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部地区旅游发展的战略探析

2013-08-29 08:21张程程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中部地区旅游产业战略

张程程

【摘 要】我国旅游发展一直侧重于沿海地区,但随着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其旅游产业也有了较强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我国中部地区的旅游产业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在发展模式上,要有针对性地对特色地点进行合理规划,在保护中部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制定发展策略。本文基于我国目前中部地区的发展形势,简单阐述了旅游扩大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制约中部地区旅游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旨在帮助加快中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

【关键词】中部地区;旅游产业;战略;探究

我国需要在旅游资源发展方面进行整合,才能对一些恶性竞争产生约束力,优化旅游环境的发展,让区域经济更具竞争力。经过近几年中部地区旅游产业的不断优化,其产业形象与市场定位已逐渐明确。我国中部地区主要有晋、豫、鄂、湘、皖、赣这6个省份,基本上都是处于长江或是黄河流域范围内。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中部地区正不断崛起,国务院与党中央也对“中部崛起战略”高度重视。我国中部的这几个省份,在客源、交通、环境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旅游市场开发上,要注意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将旅游产业逐步向支柱产业发展,有战略性地让6省资源相互融合,达到产业化跨越式发展。

一、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充分利用资源

旅游资源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中部地区地域广博,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资源不在少数。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申请中,中部地区的资源占了总数的28%,其中有一个景观文化、一个文化与自然遗产、一个纯自然遗产与六个纯文化遗产。最近几年国家对外公布的177处重点风景名胜中,中部地区占41处,100座历史文化名城中,中部地区占了26座。另外,我国中部地区还有124所森林公园、27处自然保护区,国家在进行旅游战略分析时,要考虑到这些资源的存在价值,这些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都是中部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产业优势,要充分加以应用,同时,中部地区还有较多的少数民族分布,可以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线路。

(二)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

旅游产业在我国还属于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潜力巨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中部地区的旅游产业为当地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地游客来中部地区旅游,实际上就是在中部地区产生了消费,这种消费相当于是经济的“注入”,为当地旅游产业的周边部分也提供了可观的收入。而中部地区6省的资源整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旅游全面发展,让客源在中部地区长期停留,拉动中部旅游内需,提高经济增长。

2、中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产生的景点门票收入、周边产品收入等是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对于当地税收的缴纳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正常的销售税以及交通税之外,部分时候还能够征收关税、机场税等,有利于我国税收产业发展。

3、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具有典型的资本和劳动密集型特点,这就决定了它需要众多劳动者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服务。在就业形势较为困难的今天,旅游业的发展无疑解决了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在旅游从业人员的选取上,可以优先选用下岗失业人员,缓解中部地区劳动力过剩现象。

4、旅游产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是一个关联带动性很强的产业群体。旅游业的发展,除了能够带动直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行业发展,如餐饮、住宿以及旅行社等,还能够带动间接提供服务的各行业发展,如促进林业、邮电通讯产业、保险业等的发展,促进中部地区整体上的经济增长。

5、中部地区并不都是发达城市,也有部分乡村地区。近年来,生态旅游逐渐受到重视,中部旅游业的兴起能够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城乡统筹一体化的转型。

(三)促进中部和谐发展

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而言,基本上呈现出东部——西部——中部的递减性状态,且中部与东部地区在经济上的差异有不断加大的趋势。地域性经济发展差异若是过大,是不利于长远稳定发展的。国民经济在宏观调控上应注意这一点,尽量保证全国各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呈现上升趋势,发展较慢地区要结合自身条件吸收东部经验,加快发展速度。

旅游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且产业关联较大。基于旅游产业发展的种种特性,中部地区兴起旅游业能够有效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也能够促进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因此,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消除地区贫困,促进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中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

(一)旅游资源开发方面

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要进行事先的详细规划,明确其产业地位,以便之后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随着近年来旅游产业受到重视,我国各省市都相继利用自身资源进行开发。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中部地区的旅游已经成功由“事业接待型”转向了“经济产业型”,明确了旅游业的支柱地位。但是,资源的开发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特色旅游缺乏一个统一的氛围,让游客感觉到当地的旅游特色感不强烈,个性不鲜明,难以形成当地的特色,不利于整体形象的宣传工作。

2、旅游资源缺乏整体规划,各地区各自为政,只考虑自身发展,不注意资源的融合,让国家在对旅游产业的规划上难以下手,严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像是庐山以及伏牛山,长期以来是“分治”状态。

3、在管理体制上,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还不够。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旅游质量监督检查体系和诚信机制,加大违规经营成本。同时,应加强旅游安全的综合整治,为游客创造一个安全、文明的旅游环境。

4、各地景区具有严重的趋同性,不具互补性,有些景点开发更是盲目重复。如近些年逐渐兴起的主题公园,在形式和内容上大同小异,突出不了自身的特色,往往不能给游客留下很深的印象。

