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悲剧文化态度对比

2013-08-26 02:24刘娜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7期
关键词:悲剧

刘娜

【摘要】悲剧艺术体现了较高的审美价值。文化、历史、地理等因素导致中西美学不同的审美方式和审美内涵。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中西方对待悲剧的不同文化态度。

【关键词】悲剧;文化态度;关学

一、中西美学比较

不同的哲学基础上也就产生了美学上不同的思维方式。古希腊“和谐”美学建立在辩证分析的理性思维方式之上。希腊哲学的基本范畴是由矛盾的双方组成。西方古代哲人们直接把对没的追求具体化为视觉的和谐形式创造。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具体事务典型形式的和谐说。他认为有机整体式和谐的基础,只有按一定比例大小将具体事物组成有机的整体才是真正的和谐。而中国古代美学则是将综合、整体的理论思维方式与重情重感悟艺术思维方式基础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和”的思想,即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可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也体现了庄子的美学观:自然之美朴素自然,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这样的美是自然无为的“大美”,是真正的美。很显然,这是一种综合感悟式的评赏。同时,古希腊“和谐”美学强调对立、斗争基础上的矛盾冲突与统一。在如何处理对立的因素上,赫拉克里特强调的是斗争、否定和新生,他认为和谐就是对立面之间的斗争。与之相反,中国古代“中和”美学则认为对立面双方并非是对抗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协调。通过把对立因素转化为比较关系和相济关系,使得对立因素结合在一起达到和谐,也就是所谓的“和而不同”。

二、中西不同的悲剧文化态度

这人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与自然、与他人、与类、与传统和历史发生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冲突。作为个体的人,在这些矛盾冲突中既是矛盾的主体,决定着矛盾的转化与解决,又因其单薄弱小,在强大的对立物面前常常处于劣势,陷于痛苦与不幸之中,由此便产生出一种悲怆、忧患为主调的悲剧意识。在面对这些不同的悲剧性矛盾冲突中,中西方不同的民族也呈现出了不同的悲剧文化态度。这里主要就理性与非理性以及个体与类这两点进行说明。

随着社会关系的分化和个体与他人、与类的对立,理性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逐步挣脱非理性的形式而独立出来,并逐渐取得了对人的形而下的物质生活和形而上的精神生活的支配地位,于是非理性和理性、情感与理智逐渐对立起来。而文明的压抑之一就是对情感的压抑。私有制揭开了人类的文明史,同时也揭开了爱欲与文明式情感与道德理性的冲突史。这种冲突在中国文化就主要表现为强调伦理道德对情感的调节、规范作用,使情感的抒发不逾越伦理关系的范畴。在伦理中,“孝道”是一切道德的出发点和最高标准。“孝,始于事亲,申于事君,终于立身”。在艺术中,强调艺术以表达合乎事实理性的伦理情感为中心,追求伦理情感的和谐。在宗教上,把宗教情感和伦理规范奇特结合,重视人伦关系过于神人关系,把封建道德关系神圣化。在哲学上,既不像希腊哲学那样富有智者气象,也不像印度哲学那样富有出世精神,而是极富有“贤者作风”的道德化哲学。西欧民族主要是通过更多的将情感诉诸精神境界来解决情感与理性之间的矛盾,通过体验的宗教纯情感之美来求得情感与理性之间的和谐。如苏格拉底强调个人内心的正义,即用理性来增加勇气,控制情欲,以造成个人人格的和谐。柏拉图以对理念的沉醉代替了情欲的沉醉。在希腊人那里,情感与理性是达到和谐的一高贵的单纯,静默的伟大。

在原始社会的后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个性的发展。由于这种发展以及当时个别人拥有大量的财富的增长,便产生了贵族。个性的片面的发展、贵族精神的形成,与原始的类精神相对立。这种个体和类的冲突在中西方有着不同的表现。中国文化由于国家同一的特定的文化结构,家族制度和专制政治的紧密结合,使中国文化在解决个体与类的悲剧矛盾冲突时,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法律思想和伦理道德学说,无不以强调个体对类的单纯义务和无条件的绝对服从为特征。这种解决方式,在哲学中表现为一多互摄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强调整体的重要性和绝对性,一切从整体出发,而整体却没有被分割成单个的个体。老子认为一是万物产生的根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儒家认为,“一者,一统,天地万物之所系象也”。这实际上是维护大一统的皇权哲学,这种哲学的实质就是取消了个体。西方人民从古希腊时期开始为追求自由而战,这就决定了他们追求个体与整体和谐的观念。这种和谐是包含个性的共性,是个性分散。多样性发展的统一。中世纪有一个高悬于众生之上的上帝,每个人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到近代,人人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这种形式上的超越,恰恰是更好的体现了近代个人精神的意志。即向往自由,不懈地追求自由。浮士德说:“人生就在于体现出虹彩缤纷。”这虹彩缤纷的人生,就表现在人鲜明的、丰富的、生动的个性发展之中。“人必须每天每月去争取生活与自由,才配有生活与自由的享受”。这种追求与憧憬,就是浮士德的悲剧精神,亦即西方民族对待个体与类冲突表现的悲剧文化态度。

三、小结

西方的审美情趣偏重于再现客体事物原来的面貌,追求与事实的接近,而中国的审美思想更偏重于主体内心的情感的抒发和表达,重于表现的艺术。这种审美差异导致了悲剧美学中的文化态度。尽管如此,中西方各自体现的灿烂的文化精神,对于中西方文化交流以及悲剧创作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悲剧
作弊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史前悲剧
画家的悲剧
喜剧之神
肿头龙的悲剧
肿头龙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论中国戏剧中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