在与沅州府(即今天湖南芷江县)相邻的辰州府作官时著下此书的。书中称南宋初期,明山石就已被当地的土著所开采,并已形成相当规模。

用明山石雕刻的砚台与其他名砚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南宋学者张也南在他的 《游宦闻》中写道 “其初甚发墨,久而复滑”、“磨以细石,乃依如新”。南宋时的沅州砚被进贡朝廷后,十分名贵,以至当时有些商人用药浸泡劣石,伪造沅州砚出售,牟取暴利。

明清两代,随着市井文化的新兴和审美情趣的逐渐培养,士大夫阶层和文人雅士在书房几案上陈设珍玩之风大兴。据明代《沅州府志》说:“本郡石匠入山掘采,怜其尤者,辇归追琢为屏、为砚、为笔床、为墨几、为镇纸、为笔筒、为军持、为佩壶、为砚滴,印盒脂奁粉之属,相其色带,镂刻花鸟、人物、山水、楼阁。妃青偶白,备极精致。”[1](P37)清代黄本骥 《湖南方物志》 也载:“芷江明山石雕镂刻花鸟、人物、山水、楼阁等,妃青偶白,极为精致;雕刻北斗、八角、古琴等各种造型和图案,叹为观止。”[2](P88)明山石雕种类繁多,有建筑石雕、祭祀石雕、宗教石雕、牌坊石雕、桥亭石雕、园林石雕等等。

色彩斑斓的明山石,经艺人们精细雕琢,天工巧夺而备受欢迎,一直被列为贡品敬献朝廷,在此时产量规模也得到了空前长足的发展,雕刻技艺日臻成熟完美,黄本骥在他的《湖南方物志》中写到“凡游宦过此,必争购觅市间”,就连石料,也被商贾贩往外域出售,足见明山石材之美,石雕之精,无外乎被誉为 “古槎怪石、屈玉重金”。[2](P89)清人曾吟出“产石钟奇秀,明山一郡尊,……天然袍带美,雅共芷兰论”的诗句,故称紫袍玉带石。它不但外观悦目,而且成块性好,抗压、抗折、抗剪强度大,又质地细腻,易锯、易切、易磨平,不破碎。既可加工成上等优良的装饰板明料,又能雕塑成大型奔马走兽,精刻细雕出小虫花鸟,是世间稀有的贵重建筑、雕塑材料。据传,慈禧太后兴建名闻天下的颐和园时,明山石被作为贡石,进入了 “雕栏玉砌”的行列,从此芷江明山石雕名扬中外。

二、明山石雕传统种类

明山石雕质地润泽、纹理天成、色彩斑斓,本地巧匠因材施艺,或雕为书画砚,寄情于文房秘阁;或琢为插屏、挂屏、立屏,置身于厅堂门楼中。

1.明山石砚

明山石砚古时亦称黎(漓)溪石砚、沅州石砚。明山地处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南麓及雪峰山西脉之间,延绵数十公里,舞水环绕,溪流纵横。明山石是一种粘板石,品类有黑石、绿石、青石、紫袍玉带、紫袍金带、金丝带和石眼等。石质细润,色彩斑斓,抗压、抗折、抗碱强度大,耐酸性能好,易锯,易磨制,易抛光,它非常适宜制作文房的用品,明清两代,明山石被朝廷列为贡品。

古代沅州石砚从来就不是普通百姓所玩之物,由于其天然色彩迎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贵的紫色和黄色,自宋到清末历朝历代都是皇家的御品和达官贵人相互赠送的高档礼品。从宋到明几百年间,中国工艺美术史著名的 “俏色巧雕” 工艺一直是独占鳌头,“俏色” 工艺因对制作者的文学、美术及制作技巧要求较高,民间工匠难以解读涉足,一直是皇家、王府御用工匠所专享。凡“俏色巧雕”的工艺品都具有材料“鬼斧神工” 般稀有和技艺 “巧夺天工”般浑然的特点,故皆身价非凡。常德李哲伟先生收藏的 《夔纹虎头砚》,尺寸17cm×11.8cm×2.3cm,紫色调非常艳丽,巧妙地利用紫、黄、绿多色石层,砚堂、砚池琢刻得规矩方正,边缘以回纹衬托,砚池上端凿虎头平视。尤其是砚堂最初成砚时色调应该是基本一致的,经过若干年成千上万次的磨砺,砚堂中部凹陷后紫色带显现,而周边的牙黄淡绿色,如油画浑染后的色块妙不可言,[3]该砚为其镇宅之宝。

