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层级管理在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

2013-08-18 03:07杨志华黄心茹叶丽花
中外医疗 2013年36期
关键词:急诊科层级护士

杨志华 黄心茹 叶丽花

1.广东河源龙川县人民医院,广东河源 517300;2.广东省惠州市中心医院儿科,广东惠州 516001

急诊科抢救水平以及医疗环境直接反射医院整体水平,护士工作态度及效率直接关系患者抢救后果。应用科学方法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加强护理管理,优质护理水平是患者重要保障,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院内纠纷。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定从医院护理人员实际水平出发,结合护理要求和护理职责[1],充分发挥各个水平护理人员的临床作用,应用于急诊不仅受益于护理工作人员,减轻护士工作负担,而且为急诊抢救工作提高基本条件。该研究分析从2012年1月开始该院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急诊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急诊科于2012年1月开始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急诊科护理人员共38 名(床数与护士比例为1:0.42),年龄 20~55岁,平均年龄(26.34±2.31)岁,其中有1 名护士长,2 名主任级别护师,其他护理人员按职称分为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分别9名、15 名、11 名。护理人员文化程度不等,有本科、大专、中专 ,分别6人、22 人、10 人。 工作时间为 2~15年,平均(6.2±3.1)年。

1.2 方法

1.2.1 护士各层级设置方法 将护理工作人员层次打造成为阶梯式队伍,符合不同水平护理工作要求,根据工作年限、能力、学历,主要分为4级:①1级:为助理护士,主要负责临床观察等基础工作;②2级:为初级责任护士,主要负责医嘱处理以及重症患者的护理。③3级:为高级责任护士,具有整体高水平护理能力,主要负责协助护理工作开展。④4级:为护士长,最有最高资历,负责专科护理以及科研工作。将护士分组,每组包括各层级人员,相互协助,以老带新,展开急诊科室护理工作。

1.2.2 各层级护理人员具体工作职责 ①由护士长监督三级质量护理工作质量落实过程,不断提出改善方案,优化护理质量。直接参与高水平护理要求的工作中,解决临床困难,积极配合主治医生工作。每周定期查房,并作相关科学研究工作。监督下级护士的业务学习,定期总结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合理支配下级护理人员,得到下级工作者的认可,具有较强管理能力。②高、初级责任护士分别着重负责抢救区和留观区护理工作,前者掌握整体护理工作程序,掌握人员分配能力,熟练完成特殊患者的护理[2]。合理分配当班护理人员,指导初级人员护理。正确处理紧急事件和特殊情况,具有应变能力。后者监督和管理各项护理工作,在及时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动态变化等方面起到协助作用,并及时汇报。同时掌握重症患者护理要求,协助危重患者抢救工作。③助理护士负责常规护理工作,人员缺乏时,服从调配。

1.3 护理质量评定

自定满意度调查表,分别调查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前后护理工作者和患者的满意程度;并比较护理工作落实情况。

1.4 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采用SPSS15.0 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2.1 急诊科护理工作者和患者满意程度调查

分层级管理实施后,患者和护士自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分别为 95.0%(190/200)和 97.4%(37/38),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施分层级管理前后患者和护士自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比较[n(%)]

2.2 护理落实率以及护理安全率比较

分层级管理实施后,护理工作落实率提高,意外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均降低,与实施前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施分层级管理前后护理落实率以及护理安全率比较(%)

3 讨论

急诊科室为特殊科室,其护理工作量大,工作性质复杂,繁琐任务较多,难于从细节上落实护理工作,引发诸多问题。急诊科护理工作人员背负责任重大,直接关系需抢救患者预后情况,人力资源明显不足影响护理工作的进程[3]。细节工作是整体护理工作的奠定基石,为打造坚固护理构架,必须真正落实护理工作,使工作进行的井然有序,才能保证急救工作顺利开展,为急诊患者提供绿色通道。

急诊科传统护理模式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护理工作人员单纯以完成任务、机械操作为工作核心,难以从患者角度出发,不符合患者切实利益。护理人员精神高度紧张,压力较大,不合理分配使其工作量繁杂,不仅加重护理工作者工作负担,降低其工作热情,护理队伍布局不稳定,更影响患者急救质量[4-5],不利于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影响医院整体水平。

相关医疗水平的要求随之提升,对急诊科室的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急诊科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患者急救水平,为避免相关医疗纠纷发生,克服护理工作中的各种矛盾是护理管理的迫切需求。该院拓宽管理思路,开展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6]。因此,为进一步促进人员合理利用,使工作有序进行,必然开展分层级管理护理人员。

护士分层级管理根据急诊科室护理需求实际情况和护士真实水平作为基础,构建实力坚固的护理队伍,各自人员掌握工作职责,并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各尽其责。此方法能够激发工作者潜能,调动工作积极性[7-8],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真正将护理服务落实到患者救治当中。该院实施分层级管理实施后患者和护士自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分别为95%(190/200)和97.4%(37/38),均高于实施前,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级管理实施后,护理工作落实率提高,意外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均降低,与实施前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通过分层管理,护理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水平和工作任务,是工作量具体化,调动自身积极性,认真将自身任务完成。在局限的工作范围内,护士发挥自身价值,感受到具体工作成就感,自然增加责任感,促进工作者完善自身工作技能的信心。分层管理在实践中得到认可,值得推广应用。

[1]徐永丽.葛梅,梁景花.设立护理组长实施外科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9(3):57-58.

[2]魏芳,杨丽娟,李振香,等.连续性排班模式优化全院护士分层级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1744-1745.

[3]冯健兰,蔡敏,罗玫,等.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8):603-605.

[4]高清琴,李秋妍.基层医院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2):141-143.

[5]冯锦芳.病区层级管理联合护士质控反馈会议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5):26-27.

[6]陆皓,李娟,向岚,等.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使用效果与发展方向探讨[J].西北国防医学,2011,22(4):305-307.

[7]招婷,曾敏,唐灵芝.护士层级培训在急诊科的应用与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54-156.

[8]何玉华.护理层级管理在门急诊护理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河北医学,2011,17(8):1096-1098.

猜你喜欢
急诊科层级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