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适应能力

2013-08-23 09:31吴德让林作军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14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气象灾害农业

吴德让 林作军

【摘 要】适应能力建设是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必要战略选择之一。本文对农业气象灾害适应能力的内涵、农业气象灾害适应的类型及强适应能力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将农业气象灾害适应能力构建纳入农业发展政策、实施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建立农户参与的基层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机制、以农民生计为核心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适应能力和进行制度改革等对策。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适应能力;措施

1.农业气象灾害适应能力的内涵

农业气象灾害适应能力是指人类为了应对实际的或预期的气象灾害及其影响,对农业系统进行调整来缓解危害或借机受益的能力。适应性强的农业系统能够重新自我组织而使农业生产力、生态环境等关键功能不发生显著变化,可以说,适应能力是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的核心。

2.农业气象灾害适应的类型

农业气象灾害适应的类型。

2.1自发适应

农民和农村社区在面对气象灾害时会自觉地、如条件反射般地趋利避害调整他们的生产实践,这是一种自发适应。自发适应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传统农业经营行为惯性,决策时往往追求当前经济利益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较为短视。当气象灾害的程度超出了农业系统响应的能力时,农业自身的适应能力就会受到严重制约,存在使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环境出现崩溃的风险,自发适应就难以应对。

2.2有计划的适应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可能对依赖它们的农村生计产生重大影响。在面对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减产或者新机会时,政府有关决策机构通过刻意制定的适应性政策和计划,以尽量减少损失和尽量实现潜在的效益,就是有计划的适应。尽管人们已经更多地关注更大规模的政府规划的适应战略,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农户在开展减轻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工作( 也称为自发适应) 时几乎没有获取来自政府机构的指导和协调,在这些情况下,为社区行动提供支持是一种适当的方法。

2.3渐进的适应

广大欠发达农牧区和贫困农户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有限,其适应能力建设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采取小幅度的渐进式适应措施,增强适应能力,以减轻气象灾害的不利影响,就是渐进的适应。渐进的措施和手段包括: 加强科学管理(如增加灌溉和施肥、防治病虫害、控制水土流失、调整作物类型和选育抗逆农作物品种、强化优势农产品的规模化种植) ,增强农业抗灾能力;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节约用水和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提高防洪、抗旱等农业气象灾害应变能力; 宜林植树、宜草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牧区以草定畜,农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山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阻止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并促其好转; 加强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2.4转换适应

根据当地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农户对农业生产经营结构与功能进行转换,以趋利避害,包括引入更多的耐旱作物、灌溉、饲养模式与增加非农业收入的比重等。以甘肃定西为例,当地降水稀少,气象灾害表现为春夏连旱、夏多雹灾,农民却以夏粮为主,一直是国内外扶贫攻坚啃不动的硬骨头。某些地区在旱灾后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层,将马铃薯作为主要作物发展,培育出特色马铃薯产业,不但让绝大多数农户解决了温饱问题,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5反应性适应

与自发适应不同,反应性适应是在气象灾害的影响已经产生之后的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响应。反应性适应往往是寻求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适应。

2.6不良适应

只顾眼前利益以适应气象灾害的冲击和压力而采取的措施,在某些情况下会加剧农业系统脆弱性,称为不良适应。如某农业灌溉开发项目开发过程中,不但影响了下游的灌溉,而且引起流域中上游一些地方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 水资源利用缺乏统一规划、截流率过高,地下水补给减少,造成下游地区植被减少; 同时,农业用水存在过量抽取地下水、大水漫灌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壤的次生盐碱化,为土壤的退化埋下了隐患。

3.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适应能力措施

3.1将农业气象灾害适应能力构建纳入农业发展的政策

适应能力不但与特定的环境有关,还随空间和时间的改变而变化。农业政策通常是中央及地方政府主动选择的结果,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并对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和防灾减灾技术研发与推广等具有显著的导向性。政府的农业发展政策应将构建农业气象灾害适应能力纳入其中,以满足农业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业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构建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相关农业政策需要保持连续性。

3.2实施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

改变农业被动的适应而不是主动的适应气象灾害的关键就是实施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特别是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是纳入发展规划和消除贫困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方法需纳入发展机制(如国家公共投资规划系统、社会保障、国家和当地基础设施投资)以降低风险,增强抗灾的弹性。将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与国家政府机构的灾害风险管理方法充分结合在一起,对协调和整合灾害风险管理以及将其纳入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及计划至关重要。减轻灾害风险并加强抗灾能力越来越被视为新发展范式的一部分,在新发展范式中,人类福祉和公平是核心价值观,人类和自然资产是规划和决策的核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可强化抗灾能力、优化可用资源。若在土地使用、农村和农业规划中采纳风险管理方法(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沟通),可将遭受未来灾害侵袭的风险降至最低。

3.3建立农户参与的基层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机制

农户参与的基层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机制首先要求农村各级政府和当地农户都要对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理解当地农户面对灾害时的脆弱性和所面临的风险是减少风险和确定可以采取哪些减灾措施的基础。通常,这不仅仅需要有关自然致灾因子方面的知识,还需要了解当地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其次是让农户参与设计和实施灾害风险管理计划,这是一种获得广泛接受的良好实践方法,但是该实践方法在我国尚未普及。再次是地方政府应获得足够的资源来进行灾害风险管理。实践证实,农户参与(更普遍地采用一种广泛参与的风险管理方法) 是一种最具成本效益和可持续的减轻风险机制。

3.4以农民生计为核心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适应能力

气象灾害对不同地区、不同农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有些农区由于气象灾害频发、易发或者经济欠发达而遭受更大的气象灾害风险。以农民生计为核心构建农业气象灾害适应能力是最为持久有效的。其原理是通过制度环境的支持,对农民进行教育和培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供农业及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营造社会网络支持农村发展的氛围,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农业发展环境和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生计的改善意味着农户收入和福利增加、农业脆弱性降低、食物安全度提高、拥有更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基础,这又会促进能力资产的进一步形成,进而影响制度环境的优化和农业气象灾害脆弱性的降低; 同时,制度环境的优化本身对于降低农业气象灾害脆弱性是有利的。

3.5制度改革

问责机制应用到减轻灾害风险领域可以说是制度改革的需要,问责措施可以指导政府和公众了解并支持减轻灾害风险政策,问责制文化可改善治理和服务的效用。因为适应行为是具有外部影响的,正的外部影响应该予以补偿,负的外部影响应该承担责任。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气象灾害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雷鸟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喀什地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广东省气象灾害对冬种辣椒生产的影响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沙漠里的精灵
农业科学
你容易适应新环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