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桑扁壶”陶刻艺术的人文特征考析

2013-08-29 09:51徐聪
江苏陶瓷 2013年5期
关键词:扁壶紫砂陶陶刻

徐聪

(宜兴 214221)

紫砂陶刻语言是由紫砂特定的材料、工具、技法、表现内容和欣赏所形成的独特风格,它的形成是随着紫砂陶的历史发展,随着一代代艺人的摸索、探究而形成的。在紫砂壶的创作上,一般人不易介入紫砂陶刻的创作,原因是缺乏对紫砂陶刻语言的了解。一名陶刻家既要具备相当高超的技艺修养、书画水平,又要熟悉紫砂泥性,加上薄刃、快口、尖刀、捻管、转刀法的掌握难度,不经长时间的锻炼、体悟,很难深入把握其内涵。紫砂陶刻是以石刻、木刻等语言的借鉴和融合为基础的,必须操持紫砂陶刻语言的独特表现力,这才是紫砂陶刻的生命力所在。现以紫砂“桑扁壶”为例,谈谈陶刻艺术的人文特征。

1 紫砂“桑扁壶”的器型之美

“桑扁壶”(见图1)柱钮拿捏方便,大口盖便于茶叶进出,较深的壶身便于茶叶舒展,茶香飘溢。以“桑扁壶”端庄朴拙的气质配上晶莹透明的朱泥,自是别具一格。端庄的器型中自有一种超脱的气质,质朴中又不失一股风流雅韵。紫砂“桑扁壶”平盖压口,子母线咬合紧密,在倒茶时不担心水溢出,极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直流嘴如珠炮喷薄而出,力度十足,出、断水极其利索;圈形壶柄略呈方形,与嘴头的阳刚之气相呼应,大气得体。整款“桑扁壶”通体匀称,几乎不见变化,这种直爽利索与的、流、把的阳刚之气配得贴切,形成了在传统中求新意的制壶风格。

图1 桑扁壶

2 紫砂“桑扁壶”的陶刻美

欣赏一件紫砂陶刻作品,人们往往强调刀功。用刀应表现为沉重、痛快、爽利,呈现古朴、典雅、清逸的意蕴。一刀下去要有内涵、深浅、徐疾、节奏恰到其位,要意到刀到。有人称之曰:“以刀代笔”,这不是简单的“以刀代笔”,刀替代不了笔,但可以表达笔意。强调刀功,其实就是紫砂陶刻语言和刻味的体现。欣赏一件陶刻作品太过重刀法,也是只求表面性的鉴赏。其实,应当通过刀的表现,体味好作品浑厚而有深度的韵味。由刀看书画、思哲理、悟人性,能欣赏、体味到一件作品的真性,产生一种思想上的共鸣,令人感到一种美的感性满足。就像这款紫砂“桑扁壶”,在壶腹上陶刻竹子,其实这是在紫砂陶艺中变现书法艺术。通过书法的线条刻绘竹子,使竹子与紫砂“桑扁壶”的造型、色彩、材料等有着内在的一致与融合。

3 紫砂“桑扁壶”陶刻艺术展现的人文特征

紫砂“桑扁壶”的陶刻蕴含着一种对竹子赞赏的情感。竹的绿色世界随风飘动,满目诗情画意,清幽而通透,万物生机。中国的竹文化深受历代诗、情、画、哲学思想及至生活习俗的影响,十分重视“品格”;形式上,竹文化注重色、香、韵、秀、美、胜、意。竹子在人的生活中不仅是为了绿化的需要,而且还力求融于画中,要求具备画意;意境上,则要求深远、含蓄、内秀,还要求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同时也包含了“曲径通幽”的文化意境。在紫砂“桑扁壶”上进行陶刻开朗舒畅、娴静优美的竹子,展现出一种崭新的人文价值。“桑扁壶”上的陶刻装饰既沿用了传统国画的手法,又不仅仅满足于完全师法自然,还创造出清幽、悦志悦神、蓬勃洒脱的风景,从而达到和谐、通俗,创造出高品味的意境。陶刻竹子在人们面前展现出其前所未有的形、意、胜、趣,给人们带来中国竹文化博大精深的意境,美不胜收。我们也从紫砂“桑扁壶”上窥见了陶刻艺术的人文特征。

紫砂陶刻形成优良的传统和强烈的艺术风格,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随着紫砂陶刻的发展,陶刻的装饰作用远远超过了其装饰的本能,随着审美意识的提高和觉悟,也逐步形成了书画陶刻和紫砂造型艺术浑为一体的风格,并趋向厚重端庄。发展至今,紫砂陶刻更具时代风貌。陶刻艺术日臻完美,以立意新颖、章法错落表现的精品屡见不鲜,从而构成陶瓷行业中一门独特的工艺装饰风格。这款紫砂“桑扁壶”,其陶刻装饰继承了严谨的传统艺术技法,又融会贯通其它艺术门类,博采众长,汲取精华,化为我有,自我完善。陶刻竹子所运刀的抑扬顿挫,线条的粗细、轻重、长短、虚实、遒劲,有一种无拘无束的视觉效果,从而创造出此款“桑扁壶”独特的艺术风格。

[[1]曹敏.浅谈对紫砂陶刻的认识[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2):115.

[2]李根.中国园林植物造景艺术观念的发展对现代植物造景的影响[J].大众文艺·浪漫.2010(22):203-204.

猜你喜欢
扁壶紫砂陶陶刻
北朝到唐代陶瓷扁壶发展脉络探究
——以石家庄市博物馆馆藏隋代青釉扁壶为切入点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西夏扁壶造型与装饰工艺述略
“南海I号”福禄扁壶说略
“仿古壶”的陶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浅析“虚扁壶”的艺术文化境界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