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市场让人欢喜让人忧

2013-08-18 23:25王志琴
中国新时代 2013年10期
关键词:景泰蓝珐琅行业标准

|文 ·本刊记者 王志琴

就在景泰蓝市场火热的同时,一些业内人士也不无担忧地指出,“景泰蓝市场很火,也很乱,可以说是火中有乱”

2006年,景泰蓝制作工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在于景泰蓝制作工艺的繁复。景泰蓝是北京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又称“铜胎掐丝珐琅”,与雕漆、玉器、象牙一起被称为北京工艺品的“四大名旦”。

火中有乱的市场

景泰蓝在我国历史上属于国宝级的重器,一度比玉石珠宝都贵重。因此在早年,寻常老百姓往往无缘得见景泰蓝真容,对它就更谈不上了解了。

然而从2006年起,一些情况开始悄悄地发生变化。据媒体报道,在2009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对清乾隆“御制铜胎掐丝珐琅春寿宝盒”以1,150万港元价格拍出,清乾隆“御制铜胎掐丝珐琅海水云龙图八方瓶”以700万港元价格成交。而在2008年上半年佳士得的拍卖会上,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胡人像”拍卖成交价达到6,500万元。

同样火热的场面也出现在了内地的拍卖市场。2009年保利秋拍一件清乾隆铜胎画珐琅芦雁小瓶成交价224万元。2009年中贸圣佳拍卖公司的春拍会中,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多穆壶”,以9,072万元人民币成交,刷新了中国珐琅器拍卖的世界纪录。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不仅景泰蓝古董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由当代景泰蓝大师制作的现代景泰蓝作品也受到了藏家们的追捧。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景泰蓝的主要原料和其他手工艺品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的需要等,促使近年来的景泰蓝制作工艺出现了重大的突破,不断有新景泰蓝品种、新釉料颜色、新工艺出现,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景泰蓝产品,同样具有收藏价值。

“收藏若无景泰蓝,藏尽天下也枉然”成为不少藏家们的共识。特别是近些年,随着景泰蓝收藏逐渐步入正轨,市场收藏行情逐年升温,其拍卖价格也是屡创新高,人们的收藏热情也被再次点燃。

但是,就在景泰蓝市场火热的同时,一些业内人士也不无担忧地指出,“景泰蓝市场很火,也很乱,可以说是火中有乱”。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苗永生就有着这样的担忧。苗永生在这个国内景泰蓝行业唯一一家老字号企业已经工作了31年,他不仅亲身感受到了景泰蓝市场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景泰蓝逐渐高涨的热情,也以内行人的眼光发现了景泰蓝行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被苗永生归纳为两个主要的方面。

一方面,在景泰蓝收藏领域,出现了炒作大师作品的倾向,标榜某件作品是某大师完成的。苗永生强调,尽管景泰蓝大师的设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每个步骤都是大师亲力亲为的。“在国内,公认的景泰蓝大师只有六位,其中钱美华大师已经去世了,其他五位中,只有一位在职的,就是钟连盛。”大师们不可能每道工序都亲自完成。一件精美的景泰蓝作品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制作队伍,制作人员除了要具有高超的制作技艺,在制作过程中还应充分体现大师的设计理念,所以说景泰蓝其实体现的是集体智慧,是集体制作完成的。“你可以试想一下,每一件景泰蓝作品都有几十道制作工序,光凭大师一个人的力量怎么能完成?其实大部分工序都是由其他人制作出来的。大师负责的只是景泰蓝的核心部分——造型、丝工图、色彩图这几个部分,其他东西就不一定是大师亲自动手了。现在其他领域的大师收藏品,有些东西也不都是大师做的。为什么要说是大师做的呢?那其实就是一种炒作。”

当记者问到市场上一些被炒得沸沸扬扬标榜限量版的景泰蓝作品时,苗永生更是不屑地说,“景泰蓝生产有可复制性,一样的作品完全可以生产出来很多件。只是任何一个作品都有生命力,生命力有长有短,市场需求决定了生命力的长短,我们也不会一下生产那么多件相同的产品出来,但这并不是说某个景泰蓝作品就只有十件八件,不能再增加。”

另一方面,则是景泰蓝产品本身的问题,无论是作为收藏品还是日用品的景泰蓝,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偷工减料”的问题。

苗永生介绍,景泰蓝的制作既运用了青铜和瓷器工艺、又融入了传统手工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其中包括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十余道主要工序,如果连小的工序也算上,一件制品要经过近百道工序,全部手工而成。他指出,现在能严格按照景泰蓝制作标准来制作产品的企业并不多。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会在加工环节中“动手脚”。

