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体现强烈的时代感

2013-08-26 02:24邓向荣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7期
关键词:时代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

邓向荣

【摘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一定要有现实性与时代感。“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思想政治课理论丰富,重在贯彻执行,学以致用。注意选用材料,师生多关心时事,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代感;效果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梦”结合的理论探讨

前不久,在思政部为年轻老师讲了一堂示范课,课题是概论课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对这个课题很多思政课老师常常有点畏难情绪,我采取结合实际的做法,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观点,让思政课堂富有浓郁的时代感,效果很好。

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讲话视频。学生回答:怎样实现中国梦?

其次,理论讲解。中国梦是什么?怎样凝聚人心,实现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再次,讲当代大学生如何由中国梦托起自己的梦?

中国共产党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中国梦”的实现需要13亿民众共同为之奋斗努力,但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凝聚起全体中国人的意志,达成共识?中共十八大给出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共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理论的延续性,又有现实针对性;既有目标追求,又有价值导向,还有行为准则,是人心所愿、众望所归。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这一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个倡导”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反映了“中国梦”的实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体现了这条道路的理想目标。“三个倡导”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中国梦”的社会属性:社会主义性质,“中国梦”体现了这一属性的价值追求。“三个倡导”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反映了“中国梦”的实现主体:公民的德性和品格,“中国梦”体现了实践主体的精神共识。

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主任季正聚说,这12词、24字的概括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每个词的背后都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涵盖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包含了中共在精神和价值方面的探索成果。

中共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此次,十八大报告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进行了强调,并赋予其“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更高地位。

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这一战略任务的重大意义,全面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工作,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力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日益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某些人信仰迷失,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扭曲,道德失范,诚信缺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等现象。

“当我与中国朋友交谈时,他们为中国经济社会显著的变化而骄傲,但中国人自己也有些彷徨,他们自问‘中国人究竟信仰什么?”美国知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库恩在新近发表的文章《中国人你信仰什么?》中写道。

他注意到,中国人热议的一些话题,如女童小悦悦被碾路人冷漠经过无人相助、老人摔倒没人敢扶等,表明中国社会面临道德重建的挑战。

季正聚说,此次中共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颖而又与时俱进的内容,将为化解国内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持,有利于提高中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师生双边活动——怎样依托伟大的中国梦实现自己的梦想?

本次公开课开展得很顺利,师生双边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好,理论结合实际,学生不仅听得懂也学得好,还会学以致用,教学效果非常好。本次课还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就是思政课教学一定要有现实性与时代感。

二、思政课教学为什么要强调时代感?

现实性与时代感研究的突出特点,注重教育情境,它从教师的“生活世界”出发,从教育的现场出发,从教育实践出发,是叙事研究的一种。理论不是高高在上,用来哗众取宠、装点门面的,不与实际结合的理论是没有用的。思想政治课理论丰富,重在贯彻执行,学以致用。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教学内容要紧扣时代脉搏。思政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而客观实际是发展变化的,尤其是当今世界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是瞬息万变的,中国的改革事业日新月异,世界的形势变幻莫测。这些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为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用鲜活的案例素材来支持知识点的讲解,并及时补充关于该知识修改后的最新表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的兴趣点,增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深化理解,把枯燥无味的理论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思政课教学怎样体现时代感?

所选用的时事材料必须是有重大影响而且与教材密切相关的。

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每天海量的信息满天飞,如何选取有价值的时事要费一番心事的。选取的时事材料要有一定的标准,必须是近期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要求师生做到“家事国事事事关心”,要有随时准备着的眼睛和耳朵,要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分析过滤能力,经常关注媒体的新闻头版头条。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载人航天、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八大等等,放手让学生自己找材料、制作课件、上台演讲、师生点评,长期以来的坚持,我受益匪浅,我的课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到课率很高。学生常对我有这样的评价,“老师的理论功底深厚,知识渊博,水平很高。所选择的材料跟我们关心的实际问题切合得很紧。”

教学素材必须反应时代感,理论上体现新意。

思想政治教材虽紧跟当今社会的日新月异,但由于受时空的制约,教材仍不能及时的反映飞速变化着的社会实际。且思想政治课条条框框多,学生不容易记忆,而教材的事例比较陈旧,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就会致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所以,政治课堂如果缺乏时代感,那就会失去活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在抓纲务本的同时,一定要力求使思想政治课堂常教常新,充满时代感。如上所述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中,教学内容较理论抽象,老师们都觉得不太好处理,如果能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思想,不仅使学生易学易懂易接受,而且充满着时代气息,体现了最新的理论动态。

教师必须要做个“时代达人”

要上好思想政治课,必须具备两个基础:一是良好的现实社会环境,告诉学生真实的社会现实,使学生不至于太逆反;二是深厚的文化知识与时尚的表达方式,使学生不至于受蒙蔽。充分运用现代的信息工具与交流手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当我介绍思想政治课的老师们在学院网站上集体开辟了群体博客,并将在那里公布优秀的学生作业,介绍师生在Q群上的理论热点、学习生活等问题精彩对话时,教室内一片哗然:“这么时髦!”同学们一下子很难将严肃的政治课教师与文风随意的博客写手、丰富多彩的网络聊天之间挂上钩,感慨思政课堂也可以这样生动活泼的。

5、教学方法适合时代节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且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讲好学好用好绝非易事,这样的课堂必然要求教师采取与以往不同的、而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老进行教学,同时也要求学生进行主动的、创造的学习,而不是知识的容器。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变“一人谈”为“大家谈”,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变“满堂灌”为“启发式”……才会释放出政治课堂的生命与活力。“教师有激情,学生才有激情。”教师多给学生正面的、积极的引导,使思政课堂兴奋起来、活跃起来。采用案例教学、情景分析教学、时政热点分析教学等教学模式,和启发式、讨论法、辩论式、表演式等等,学生融入这样好的学习氛围中,都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变得越来越积极主动、阳光自信、奋发向上!

由于长期以来本人坚持在教学中体现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感,学生学习有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受到领导与同行的高度评价,特别是得到学生的认可与爱戴,连续两年的学生评教打分,本人都位居思政部教师第一,在今年的学生记者团校园“我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调查采访中,本人被评为“最喜欢的老师”。当然,教无定法,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都有它们的可取之处,应该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越来越高。

猜你喜欢
时代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
灵动耳环
以鲜明的时代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参与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与时俱进 创新载体 切实提高反腐倡廉活动实效
如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
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