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2013-08-23 09:31穆洪启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14期

穆洪启

【摘 要】结合建三江地区的生产实践,采用“三化一管”栽培模式,应用旱育稀植、井水增温、氮肥后移、浅湿干灌溉、高光效栽培、综合防病等技术措施,使水稻的生育栽培指标和产量指标均达到既定的要求。

【关键词】三化一管;栽培指标;产量指标

0.前言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之一,水稻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作物的首位。播种面积在世界产稻国中位居第二,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3000-3100万公顷,产量占谷物总产量的43.4%,由于水稻产量高而稳定,在我国粮食生产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上升,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猛增,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导致种植户收入下降。因此,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摸索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成为当前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1.内容与方法

1.1试验地基本概况

试验地设在八五九农场1号地,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旱改水第六年,有机质含量为3.76%;PH值5.9;速效磷46ppm;速效钾217ppm;速效氮325ppm; 速效硅230.1ppm。在水稻生育前期4月上旬出现了低温寡照,对水稻秧苗前期生长不利。5月下旬、6月返青期、分蘖期气温高水稻生长较快,7、8月温度高水稻长势良好,8月中、下旬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出现长时间高温、高湿对水稻的正常生长有一定影响,很利于水稻穗颈瘟的发生。由于防治得当未发病。

1.2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供试水稻品种:空育131。

试验设计:4月15日播种,5月18日进行人工摆栽。处理间均采用宽窄行人工摆栽方式,大垄40厘米,小垄20厘米,株距10厘米,水稻栽培行向为西南-东北,角度为磁南偏西23.5度。试验区面积为10000㎡。目标产量为850Kg/亩。

1.3取样及测定方法

全田随机抽取3点,每点1㎡进行调查分析,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对株高、有效分蘖个数、无效分蘖个数及相应叶龄进程进行田间调查。同时对水稻的穗数、每穗立数、结实率及千粒重等产量性状进行调查对比分析。按此公式进行产量计算: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85%。

成熟时,全田实收进行测产,收获时,扣除边际1米,以避免边际效应,减少误差。

2.栽培技术措施

2.1旱育稀植培育壮苗

合理稀植是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是增产的基本前提。根据设计,播量为100-120粒/100cm2。

苗期管理的原则是前期以保温为主,中期以控温为主,后期以炼苗为主。

温度管理方面,播种至出苗期以保温为主;出苗至1.5叶期,温度控制在28℃,1.5~2.5叶期,温度控制在25℃;2.5~3.5叶期,温度控制在20℃.如超此温度及时通风炼苗,可在早晨7点以后接膜通风,通风口先小后大,下午3点以后盖膜保温。

水分管理方面,要控制水分,促进根系发育。掌握“三看”,浇水必定浇透。插秧前一天,做好“三带”。

2.2及时插秧、合理密植

根据多年栽培经验,5月15日-5月25日为水稻高产移栽期,结合我场5月份气温情况、所选地块土壤肥力情况以及计划产量,确定插秧时期为5月18日,结合高光效栽培模式,采用宽窄行人工摆栽方式,大垄40cm,小垄20cm,株距10cm,5-7株/穴,达到平方米基本苗数150株以上,确保平凡米有效穗数不低于850穗。水稻栽培行向为西南-东北,角度为磁南偏西23.5度。

2.3合理灌溉,采用浅湿干溉

合理灌溉是增产的重要手段,实施合理灌溉,能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以水调肥。根据水稻生态需水和升息需水的要求进行灌溉,灌水的原则是:前期灌水以浅水层为主,目的是促进分蘖不过盛;中期灌水以晾田或考田为主,目的是控蘖、壮杆、蹲节、防病、促转换;后期灌水以浅水间断为主,目的是以气养根、保蘖、活杆成熟。

2.4合理施肥,结合氮肥后移技术

合理施肥,应用氮肥后移技术,根据叶龄进程以及业色变化进行施肥。根据土壤条件以及目标确定全年施用46%尿素15Kg/亩,基蘖穗肥比例为:3:(2:1):(2:2);蘖肥分2次施用,第一次在4叶期施用,第二次在5.5叶期施用,穗肥也分2次施用,第一次在7.5叶期施用,第二次在9.5叶期施用;60%氯化钾10Kg/亩,基肥施用40%,穗肥施用60%;基施旺25Kg/亩,许博士生物硅肥5Kg/亩,基施。自分蘖期开始,每隔一周喷施农丹叶面肥一次,亩施用量为125ml,3000倍液,叶面喷施。

2.5综合防病,预防为主

水稻病害以预防为主,由于今年6、7、8月份气温较高,导致水稻生育期提前。因此,防病的时期也相应的提前,第一次施药在6月19日,采用75%三环唑10g/亩。第二此施药在间隔2周后的7月2日施用,选用药剂为稻瘟酰安,施用量为45ml/亩。之后在齐穗期以及灌浆期各喷施一次。

3.结果与分析

3.1水稻生育期、叶龄调查

表1、表2为水稻各生育阶段时间以及叶龄调查情况,调查得出与往年相比,今年水稻生育期有所提前,大约提前5-7天左右。

3.2 田间测产

表3 测产表

通过3点取样调查得出,亩产量分别为908.5Kg、911.7Kg、931.8 Kg,平均亩产量为917.3Kg。

3.3实际收获

9月17日,以分局农业局姜孝义局长、那永光老师为首组成的总局水稻测产专家组对我场科技园区高产攻关田进行了实收,采用机械为久保田,现场实收896.6Kg,经过去水去杂,实际收(下转第326页)(上接第306页)获产量为865.13Kg。

4.结论

应用“三化一管”技术,并根据气象信息,及时早播、旱育壮苗大苗,插秧期确保在5.15日-5.25日内,坚决不插6月秧,插秧采用高光效栽培模式;灌溉采用井水增温,浅湿干灌溉模式;防病要及时,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防病;在施肥上采用氮肥后移技术,配合施用生物肥,加大后期钾肥施用量。综合以上技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业标准,才能达到稳产、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