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二维地震资料处理

2013-08-20 01:01何海颦
科技视界 2013年27期
关键词:反褶积煤田分辨率

何海颦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730021)

1 资料处理流程的选择

本次资料处理在选用处理模块时,主要针对本区原始资料的主要特征以及本次所承担的地质任务进行选择的,并对处理中选用的各个模块进行了充分的测试, 最终选用了适合本区资料的最佳处理模块。同时,对选用的最佳处理模块进行了一条地震线的实验处理,分析试验线所得地震时间剖面后最终选用了处理流程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图:

图1

2 资料处理的主要技术措施

2.1 定义观测系统

本区的观测系统,除了采用绘制检炮检分布图、线性动校进行检查之外,还利用交互初至波逐炮检查初至时间,同时利用软件自动检查与单炮人工逐一对比,为了消除野外施工带来的误差必须使炮点和检波点位置归于其真正的位置,因此,必须校正检查中位置不准确的炮位置和检波点位置。

2.2 折射波静校正

本区地形起伏较大,高差达五百多米,因此静校正问题是本次处理的难点和重点,只有做好静校正,才能实现同相叠加,才能提高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在处理过程中,利用绿山静校正软件,进行折射波静校正,基准面为900,替换速度为1900,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3 真振幅恢复和原始单炮去噪

由于地层的吸收引起地震波的衰减,在原始地震记录上能量差别较大,通过真振幅恢复,使得地震记录上下能量均衡,对原始单炮上的噪音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方法去除。

2.4 地表一致性预测反褶积

通过求取地震子波在原始地震记录上利用该子波对原始地震记录进行反滤波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子波进行整形,对子波的振幅谱和相位谱进行校正以展宽频谱、提高分辨率和衰减多次波。 在处理过程中通过试验进行了多种反褶积测试,最后采用了地表一致性预测反褶积。 经过反褶积处理后,由于较好的调整了由于地表因素变化导致的子波振幅与相位不一致的现象,从而有效的改善了剖面波组的特征并进一步提高了分辨率。

2.5 速度分析

影响叠加效果的最关键因素就是速度拾取的的是否准确。为了有效的确保速度分析的精度和准确性以提高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必须保证速度解释的准确性,本次充分利用处理系统速度分析的交互能力并结合速度扫描和剩余静校正,并对速度分析进行多次迭代。

2.6 地表一致性自动剩余静校正

将各炮点和检波点的每一道与其对应的CDP 道集的叠加模型道相关,以模型道为期望输出并利用同济的方法分别求取各炮点、检波点的静校正量,将所计算的静校正量运用到二次动校叠加后,求取更为精确的模型道,做二次迭代,以便得到更为精确的结果即为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技术。 为了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在处理过程中采用了多次迭代自动剩余静校正。

2.7 随机噪音衰减

叠加后的剖面仍然存在一些随机噪音,因此叠后进行随机噪音衰减。

3 处理效果分析

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本次资料的分辨率和剖面质量,叠前采用了野外静校正、地表一致性褶积以及常速扫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选取恰当的去噪方法以及参数,叠前采用了真振幅恢复较好的压制了干扰波,为了有效提高剖面的信噪比,叠后又采用了随机采用了噪音衰减,因此,能够清楚的呈现主要反射层的成像效果。

2)由于叠前采用了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技术,不仅有效的压制了剖面低频干扰,更有效的补偿了高频信号以及展宽了频带。 处理的剖面不仅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而且层次也十分清晰。

3)最终处理的剖面归为非常准确,并且目的层具有良好的连续性,断点也十分清楚可靠。

4)经过细致、认真的处理工作,获得了较好的处理成果。对144 条测线共1802.005 千米的二维地震时间剖面按 《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进行了质量评价,其中:

Ⅰ类时间剖面930.665 千米,占剖面总长的51.65%。

Ⅱ类时间剖面592.965 千米,占剖面总长的32.91%。

Ⅲ类时间剖面278.375 千米,占剖面总长的15.45%。

Ⅰ+Ⅱ类时间剖面之和为1523.63 千米,占剖面总长的84.56%。符合《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Ⅰ+Ⅱ类时间剖面占剖面总长80%的要求。

4 结论

通过对处理流程及参数的认真分析认为,处理流程及参数选择合适,经过处理,面波及随机干扰得到较好的压制,主要反射波齐全,能量强,连续性好,信噪比高,分辨率高,地震地质现象显示清晰可靠,处理效果良好,能满足所承担地质任务的要求。

[1]武喜尊.τ-P 变换在煤田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煤田地质,1994-06-30.

[2]刘益永.吉林舒兰煤田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效果分析[J].地质与资源,2013-06-15.

[3]杨光明.山区煤田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技术[J].煤炭技术,2010-06-10.

[4]刘天放,张爱敏,崔若飞.DMO 在煤田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995-03-30.

[5]王刚,王存山.煤田二维地震勘探的变观[J].河北煤炭,2008-08-25.

猜你喜欢
反褶积煤田分辨率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巨野煤田沉降监测
EM算法的参数分辨率
原生VS最大那些混淆视听的“分辨率”概念
基于深度特征学习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一种改进的基于边缘加强超分辨率算法
反褶积试井技术在计算低渗储层渗透率中的应用
通柘煤田—1—2煤层的煤质变化规律
保持信噪比的相位分解反褶积方法研究
基于反褶积与编码激励的长输管道损伤检测
浅谈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