2.明山石刻插屏

插屏是凡屏扇与屏座可装可卸的座屏、砚屏等的统称。插屏一般都是独扇,形体大小各异——大的约有3米高,多设在室内当门之处,根据房间和门户的大小,来确定其高度;小的则只有20厘米。插屏和多扇座屏的作用相差不多,主要是用来挡风和遮蔽,在室内,它又有装饰作用。明代以前,屏风多趋于实用,被归为家具的一种,主要用于遮蔽和做临时隔断,大都是接地而设。清初出现的插屏和挂屏,则开始兼有供人欣赏之用。

这种插屏以双面心为佳,如果是以山水、风景为内容,则更美。由于山水、风景都具有由近及远、层次分明的特点,虽置于室内,却能起到开阔视野、消除疲劳的效果,给人一种舒畅的感觉。

民间明山石刻插屏精品收藏最多的是常德仁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平先生,他潜心二十多年收藏沅州石雕,从用途、题材、风格、规格、艺术水准等方面,堪称沅州石雕大全,数量已达二百余件,其中明山石刻插屏精品一百余件。这些石雕目前全部收藏在他开设的“大河茶馆”内的“沅州石雕博物馆”中,镇馆之宝《一路连科》 座屏,画面描刻的是一副江南水乡的景色,古代工匠借指单腿立足的鸬鹚鸟、莲花、水底的蝌蚪、喜鹊,寓意喜报一路连科,也就是连中三元的意思。另一件座屏《春耕图》画面描刻的是一副江南春耕、插秧时的农忙情景,湖南文物鉴定中心估价130万。

皇家收藏当以颐和园收藏的乾隆紫檀框嵌紫石雕 《海屋添筹》山水、人物故事座屏最为典型。该屏为明山紫袍金带石,此件高108.5厘米,长72.3厘米,宽60.2厘米。石雕高45厘米,宽35厘米。画面中,波涛翻涌,海上华屋绕祥云,云中一幢楼阁露出重檐,雕梁画栋,气势雄浑。远处山峦隐现,祥云之中一对仙鹤衔筹欲投。相传楼内有一“贮寿瓶”,仙鹤衔一筹入瓶,可多活百年。由此后人祝寿多用 “海屋添筹”为颂词,寓意吉祥长寿。

此屏底色深紫透红,正是利用了明山石天然分层、分色的特性,随石之色变而进行浮雕创作,巧色雕刻出山水楼亭,雕工细腻,富有层次。屏风主体上,工匠利用石头紫色、黄色、绿色的过渡部分,用浅浮雕手法刻画出颜色深浅不同过渡自然的山峦、楼阁、仙鹤、老神仙,让人感觉屏外有画、画外有音。而紫檀木制作的边框与底座,雕满了繁缛的卷草纹。用高贵的白色象牙雕刻的三条卷草纹龙镶嵌在有木雕山景的紫檀底座上,烘托出紫檀屏风深沉稳重的皇家风范。《海屋添筹》石雕座屏属于国宝级文物,价值连城。

3.明山石刻牌坊、门楼、建筑

明山石刻牌坊、门楼、建筑当以芷江天后宫的明山青石料雕门楼石坊最为典型,天后宫位于沅州古城水河西岸,始建于明末清初,清乾隆十三年 (1748年)重新扩建,规模宏大,是中国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石坊高10.6米,宽6.3米,重檐歇山顶,门楼形状。两侧雄狮蹲踞,石鼓对峙;顶盖斗拱飞椽,十二金鲤咬脊,葫芦攒尖;左右青石铺地平台,围夔龙、规矩龙栏杆;中间十七级石阶紧接沿河大道。面临滔滔水,门坊显得格外雄伟。坊上石雕,共95幅,采用的石雕技法有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形式。正门两侧“双鹊对鸣”、“灵芝古松”巨幅石屏,运用工笔画的手法,准确、细致、生动地雕绘了山水花鸟的神韵。“仙翁对弈”石屏,先用圆润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山石,再将“对弈”场面置于幽深静谧的环境背景,突出仙翁对弈的主体画面。仙翁的举止言笑,跃然于 “石”。从石山一侧轻缓而入的两个端着酒盏果盘的童仆,表明画外有景,屏外有画。这种“藏画”之法的巧用,给人以无限丰富的联想。“高山耕田”、“明山樵夫”等石屏所雕刻的内容,取材于湖湘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将古代劳动人民的人生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浓缩于勤劳善良、知书达理的“樵耕渔读”传统题材之中。芷江天后宫明山青石料雕门楼石坊全国仅此一座,1983年已被列入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明山石雕的传统技法

