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解剖训练中互动教学模式探讨

2013-08-27 03:24贾婧杰王荣光王洪田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上颌互动式内镜

张 静,贾婧杰,袁 虎,于 飞,刘 穹,陈 雷,王荣光,王洪田

解放军总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放军耳鼻喉研究所,北京 100853

鼻内镜功能性微创外科手术已成为鼻科临床最常用的技术[1-2],鼻内镜手术并发症(如失明、脑脊液鼻漏等)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复杂和医师对解剖结构不熟悉。因此,有必要进行鼻内镜解剖训练,这对提高鼻内镜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十分重要。为提高鼻内镜解剖训练的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并用视觉模拟标尺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和鼻内镜解剖训练培训效果调查表(nasal endoscope anatomy training outcome scale,NEATOS)[4]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解放军耳鼻喉研究所2007-2011年举办鼻内镜解剖训练班5期共计157位学员,男性93人,女性64人,年龄24~51岁,平均35.7岁。医师35人,主治医师73人,副主任医师49人。来自三级医院104人,二级医院53人。研究生学历51人,本科学历88人,专科学历18人。从事鼻内镜工作年限3~31年,平均11.7年。

2 培训内容 鼻内镜解剖学习班每年一期,每期30学时。培训方法包括理论学习和尸头(教学标本)解剖训练。我院教授和外聘教授讲课,包括鼻科、神经外科、眼科、口腔颌面外科等专家。理论学习内容包括鼻科学发展简史和趋势、鼻科影像阅片、鼻科解剖标志、颅底及侧颅底解剖、鼻内镜微创外科技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慢性鼻窦炎手术和药物规范化治疗、鼻面部骨折修复、鼻眼相关疾病、颅面联合入路颅底手术等。解剖训练由资深副高级职称人员带教,内容包括鼻内镜系统的正确使用,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鼻中隔、翼腭窝、颞下窝、视神经管、视交叉、颈内动脉管、翼管神经、三叉神经及其分支、眶下神经、蝶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垂体窝、海绵窦、斜坡等镜下解剖,有兴趣和能力者可进一步镜下解剖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迷走神经等。9套袖珍式鼻内镜系统(CCD、冷光源、监视器等)和主要手术器械由北京凡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要求学员在解剖训练中特别注意保护鼻内镜系统和手术器械。每2人1个尸头,每人解剖一侧鼻腔鼻窦和颅底,轮流操作,2人共同设计解剖方案和辨认解剖标志。

3 互动教学 根据授课教师讲稿编写《鼻内镜解剖训练教程》,包括文字和幻灯片。教学模式包括师生互动、兴趣互动、问题互动和多媒体互动4个方面。师生互动鼓励学员踊跃发言提问,要求每位学员每课时至少提出一个问题,由教师集中回答。兴趣互动由教师深度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互动学员相互提问和回答,把疑问当作学习要点和难点。多媒体互动:教师充分利用PPT幻灯片、电脑动画或画图软件等进行鼻内镜解剖训练,使学员更容易理解和记忆[5-11]。

4 教学效果评估 参照Edmond等[4]的方法,编制鼻内镜解剖训练培训效果评价表(NEATOS),由16个问题组成(见表1),分别在培训前、后由学员无记名填写。学员用VAS评分法评价其熟练程度:0~10 cm的尺子,0代表完全不熟悉,10 cm代表非常熟悉。学员的提高程度用百分数表示,提高程度=(培训后VAS得分-培训前VAS得分)/VAS总分×100%,数值越大,表示提高程度越大。

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培训前、后的VAS评分用-x±s表示,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培训前、后熟练程度的VAS评分(-x±s)

