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原态与文化重写 ——以息夫人形象迁移为例

2013-08-15 00:44
文艺评论 2013年8期
关键词:左传夫人

高 方

息夫人是春秋时期陈国人,生卒年不详,因为嫁于息国国君故称“息夫人”。陈国先祖是舜的后人,因为居于妫水之滨,“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史记·陈杞世家》),所以息夫人又称“息妫”。由于息妫艳如桃花,因此又有“桃花夫人”的美誉。《左传》记载,这个女子的美貌使息、蔡、楚三国之间爆发了三次大的战争,致使息、蔡二国相继灭亡,息夫人本人也被楚文王虏入楚宫做了楚夫人。但到了汉代刘向《列女传》中,息夫人却变成为息侯守身殉情而死。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息夫人的故事被无情腰斩,使史书中的事实被彻底改写呢?

《左传》庄公十年记:“蔡哀侯娶于陈,息侯亦娶焉。息妫将归,过蔡。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见之,弗宾。息侯闻之,怒,使谓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之。’楚子从之。秋九月,楚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①这段记述不足百字实在是用笔至为简洁,却以息妫之嫁将三个在四五年间不断打来打去的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陈国大概是出美女的。《左传》庄公十年息妫嫁于息,此前其姊嫁于蔡;十八年“虢公、晋侯、郑件使原庄公逆王后于陈。陈妫归于京师,实惠后”。息妫姊妹与惠后同为陈女,出嫁时间仅隔八年,三人如非姊妹即是姑姪。小国之女嫁于息、蔡可谓门当户对,能嫁于周王除了占据异姓方可通婚②的优势恐怕也是因为年轻貌美。

蔡侯的先祖蔡叔度为武王的同母弟,息侯的先祖则是文王庶子武王庶弟,在地位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即蔡国的地位远高于息国;就春秋形势看,蔡国虽然不够强大却也是姬姓在南方的最大封国,陈蔡相邻蔡强陈弱,息妫当是不得已而见蔡侯。息妫的美貌闻名春秋,蔡哀侯的“弗宾”应该不是临时的见色起意,而是长期以来的有所蓄谋。蔡侯会见姨妹,其夫人息妫之姊应该也是在座的,看见自己夫君轻佻的举止,且对自己的存在视若无睹,她大约比息妫还要气闷。至于蔡侯的无礼究竟到了什么程度,《左传》没有描述却给了我们极大的想象空间,否则息侯可能心生不满和怨气,却未必一定要“冲冠一怒为红颜”大动干戈与楚合谋伐蔡。须知“祀与戎”都是当时的“国之大事”。

息侯自知国力不是蔡的对手,于是想到了一个强大的外援——楚国。相传楚之先祖高阳为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所以屈原《离骚》中称自己为“帝高阳之苗裔兮”。楚地一直为中原文化所排斥,楚人亦常自称“蛮夷”(《史记·楚世家》),但国力日渐强盛,于熊通时自立为王称楚武王。“楚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是楚文王六年时的事情,当时“楚强,陵江汉间小国,小国皆畏之”(《史记·楚世家》),而楚肯于与息联手自然是因为此战于楚有利,侵其领地是一个方面,树立自己在南方的威信则是另一个方面。

蔡侯能够被美色冲昏头脑从而对另一国家的君夫人作出无礼之举,是典型的“无脑”。较蔡侯而言,息侯却是一个“有脑”者,而且思虑深沉:首先他能想到求助于楚且必能得到楚的慨然应允,其次他能想到使楚“伐我”的绝妙计策,第三他深知蔡侯一定会因为自己的求救而毫不犹豫地前来。也许蔡哀侯是想到了唇亡齿寒或是姻亲相顾,不但肯于出兵而且不惜“御驾亲征”以保全息国,只是他万没有料到息侯的目的就是使自己成为楚人的俘虏。虽然事出有因,但想想息侯的用兵之法和曲折谋略,我们也不难认识他不佳的人品。