1.浮雕: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雕刻技法,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浮雕只从前方位表现物像的“半立体感”,后方位或贴在石料上,或根据石料层情况简略雕刻。要凸起物像,自然要铲去非物像的部分,如果铲去非物像部分的深度浅,那凸起的物像就也浅,这样的雕刻就称为浅浮雕,反之则称为高浮雕。高浮雕比较接近圆雕。线刻:线刻石浮雕亦称 “石刻画”,是介乎雕刻与绘画之间的品种,即石板为雕刻,拓片为画的造型艺术。

2.圆雕:圆雕又称立体雕,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圆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它是明山石雕中最基本的技法。由于圆雕是空间的立体形象,可以从四面八方去观看,这就要求从各个角度去推敲它的构图,要特别注意它形体结构的空间变化。

圆雕一般从前方位“开雕”,同时要求特别注意作品的各个角度和方位的统一与和谐,只有这样,圆雕作品才经得起观赏者全方位的 “透视”。由于圆雕作品极富立体感,生动、逼真、传神,所以圆雕对石材的选择要求比较严格,从长宽到厚薄都必须具备与实物相适当的比例,然后雕师们才按比例“打坯”。“打坯”是圆雕中的第一道程序,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打坯”的目的是确保雕品的各个部件都能条例严格的比例要求,然后再动刀雕刻出生动传神的作品。

3.镂空雕:是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的一种雕塑形式,也叫透雕。随着时间的推移,石雕的题材不断拓宽,石雕技法也不断丰富发展,在圆雕技法的基础上,出现镂雕、链雕。在表现内容上,也由独立的个体发展到人物、动物和山水等相结合的大型群雕,这就使得圆雕从技法到作品内容都更加丰富和完善。同一件圆雕作品,往往是圆雕、镂雕、链雕等多种技法融会贯通。

四、传统明山石雕单色石料和俏色石料雕刻的用料设计

明山石雕石料品系繁多,就大体分为单色石料和俏色石料。

1.单色石料的用料设计:单色石料是指整个一块石料呈单一颜色而言。运用单色石料首先要按石料的色调的气氛,气质以及由色调产生的情绪来选择适合表现的题材和内容。因为任何色调都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而石料的色泽与光泽也是如此。所以一定要借助于石料天然的色调,使之和谐,统一起来,并起到烘托,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其次,在创作设计意见作品时,应注意将石料的旺色(起主导作用的鲜艳颜色)安排在作品的正面和突出部位,以显示石料的艳丽。

2.俏色石料的用料设计:石料中所含色彩的形状与体积是自然形成的。即不定型,又无规律。在这些石料上进行创作设计难度较大,尤其是俏色石料的运用,除按单色石料的应用要求外,还需要一定的步骤和独特的手法。俏色运用得好坏直接关系着作品的艺术性和经济价值。

3.俏色用料设计步骤:

(1)审料:即在一块俏色石料上进行设计时,首先要对石料进行周密,谨慎地查看,搞清楚石料质地是细腻,坚硬还是松软;主要色调和几种俏色,色与色之间的界限是清还是混,石料的形体和石料的颜色,色块的形体及在预料上的部位是浮在表面上还是内含于深层。

(2)剥料:如俏色的形体部位明确,就可以进行构思设计,如果俏色部位形体未能搞清,则需要剥料。剥料的过程实际是审料的继续和深入,同时也是对多种俏色石料进行取舍及构思更加成熟的过程,所以设计人员对复杂的俏色石料,往往要亲自剥料,以免失误。

(3)画面构思:根据所了解的石料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与推敲,按照自己的意图,加上平时生活的体验和知识的积累,从而在脑子里出现所要创造形象的造型与画面,初步形成若干个腹稿。然后在这些腹稿中进行比较,选择,最后构思成一个题材内容与石料条件相符合的俏色精品。俏色运用手法:俏色运用的手法应注意 “顺色”取材。依据少而精和恰到好处的原则,尽量将俏色安排在作品的主要位置。

在石料的创作用色上,一般有三种不同的境界表现。这就是:一绝,二巧,三不花。绝——是指石雕俏色技艺中最高境界。它在艺术上表现为:绝无仅有,绝处逢生,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它能出其不意引起观赏者拍案叫绝。巧——是指对一件作品里主色的一或两种异色。或在琢制中突然出现的异色的匠心独运处理应用,即所谓的 “反瑕为瑜”。不花——是指对含多色石料的运用,安排能合情入理,十分贴切,而不使人看了就有眼花缭乱的感觉。

