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渗透法制润物细无声

2013-08-26 02:24方伟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7期
关键词:法制国旗残疾人

方伟

教师不仅担负着教书,传授文化知识的责任,还要育人,让每个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学会做人做事、健康成长。在青少年违法犯罪率逐年升高的形势下,开展法制教育刻不容缓。邓小平同志就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向小学生普及和宣传法律常识,让少年儿童不断提高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主动性、自觉性,既可以避免少年儿童不断增强法律常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有效避免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

学校是普及和宣传法制教育的主阵地,除了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途径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种子,还应该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学校教育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生也不能仅仅具备读写计算能力,必须要求他们具备社会生存能力,更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作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当从小培养儿童的法制意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增强法制意识。以下是我在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的一点心得: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讲法制,透法制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学生乐于接受也易于接受。如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在学生了解地球的美丽与易碎后,针对当前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的状况,让学生结合自己所了解到的以及自己亲眼所见的破坏环境的现象来谈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自然引出我国为保护地球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知道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法制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法制教育。

二、教学与法制相结合,一箭双雕

在学科教学中申通法制教育,要让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掌握好度,遵循“尊重学科、分量适中”的原则,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凭借学科教材,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在教学《我多想去看看》一文时,我结合课文中重点句子“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来创设情境,向学生提问:每周的升旗仪式时,你是怎么做的?与学生交流后教师在总结时相机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或者是唱国歌。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便让学生体会到国旗的神圣及升国旗仪式的庄严,这样既不影响学科教学,又让学生受到法制教育的熏陶,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三、找准渗透点,科学导入

各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只要我们教师从教材出发,找准渗透点,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适时科学地导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在这当中不能置教学知识于不顾,强行渗透,这样不但达不到渗透效果,反而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我在教学《掌声》一文时,在引导学生弄清两次掌声的含义后接着向课外延伸:为什么残疾人更需要关心与鼓励?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了残疾人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后,我找准渗透点,接着向学生提问:残疾人和其他公民是否具有平等的权利?导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这样过渡到法制教育上来,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法制教育,又不会觉得牵强、生硬。

总之,要教好下一代,不光要掌握好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所以,从小开始就必须培养他们的法制意识,为将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这一新课题中,如何把两者科学地结合起来,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有待我们广大教师去探究。

猜你喜欢
法制国旗残疾人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古法制香,感受非遗魅力
国旗在校园里升起
递国旗风波,谁之过
尊重国旗
打开法制文明的大门
玉门市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我骄傲
漫画
国旗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