结 果

5期157位学员均按要求用VAS评分方法填写了评价表。培训前,学员对各部位的解剖熟练程度有统计学差异(F=425.731 3,P=0.000 01),对上颌窦的解剖熟悉程度最高,对海绵窦的解剖熟悉程度最低。培训后,学员对各部位的解剖训练程度仍有统计学差异(F=2 199.941 9,P=0.000 01),对上颌窦的解剖熟练程度仍然最高,对海绵窦的解剖熟练程度仍然最低。培训前、后比较,学员在所有16个方面均有极显著提高(P=0.000 1),鼻内镜使用熟练程度提高47.1%,解剖熟练程度总体提高47.4%,上颌窦解剖熟练程度提高41.7%(最大),海绵窦13.1%(最小)。

讨 论

本研究的5期157位学员均为各医院的临床骨干,从事鼻科临床工作已多年,有一定的鼻内镜微创外科基础,因此对鼻内镜使用和上颌窦、筛窦等解剖较熟练,但对蝶窦旁结构(视神经管、颈内动脉、海绵窦)解剖熟练程度较低。因为蝶窦旁解剖结构复杂,临近重要血管、神经等组织结构,即使培训后对该区域的解剖熟练程度仍然不如上颌窦和筛窦等部位,这与Krüeger等[2]的结果一致。因此,有必要加强高级职称医师对该区域的解剖培训及培训方法改良。

通过本研究可知,解剖简单、相对远离重要神经、血管等组织的结构培训前后得分较高,且提高程度较大;解剖复杂、靠近重要神经、血管等组织的结构反之。可能原因有:1)各结构解剖难易程度差异明显。2)培训时间相对较短,各结构因复杂程度不同被学员的接受度有差异。3)培训资源有限,无法有足够的标本供学员训练,导致各解剖结构得分差异。4)参加此次培训的人员构成中医师及主治医师占大多数,最高职称为副主任医师;学员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工作中接触高难手术的机会较少,造成了各解剖位置得分差异。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在不影响简单结构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把教学最大程度侧重高难度结构解剖学习;最大可能提供训练标本,增加学员动手机会。在学员日常工作中,尽可能多的在上级医师带领下参与高难度手术,对解剖学习有很大帮助。

在培训过程中,首先应该保证培训教材质量高,使理论学习和尸头解剖训练能保证时间和进度,每人均能高质量完成所有解剖训练任务。培训前用VAS评价NEATOS,可以很好地反映学员的各部位解剖熟练程度,使教学培训中有良好的针对性;培训后再次此方法评价,可以很好了解学员解剖提高程度,指导老师进一步决定教学重点、改进教学方案。不记名填表有效保证了结果的真实性,值得借鉴。

总之,互动式教学模式提高和唤起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激发了探索精神,培养了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值得在鼻内镜解剖训练或其他教学活动中推广应用。同时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不足。

1 Schweinfurth JM. Interactive instruction in otolaryngology resident education[J]. 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 2007, 40(6): 1203-1214.

2 Krüeger A, Kubisch C, Straub G, et al. Sinus endoscopy--application of advanced GPU volume rendering for virtual endoscopy[J]. IEEE Trans Vis Comput Graph, 2008, 14(6): 1491-1498.

3 Eldevik S, Ondire I, Hughes JC, et al. Effects of Computer Simulation Training on In Vivo Discrete Trial Teaching[J]. J Autism Dev Disord, 2012. [Epub ahead of print]

4 Edmond CV Jr, Heskamp D, Sluis D, et al. ENT endoscopic surgical training simulator[J]. Stud Health Technol Inform, 1997, 39 :518-528.

5 王建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2):176-177.

6 赵东海,杨淑艳,郑中华.注重课堂互动,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3):248-250.

7 赵景宏,聂凌,黄云剑.浅析医学互动式教学的双向性[J].医学教育探索,2008,7(2):157-158.

8 Haubert LM, Jones K, Moffatt-Bruce SD. Surgical clinical correlates in anatomy: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first-year medical school program[J]. Anat Sci Educ, 2009, 2(6): 265-272.

9 宋为群,霍速,王茂斌.互动式教学在康复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8):743-744.

10 王亚东.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93-95.

11 张力, 吴浩,黄景华,等. 多媒体互动教学在《乳腺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5A):705-707.

猜你喜欢
上颌互动式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初中美术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Prezi云存储互动式《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与数据分析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