5、在投资力度方面,由于景区开展初期人流量不多,景点的宣传以及运营要耗费大量资金,导致在投资上会出现不平衡现象,不利于旅游结构的优化发展。

6、各地区并没有相互配合来对旅游景点的设置齐抓共管,在景区的服务方面分工尚未明确,缺乏配合与协调。

由于中部地区人口较为密集,旅游产业发展有着大量劳动力的支撑。在资源的开发上还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但并没有经过详细的整合。这种现象容易导致同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在中部地区大量存在,造成各地方的恶性竞争,不利于整个中部地区旅游业资源融合与和谐发展。

(二)旅游定位方面

随着近年来中部旅游业的发展,我国中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旅游特色。面对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各大省市能够有效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旅游特色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

例如,华夏文明主要发源于我国现代的豫、晋两个省,这两个省内有许多具有观赏价值的历史人文景观。尤其是山西省,其古城特色是长久以来吸引游客游玩的地方。山西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丰富的历史景观,让古城建筑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因此山西的旅游业发展被定位在历史古城旅游上。陕西地区由于兵马俑的存在,旅游业的发展也以兵马俑的观赏为主,并大力发展周边产业,让游客对陕西形成“兵马俑之城”的印象。湖北省在自然资源上呈现丰富多彩的状况,主要是因为湖北省有山有水,因此能够发展自然风光的旅游。在定位上,湖北已经逐步定位为“两市、两山、两线”,即武汉与宜昌、武当山与神龙架、三峡线路与古三国线路,这种旅游模式能够让外来游客清楚的了解到当地特色,合理规划旅游行程。另外,像是安徽的黄山与九华山、湖南张家界、江西的景德镇等地方,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名气,让游客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其旅游特色。就这些旅游特色来看,我国中部地区主要是要发展山水旅游与古文化景点旅游。

(三)游客来源方面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加强,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消费量也越来越大。在增长率方面,增幅逐年加大,我国外汇收入也在大量增加。中部地区人口丰富,加上外来人员数量的日趋增长,中部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水平不断进步,也带来了旅游产业的稳中求升。

(四)旅游设施方面

强大的旅游设施是各省市振兴旅游业的保障。旅游设施包括很多方面,如酒店、餐饮,交通状况及其他一些旅游服务设施,都影响着游客们对旅游景点的综合评价。目前我国中部地区在加强城市间交通枢纽建设方面已取得很大突破,以武汉、南昌、郑州、太原、长沙为中心的机场已经开通了上百条航线飞往全国主要城市以及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保障各地人员都能够方便快捷的来到我国中部旅游。

三、我国中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策略

(一)树立符合现代化经济发展需求的发展观念

在旅游规划观念的树立上,必须首先摒弃地域与部门观念,依靠整体上的发展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仅仅依靠单个的景点是难以长久运营下去的,只有将周边城市或地区的景点特色进行相应的融合,才能促进全面发展。在旅游开发观念上,要改变传统的仅靠商业来带动旅游业的方式,应开展特色旅游,寻求差异化,可以通过同区内、省内、国内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比较来全面认识本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并通过开发措施强化其独特性,从而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和完整、独立的旅游形象。

(二)以保护环境为基础,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业的发展固然可以提高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旅游业的发展不能够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在战略规划方面,要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三方面协调发展,在保护的基础上有效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可以通过严格的环境效应评估,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对旅游资源的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吸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避免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带来的环境破坏、资源损耗、文化颓败等。

另外,旅游产业还要加强对长远发展的规划,发展眼光不能短浅,要认识到景点的发展对当地经济促进的长远影响。一些景观的设置没有考虑到其长久发展能力,在景点建成当下能够迎来较多人流量,但随着人们热情点的转移,景点会被逐渐荒废。这样一来,会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不利于景区以及当地的长远发展。

(三)运用一体化的发展观念

中部地区要通过整合、重组等方式,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品牌化与国际化,这样在旅游宣传上也比较方便,且具有一定的规模性。另外,还要建立常态化、多层次的协调机制,建设中部地区无障碍的旅游区。在景点的建设上,要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协调合作,实现公平竞争下的共赢。如安徽省通过成立合肥经济圈旅游合作组织,并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互融、互游、互推、互动、互通”的新举措,开通旅游直通车、发行圈内旅游景点一卡通、合编休闲旅游指南、互报景点天气等,使得圈内城市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同城效应”日益凸显,大大提高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四、结语

中部地区的旅游发展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工作,要充分利用中部地区的山水特色与历史文化特色来展开战略分析。在规划上,要注意整体设计和长远发展,力争将我国中部地区打造为极具特色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发展后劲十足的旅游地区。

参考文献:

[1]万先进,丁黎明.中部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8(10).

[2]何莲.我国中部地区旅游合作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12(31).

[3]石晓峰.我国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06).

猜你喜欢
中部地区旅游产业战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行为阶段特征分析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中部地区产业承接经济风险的TOPSIS评价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动态综合评价
对旅游产业供应链构建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