从前“无脑”的蔡侯被虏入楚后也渐渐变得“有脑”了,他不但清楚了自己被俘的原因,而且生出了强烈的复仇欲望,他的目的当然也要假楚文王之手来实现。好色的蔡侯深知楚文王也是“寡人有疾”,于是便大力在其面前夸说息夫人的美貌。楚文王此前就有得美女“期年不听朝”(《吕氏春秋·直谏》)的记录,这一次为色所动则是“楚子如息,以食入享。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左传·庄公十四年》)楚庄王以举行享礼为借口进入息国,灭其国虏息夫人归楚,并使息夫人为其连生二子。“美丽本身并无过错,但权势者对美女的疯狂追猎,往往使她们陷于无尽的深渊。像息妫这样有着显赫家世、有着侯夫人荣耀的高贵女子,骤然间从天堂坠入地狱,变成了一个像物件一样被掠夺的对象,变成了一个家、国俱亡的苦命人,其奇耻巨辱莫大于天!”③

这里我们要说的是息夫人。息夫人嫁入息国的时间应该很短,短到她来不及为息侯生育一儿半女,包括《左传》在内的所有史书都从未言明息夫人与息侯有多么恩爱,人们渲染的只是息夫人虽失身于楚文王却葆有着内心深处对息侯的忠贞:身在楚宫的息妫从不主动开口说话。④在答楚王所问时,我们听到了她的那句千古名言:“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左传·庄公十四年》)

贞节的观念在那个时候并没有完全形成,和息夫人同时的女子就有鲁之与兄通奸的文姜(《左传·庄公十四年》)、卫之复嫁于先夫之子的宣姜(《左传·闵公二年》)、齐之再婚于先夫之弟的襄公侧妃连称从妹(《左传·庄公八年》),所以息夫人的言行当并非出于社会习俗,而只是出于个人的羞恶之心。在那个以女子为“物”而非“人”的时代,息夫人作为因美貌而被侮辱和被争夺的对象真的是无话可说。因为息夫人的不快乐,由此女引发的第三场战争爆发了:“楚子以蔡侯灭息,遂伐蔡。秋七月,楚入蔡。”(《左传·庄公十四年》)没有当年的“蔡哀侯为莘故,绳息妫以语楚子”,就不会有极其迅速的息之灭国与息夫人被掳之辱,亦未必会有楚文王转念之间的“楚入蔡”。《左传》君子曰:“《商书》所谓‘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者,其如蔡哀侯乎!”(《左传·庄公十四年》)但就算蔡之灭国可以消得息夫人的心头之恨,她的名节之“辱”却已成了不可更改的事实。

在此提醒一下孕妈妈要重视母乳喂养,大量的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时间的长短是影响妇女乳腺癌发病概率的重要因素,甚至超过遗传因素。

也许是人们对息夫人的同情和渐次生成的节烈观念的影响,到了刘向的《列女传》中,息夫人故事就变成了另外一番模样:

楚伐息,破之。虏其君,使守门。将妻其夫人,而纳之于宫。楚王出游,夫人遂出见息君,谓之曰:“人生要一死而已,何至自苦!妾无须臾而忘君也,终不以身更二醮。生离于地上,岂如死归于地下哉!”乃作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息君止之,夫人不听,遂自杀,息君亦自杀,同日俱死。楚王贤其夫人守节有义,乃以诸侯之礼合而葬之。君子谓夫人说于行善,故序之于《诗》。夫义动君子,利动小人,息君夫人不为利动矣。⑤

因为息夫人“终不以身更二醮”“守节有义”,所以刘向将其列入《列女传》中的《贞顺传》。而文中息夫人所作之诗的出处则是《诗经·王风·大车》,其诗曰:“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毂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这首诗表达的是一个女子对男子至死无悔的热烈爱情,可与息夫人牵强有关,但“王风”是周王都城附近的民歌,可知与息夫人无关。也就是说,刘向说的故事并非真实可靠。“儒学以伦理为本位的文化建构奠定了中国小说注重道德伦理教化的主体思维图式。”⑥《列女传》虽不能说是小说,却是这一思维图式的体现之一。

在息夫人短暂的息国时光中,她对息侯究竟有无爱恋,究竟有着多深的爱恋之情,我们在《左传》、《国语》、《史记》中都无从得知。而《左传》中的息侯只是一个性情冲动和不乏诡计的男人,他仅仅因为蔡侯对其新婚妻子的“弗宾”就不计后果地挑动了一场国际战争,并且利用了蔡侯对他的信任与帮助。他与楚谋蔡的举动固然是因息夫人而起,但有谁知道他的动机是否仅仅是为了捍卫男人的尊严呢?

