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血清学方法在IgG抗体鉴定中的应用比较

2013-08-24 07:44聂益军吴红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抗人红细胞抗体

聂益军,吴红

(1、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西 南昌330006;2、江西省血液中心,江西 南昌330077)

血清抗体鉴定是临床输血前一项重要的检测工作。血清抗体通常采用聚凝胺法和间接抗人球法检测,间接抗人球法是经典的IgG抗体检测方法,但由于耗时较长(约1h),在紧急情况下,采用此方法易耽误病人的诊断与治疗,LIM间接抗人球法检测血清IgG抗体可大大缩短检测时间。为了对上述3种检测方法进行评判,我们实验室特将聚凝胺法、间接抗人球法、LIM间接抗人球法进行比较,分析评价这3种方法的优缺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选取本院已确定的抗-D、抗-E及抗-Tja(效价分别为 1:4、1:16、1:32)3 种抗体。 3 种抗体分别来自:⑴抗-D抗体—孕期为16周的孕妇,有1次生育史及1次流产史;⑵抗-E抗体—患地中海贫血的6岁男孩,有多次输血史;⑶抗-Tja抗体—有一次流产史的女性。

1.2 试剂与仪器 仪器:离心机KA-2200(日本)、电热恒温水浴箱(广东汕头)。试剂均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抗人球蛋白试剂 (批号为20130116);谱细胞(批号为 20130419);改良凝聚胺试剂盒(批号为20121212)。

1.3 方法 将抗-D、抗-E及抗-Tja血清分别倍比稀释至第8管,每管加入含相应抗原的2%~3%的红细胞悬液,分别采用聚凝胺法、间接抗人球法和LIM间接抗人球法3种方法进行检测[1]。将各种稀释的抗血清做血清抗体鉴定试验。

2 结果

观察能检出最后1+的凝集强度为标准的稀释管号为判定结果,即后一管则达不到1+的凝集强度。结果见表1。

表1 稀释后的抗体鉴定结果

3 讨论

血清抗体分为完全抗体(IgM类)和不完全抗体(IgG类),其中完全抗体多为天然产生的,而不完全抗体多为免疫抗体,通常由输血和妊娠免疫刺激产生[2],本次调查的含有血清抗体的人群也均有妊娠史或输血史(见材料1.1)。不完全抗体(IgG类)检测方法常用酶法、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技术等。由于酶法检测抗体时必须要考虑不同的酶对不同血型系统的影响不尽相同甚至是迥然不同[3],所以在临床一般是针对性的应用。微柱凝胶技术灵敏性较高,但所需仪器设备及检测费用较高,不适宜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检测IgG类抗体的方法是聚凝胺法和间接抗人球法。

凝聚胺(Polybrene)是带有正电荷的大分子物质,能够中和红细胞膜唾液酸组成的负电荷,减少细胞间静电斥力,使细胞间距缩短,离心后可见凝集反应,非特异性的凝集可被带负电荷的重悬液(枸橼酸钠)消除,而特异性的抗体引起的免疫性凝集则不会散开。聚凝胺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易推广的特点。从表1可以看出,凝聚胺法的灵敏度较高,相对间接抗人球法而言平均高出2个滴度(2管)[4],可应用于效价较低的抗体检测。但由于聚凝胺法在判定结果时需要反向观察,即从凝集块轻轻摇动直至其散开,判读结果时对结果的凝集程度不易把控,而且按要求在1min内观察,对于临界时间也不易判断结果。因此聚凝胺法在判定结果时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结果的准确性方面不及间接抗人球法客观。

临床常用的不规则抗体筛查技术中抗人球蛋白法被认为是理论上最明确、最准确的方法,是检测血清中IgG类不规则抗体的金标准,在与聚凝胺法结果存在不一致时,通常以间接抗人球法为准[1]。但由于费时,在时间紧迫或临床抢救时其临床运用受限。在间接抗人球法的基础上加上LIM使试验方法更加敏感。利用低离子强度溶液降低离子强度,加速分子运动,减弱红细胞静电斥力,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缩短红细胞间距,从而促进血清 (浆)中的抗体与红细胞相应抗原结合,37℃孵育时间大大缩短 (从30min减少至10min),检测结果与经典的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完全一致,见表1。因此在通常情况下采用LIM间接抗人球法可以替代间接抗人球法。由于采用LIM间接抗人球法时需要等比例加入LIM溶液,因此在有些试验中难以实现LIM溶液与血清等体积时,建议不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试验,如抗体鉴定检测(血清在不断稀释),ABO放散液检测(放散液的体积随红细胞的量而改变)。

[1]胡丽华.临床输血学检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7-53.

[2]刘福昌,陈火玲,王小红.聚凝胺法筛选和鉴定不规则抗体的应用[J].江西医学检验,2005,22(2):176-177.

[3]张晨光,张婧婧,庞桂芝,等.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的方法学评价[J].检验医学,2010,25(12):929-933.

[4]陈和平,向东,朱俊,等.改良聚凝胺方法对4份弱抗体特异性的检测[J].中国输血杂志,2001,14(3):158-159.

猜你喜欢
抗人红细胞抗体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抗人球蛋白检测卡行业标准的研究
独角莲软胶囊抗人肝癌Hep-2荷瘤裸鼠移植瘤作用及对p53表达的影响
抗BP5-KLH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及防治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交叉配血方法探讨
Galectin-7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
一例与附红细胞体相关的犬脾脏肿大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