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竹山小学实施“校安”改造工程的几点认识

2013-08-17 14:43王东敏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年16期
关键词:校园施工学校

王东敏

一、引入高端设计

一所学校,物化的建筑,最应有文化、讲传承,把环境育人落到实处。南京市竹山小学(以下简称“竹小”)借实施“校安”改造工程契机,引入高端设计(以南京工程学院艺术和设计学院张成来院长领衔,吴忠老师设计团队担纲),高起点、高水准地规划校园。设计方围绕学校“自由自觉”的办学追求,“自我组织”的治校理念和学校的改造构想,结合原有的地形、地物,深入研究,反复论证,数易其稿,拿出了为竹山小学量身定做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儿童地位彰显,人文气息浓郁,既注重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又凸显出古典与现代的融合,并且充分考虑到实施的可能性,得到全体教师的认同。

二、突出学校地位

在“校安”改造工程中,学校地位得到充分尊重。教育局领导认为,改造后的建筑、环境,最终是学校使用,学校的想法应很好地体现在整个改造工程中,克服“做工程的不用,用的不管工程”的分离现象,做的时候就要想到“用”的关切,使用者要把使用上的考量放在改造前,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加强沟通交流,整合设计方、施工方、管理方、校方四方面的力量,出精品。

比如“雨水收集循环利用”概念的提出,符合当下生态、环保、节能的社会发展诉求,把前楼屋顶和环绕地面的雨水,汇聚到集水池,处理后输送作“水景”用水、环顶楼喷淋系统供水、校园灌溉用水,让竹小的孩子们体验身边的水循环、水利用。

又如“行走之乐”的创意。利用环校园围墙近300米生长了20年的天然水杉、香樟林,用栈道接入,其间穿插布置走平衡、攀爬绳网竹竿、钻跳跨等游戏,让孩子们在大树下“乐此不疲”,真正为孩子们做校园。

再如“课程超市”概念的运作,拿出西辅楼近3000平方米,做选择性课程,阅读、诵读、影音欣赏,剪纸、写生、手工,书法、绘画、摄影,棋艺、茶道、抚琴,泥塑、雕刻、乒乓球,使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有“乐子”可寻,让每个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乐子”。这也激发了教师们的职场活力,促成教师们的“教学相长”。

图1 手工教室

图2 开放的阅读空间

三、重视成本控制

在项目进行中,学校提的最多的是“性价比要高”,资金有限,创意无限,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办长远的事”,绝不能“崽卖爷田不心疼”。在改造成本控制上,学校做足了工夫。比如,图艺中心一楼过厅的墙面,使用价格不高的水泥压力板做墙裙,漆上油漆,做出了石材的效果,好看又不贵;二至四楼的音乐教室,窗套是木工板加浑水漆,但在色彩搭配上做了精心考虑,结果是钱花得少,效果却不一般;图艺中心一层和二层,吊顶用的是很便宜的矿棉板,发明了用乳胶漆漆出颜调配,视觉感一流;国学馆的“瓦当顶”“仿古图”,由学校教师自己动手制作;同样还有天井里的楹联,面向全体教师征集,让教师们自己创作,自己撰写,节约了钱,还引导教师们惦记学校工作,培养了“家”的感觉。

图3 梦幻般的图艺楼过厅

四、注重施工管理

再好的设想和方案设计,施工跟不上的话,结果等于零。在学校一期改造工程中,学校非常重视和施工方沟通,努力把施工质量转变成工人们的自觉追求,施工方也非常注意采纳学校意见,重要的材料、工艺都和学校反复讨论,经学校确认后再付诸实施,所以质量控制得相当好。具体施工时,是工人多,工种多,工期紧,学习日校内施工,安全工作更得慎之又慎。像东西两边的功能室装修,是在开学后进行,工序多,工艺繁杂,我们做好围挡,管好料场,科学调度统筹瓦工、木工、水工、电工、漆工等各工种,很好地控制了施工对正常教学的影响。作为校长,笔者经常泡工地,和工人师傅聊天,了解施工细节,与他们共同克服施工困难,赢得了工人们的信任,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

五、珍视自然风物

现在的竹小,原是一所职业高中,有20年办学史,2011年竹小迁入。学校不是一天建成的,学校发展也是岁月的积淀,改造要尊重历史,珍视自然风物,不能一切推倒重来。20世纪90年代的房子,受条件限制,从建筑学上讲,少建筑元素。而学校的建筑,最应该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本次竹小改造,现校园原有的格局,包括花草树木,都没动,但在空间切换、立面风格、功能设计、室内装饰、人性化体现上下足了工夫。

图4 梦想小剧院

图5 “知春秋”四合院

如前主楼南立面采用折中主义建筑风格,中式建筑装饰,西式拱券造型,中西合璧,厚重大气,有历史感。音乐、舞蹈室,色彩的搭配称得上美轮美奂,让人流连。一楼图文中心,藏书间、阅读地带、国学馆、梦想小剧院,围绕成四合院布局,天人合一,凸显国人“与自然亲近,与天地和谐”的筑屋理念。

紫藤长廊的改造,原有的藤、架不动,20世纪90年代的小白砖贴面保留,添加了3个拱门,四面照壁,地面铺装的石材刻写了历代名家的书法作品,长廊立柱上挂有书家和书史介绍,廊下的长凳,放上棋盘,园林的幽深、雅趣、韵味,跃然眼前。前楼门厅的改造,要求施工方把原来踩了20年的条石台阶小心移除,改造过程中要把这些“老料”点缀在适当的地方,还原历史。同样的细心还体现在对原有植物的保护上,“让竹子长在它原来生长的地方”,把前楼前紧邻的小乔木、灌木移至后楼大乔木下,避免改造前楼时的损毁。“长树”和“长人”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有情怀。

猜你喜欢
校园施工学校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