南宋词人陆游的结发妻子唐婉曾在被迫另嫁之后写过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因为她与陆游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所以她才会常带泪痕独倚斜栏,所以她才会强携病体咽泪装欢。但息夫人自言,她所有的不快乐并非因为牵念前夫,亦并非因为再嫁楚文王所托非人,而只是因为“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的节义观念在作祟。

从来美人爱英雄,息夫人是个美人,而楚文王恰恰也是个英雄。“楚国上千年历史,楚庄霸业是其大江出峡阶段,标志是十四国盟于蜀。然大江出峡赖先河,,开楚迅猛发展之先河者为楚文王。”⑦

楚文王即位后采取的第一大战略行动就是迁都于郢,⑧这一举动使楚国势力得以继续向北扩张。文王二年即北上伐申,次年春回军伐邓。《左传》哀公十七年说,文王以俘获的申人彭仲爽为令尹,终于使楚国的边界达到了中原的汝水流域。另外,和氏璧终见天日的故事也发生在楚文王之世,足见其文功武略不同常人。楚文王三年所伐的邓国本是楚文王的舅氏之国,⑨舅氏之国尚可伐,他国又有何不可?伐息也好,伐蔡也好,楚文王需要的只是一个借口。但他对息夫人却的确是宠爱有加的,息夫人入楚即被立为夫人和三年生二子都是椒房专宠不容置疑的证据。那么息夫人对楚文王又如何呢?

息夫人于楚文王六年被虏入楚,楚文王在位十三年而卒,也就是说息夫人在与楚文王共同生活七年之后就成了未亡人。在一国之中权势仅次于楚王的令尹大人也可以说是阅美女无数了,但仍垂涎入楚已十几年的息夫人,足见此女人到中年却美貌未减风韵犹存。子元为得息夫人垂青可谓下了一番功夫,不但特意在息夫人居所的旁边盖了房子,而且组织人表演声势浩大的万舞,使振铎之声达于息夫人之宫。从“御人以告子元”看,这一“御人”大概也是子元安插在息夫人身边用以察言观色和传递信息的奸细。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隐公五年注云:“万,舞名,包括文舞与武舞。文舞执龠与翟,故亦名龠舞、羽舞,《诗·邶风·简兮》所谓‘公庭万舞,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者是也;武舞执干与戚,故亦名干舞,庄二十八年传‘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者是也。万舞亦用于宗庙之祭祀,《诗·商颂·那》‘万舞有奕’,用之于祀成汤也;《鲁颂·閟宫》‘笾豆大房,万舞洋洋’用之于祀周公也。”⑩但要读出子元为什么选用此舞来蛊惑息夫人,我们就要知道:“‘万舞’是先秦时期一种大型舞蹈。从文字学、人类学、民俗学多角度入手探求‘万舞’一词的原始含义,可知‘万舞’是先民模拟蝎子交配而产生的原始性爱生殖舞蹈。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万舞’逐渐由单纯的性爱生殖舞演变成了兼具恋爱、军事、祈雨的多功能的舞蹈。”[11]正因为“万舞”有着如此多的含义,子元才会欲用此舞的原始意义挑动息夫人的春心,而息夫人则说“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

习舞是周代贵族男子的教育内容,“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夏,礼行孝弟,博学不教,内而不出”。(《礼记·内则》)所以子元深谙万舞内涵是其本分,息夫人深谙万舞内涵则见其博学。但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不但看到了息夫人对子元的拒绝,而且看到了息夫人“寻诸仇雠”的愿望。闻万舞之音而“泣”见息夫人之贞,她的“不忘袭仇”则感染了子元,使他在次年的秋天“以车六百乘伐郑,入于桔柣之间”。而启发子元为文王复仇则说明此念在息夫人心里埋藏已久,她早已当自己是真正的“楚夫人”而不是“息夫人”。

“人都是依赖于他的自然环境的。如果不能不断地使自己适应于周围世界的环境,人就不可能生存下去。走向人的理智和文化生活的那些最初步骤,可以说是一些包含着对直接环境进行某种心理适应的行为。”[12]息夫人的生活也是这样的。如果她真的是对息侯爱恋深深至死不渝,就会虽为楚妇而如事仇雠时刻恨楚王不能早死,又何能在楚文王逝去若干年后仍旧发出恨不能为其复仇之语?