五、明山石雕现状及再度开发的前景

1.明山石雕现状

经历清末、民国战乱、加之文革时期的动乱,这时期明山石雕传承人都是靠为当地人们制作生活用品(例如:石磨、石碾)、桥梁,墓碑等传承明山石雕传统手工技艺。

(1)明山石资源日益减少:目前,明山石是不可再生的稀缺矿石。经过千余年的大量开采,资源日益减少,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明山石矿产量日渐减少,资源将近枯竭。

(2)传统手工艺逐渐消退:天后宫、文庙石雕均为手工石雕,堪称一绝。随着石雕事业的发展,商业利益的驱使,现代石雕机械生产正在逐渐取代传统手工雕刻技艺,明山石雕的传统技艺日益陷入濒危状态。

(3)学院理论和当代美术知识匮乏:明山石雕从业者多是贫苦家庭出身,一般都是家传师承,也不乏有自学成才的。没有经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学院理论和当代美术知识匮乏。

(4)明山石雕传承人老化、传统技艺后继乏人:明山石雕学艺期沉淀期收入微薄,愿意继承手艺的人不多。民间艺人社会地位不高,石雕传承人的老化、退化、谢世,传统的明山石雕刻技艺濒临消亡。正如张教授(泥人张传承人)说:从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出发,认为在时代不断变化、发展、民族艺术受到冲击的今天,“保护”的前提是对民族艺术和本土艺术的认同感,而 “保护”首先是要保护人,艺术有了人,才能出作品,才能产生影响,才能有艺术流派,才能得到弘扬和发展。作为艺术本身一定要有造血功能,要立足社会,努力融入社会才能得到继承和发展。

2.明山石雕再度开发的前景

改革开放以后,芷江明山石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2005年,芷江建有明山石雕厂5家,生产包括砚台在内的各种石雕工艺品,除文房用品外,品种大大拓宽,有石桌、石椅、清明上河图、牌楼雕龙、室内服饰石雕、龙凤等,产品甚多,花色不断更新,技艺更加精巧,为广大客户所欢迎。1994年,芷江民间石雕艺人蒲长生精雕细刻的“九龙砚”、“文房四宝”作为珍贵礼品,赠给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和国际友人,漂洋过海到达美国。此后,明山石雕工艺品远销国内外。明山石雕技艺精益求精,传统工艺与现代技艺的完善结合,大放异彩。在国内外大赛频频获奖,使得芷江明山石雕名扬中外。2007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首届全国赛宝大会,从全国三万多件参赛作品中,精选了三十六件为民间国宝,其中第三件就是这种明山石雕“紫石”插屏,2009年芷江明山石雕开始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今从事芷江明山石雕艺术的艺术家有胡万云、蒲学塘、胡杨、邱荣甲等,胡万云的紫玉神雕工艺厂年销售石雕近200百多万,利润近100百万。作为新生代明山石雕的传承人胡杨,2009年,作品《丰收》首次取得国家级银奖;2010年,作品 《荷叶笔洗》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2012年4月,作品 《和谐》获国家金奖。2012年11月怀化学院美术系与怀化市工艺美术协会及市内各雕刻厂、雕刻公司、雕刻个体联合举办了“五溪民间雕刻艺术展”,2013年5月怀化学院美术系 “民间雕刻研究及教学实训基地”建立,可满足设计和制作陈设精品摆件及高、中、低端旅游工艺品的需要,也用来支撑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育。我们对明山石雕这一传统手艺进行研究、设计再度开发运用,有益于明山石雕的传承和保护,有益于明山石雕培养新人。目前明山紫袍玉带石雕刻制做的主要品种为山水人物画屏摆件、砚台、墨盒、印章等,但同时还在实行个性化制作和突破,尤其是此石蕴含三十余种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制作的茶具泡茶醇厚悠长,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开发的茶壶、茶杯、茶盘、茶叶罐一套茶具系列,将为中国的茶文化增添新的文化色彩。

综上所述,明山石雕是一个非常有希望得到传承与保护的传统手艺。无论是文化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非常高。我们对芷江明山石雕艺术的保护及设计开发运用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怀化学院美术系“民间雕刻研究及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将使武陵山片区五溪流域的民间明山石雕工艺得到快速而健康的发展。

[1]明代 《沅州府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

[2]黄本骥.清代《湖南方物志》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

[3]李哲伟.祁阳砚与明山砚辩[J].文艺生活,2011,(2):32.

猜你喜欢
圆雕芷江石雕
难忘芷江红
为一只石雕小鸟而歌
对宋代动物形、瓜果形玉佩饰的几点认识
漫谈云浮石雕艺术的雕刻技法
芷江受降纪念坊有感(外四首)
浅谈对圆雕的认识
嘉定竹刻传统技艺研究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
曲阳石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