他告诉本刊记者,“景泰蓝应该用紫铜做胎,使用多厚的铜板,要跟产品结合起来。一般来说,器形越大,要用的铜板就越厚。但是现在一些厂家用的铜板特别薄,因为现在一吨紫铜就要好几万元,他们这样一来就能从胎重上节约一大部分原材料成本。还有镀金环节也可能会有问题,按规定景泰蓝要镀24K金,有少部分小企业不是镀金,而是电涌镀,镀的是镍,可是这种黄跟黄金的色泽不一样,如果消费者没有这方面的常识是看不出来的。”

不仅仅是在材料上存在着“减料”的问题,“偷工”的现象也存在着。“比如掐丝,这个瓶子本来应该用3号的铜丝,这样要掐1,500个,但是用1号的掐500个就够了,这他不就省工省时了吗?再比如点蓝,我们珐琅厂规定点四遍,第一次点蓝要达到三分之一厚度。烧制之后再点一遍。我说是一遍,一个12寸的瓶子点花得二三天时间。而要点三到四遍,时间就会更长。如果不严格按照这个标准做,比如有人想偷工,他就点一遍,一遍点满了一烧,这样省工能省多少工?可以说省了很多很多,人工成本因此就省大了。”

苗永生总结道,偷工减料的方法很多,只有消费者想不到的没有生产者做不到的。但是他同时强调,“从用料、工艺上减了以后,整体的成本都会低很多,但是产品品质也就完全不一样了。”

呼吁标准重新修订

如果说景泰蓝加工制作方面的问题让苗永生和众多热爱景泰蓝的人很纠结,那么景泰蓝制作工艺标准没有及时更新和严格执行则是个更令他们头疼的问题。

尽管2006年景泰蓝制作工艺已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景泰蓝工艺品行业标准却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根据资料显示,1963年北京市珐琅厂编制了《景泰蓝工艺操作规程》和《工序质量标准》,据说这是景泰蓝行业内的第一个文字标准。1986年12月,北京市标准计量局发布实施了由北京市珐琅厂起草的《景泰蓝工艺品企业标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是第一次由政府发布的关于景泰蓝行业的标准。时隔十年后,1996年由北京工美集团、北京市珐琅厂起草,同年6月由中国轻工总会发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景泰蓝工艺品行业标准》。而进入新世纪后,关于景泰蓝的行业标准就再也没有修改过。

虽然在2002年,北京市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旨在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但并未涉及到保护景泰蓝的细节。显然,这对于景泰蓝行业的规范和发展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曾经参与起草景泰蓝行业标准的北京市珐琅厂的一员,苗永生和他的同事们也期待着政府相关部门能尽快出台重新修订景泰蓝行业标准的办法。

当记者问苗永生如果行业标准被重新修订,他希望标准中能做出哪些调整时,他一再强调“工艺方面要保留,要强调纯手工制作。”在他看来,景泰蓝制作技艺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遗保护的核心技术必须是纯手工制作。在行业标准里制定的时候,必须强调手工制作。苗永生告诉记者,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到90年代末,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机制的景泰蓝。“这些机制的景泰蓝少了掐丝的环节,点蓝时也没有色彩的渐变,不但不具有景泰蓝工艺品应该有的美感,而且市场需求的也不是这个东西”。

不但要强调纯手工制作技艺,从原材料来说,他建议标准中应该对具体的操作过程也加以规范。“标准中应该明确规定多大的器形要用多粗的丝,点蓝最少要点几遍,烧制应该烧几遍。这些都应该进一步规范。”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苗永生说,“我们企业有这方面的想法,就是修订景泰蓝的行业标准。但是这个事只是向有关部门提了提,具体什么时候实施,珐琅厂也无能为力。”

苗永生坦言,“有时候,我们觉得肩上的担子也很重,我们常常在想以后景泰蓝的方向该往哪里走,怎么走,最后能达到一个什么境界?”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景泰蓝该何去何从,能否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呢?这或许不仅仅是业内人士需要考虑的问题。

猜你喜欢
景泰蓝珐琅行业标准
La eterna belleza del cloisonné chino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无铅珐琅釉料制备与画珐琅工艺试验研究
签约42家 中国珐琅盛典首站告捷,成功起航!
何谓景泰蓝?
弗得一窥画珐琅
关于《腹腔镜用穿刺器》行业标准的若干思考
16项新的涂料行业标准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
钒钛磁铁矿行业标准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