汉代是经由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之后的第一次思想一统时期,《毛诗序》所说的“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是这一时期统治者全力标榜的文艺原则和思想原则。刘向编写的《列女传》分母仪传、贤明传、仁智传、贞顺传、节义传、辩通传和孽嬖传七卷,共记叙了105名妇女的故事,息夫人故事只是其中之一。刘向认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所以写成此书,目的在于劝谏皇帝、嫔妃及外戚。息夫人故事从被掳再嫁到守身殉情的形态变化,鲜明而直接地体现了刘向编写《列女传》以男权立场宣扬节烈思想的主要意图。班昭《女诫》则直接引入儒家伦理观说:“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

息夫人以其曲折而无奈的经历成为后代诗人不断咏写的对象,如唐代王维《息夫人》说:“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杜牧《题桃花夫人庙》说:“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清朝邓汉仪《题息夫人庙》说:“楚宫慵扫眉黛新,只自无言对暮春。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纳兰容若《采桑子》说:“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洪亮吉不但在《题息夫人庙》中说:“空将妾貌比桃妍,石上桃花色可怜。何似望夫山上石,不回头已一千年。”而且在其《北江诗话》卷二说:“《诗序》言江汉之女,被文王之化,有不为强暴所污者。是知遇强暴而不污,惟第一等烈女子能之。若息妫之遇楚文,高澄妻之值高洋,皆所云强暴之污也。洋之禽兽行,固不足责;楚文能为伐蔡复仇,似良心尚有未泯处。至子元蛊之成与否,尚属疑案。总之,悲其遇可也,原其心亦可也。”但他也说:“若息妫者,则又恨其名之传也。”有学者认为,“这也是秉承传统的君子文化的准则,因为如荀子就认为:‘君子之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13]

文人们对息夫人或怜或叹或对其“失节”有切齿之恨,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洞察她心底的隐秘情感。蔡侯因好色无礼而惹火上身,于息夫人何罪?息侯国小势微于妻子尚不能保全,于息夫人何罪?楚文王因慕色而挥军入息使美人落得身事二夫之名,于息夫人何罪?

虽然这个女子做楚夫人的时间比做息夫人的时间要长得多,虽然她对楚王的感情比对息侯的感情可能要深厚得多,但她总是被称为息妫、息夫人。就如怀嬴和夏姬一样,在更多的时候她们只能有一个名字,而且这个名字总是相关于她的第一任丈夫。这是男权制度对她们的提醒,也是对后代所有女子的提醒甚至警示,就像历史的暗夜里有人发出的那一声久久不肯消散的冷笑。

①本文中《左传》原文均据自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修订本),中华书局2009年版。

②《左传·僖公二十年》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又称:“同姓不婚,恶不殖也。”《白虎通·嫁娶》也称:“不娶同姓者何,重人伦,防淫佚,耻与禽兽同也。”

③宋公文,伍存强《息夫人论考》,《中国妇女报》,2010年3月31日。

④传云:“楚子如息,以食入享,遂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郑注云:“言谓先发口也。”

⑤本文中《列女传》原文均据自《列女传》,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⑥吴士余《中国小说美学论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页。

⑦卢昌德《简论楚文王》,《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5期,第105页。

⑧《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记:“楚文王熊赀元年,始都郢。”《后汉书·地理志》江陵注亦云:“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阳徙此。”

⑨《左传》庄公四年云楚武王夫人为邓曼,楚武王为楚文王之父,故邓国为楚文王舅氏之国。

⑩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6页。

[11]李斐《“万舞”源流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 1期。

[12][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5页。

[13]曹虹《从〈北江诗话〉看洪亮吉对妇女德艺的评章》,《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左传夫人
夫人与婆子
《左传》“摄官承乏”新解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左传》“讥失教也”句献疑
从善如流
白丁少年大学史
《望天门山》
潇水夫人
天命夫人
《左传》的军事特色及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