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教材“五位一体”建设模式

2013-08-29 08:21慈晓明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教材建设五位一体人才培养

慈晓明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带动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发展,而教材作为知识活动的承载体,对于高职院校的全局建设意义重大。教材是否符合职业技能要求、能否满足社会人才培养方向,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成败。当今高职教材的管理和开发模式相对单一,针对性不强,滞后于“十二五”高职教育改革的进程。本文以现行教材的弊端为切入点,分别从管理机制建设、教材内涵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建设、配套设备建设构建“五位一体”模式,以期实现高效完备的教材建设运行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材;人才培养;教材建设;五位一体

现代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目的在于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教育设计手段(媒体资源等),使得教学中各素整合,共同服务于教育发展中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每个环节,以实现教与学的优化输出,从而全面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水平。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综合单元,旨在培养生产营销、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对于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意义重大,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又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高低的量尺,其中,教材建设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背景

高职教育必须把准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针对市场人才需求不断调整其内涵和方向,来符合“产学结合”的发展之路[1]。受传统教育惯性因素影响,高职教材建设一直在走一条学用分离、特色单一且主导性不强的道路,无法满足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企业人才需求,新技术参照老标准,新教材参考老规程的现象较为普遍[2],具体现状如下:

一是高职特色精品教材严重缺乏,游走于本科教材与中专教材之间,理论性偏多,实践性内容不足;二是版本老旧,不能反映当今新技术、新设备发展水平,编写人员一线经验较少,不了解生产管理的具体环节;三是实训教材不足,文字性教材过多,教育实践比例不符合新世纪高职人才培养要求[3]。这些现状导致高职院校教育与社会职业标准脱节,严重影响“十二五”期间职业教育产业技术升级的步伐。

二、高职院校教材“五位一体”模式的创新点

院校教材建设必须基于行动导向或工作过程导向,并立足于教学体系的重构和课程内容的重组,走一条“产学研结合、教技管融合、人校企贴合”的新型道路,通过构建集管理机制建设、教材内涵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建设、配套设备建设“五位一体”模式,全面推动高职院校教材健康、可持续发展。“五位一体”模式的创新点归纳为三点:第一,软硬交互,校企融合,资源整合服务核心理念;第二,动态更新,紧贴需求,管理创新汲取前沿成果;第三,科研先行,学用统一,制度改革推动持续发展。

三、“五位一体”模式的统筹构建方法

(一)管理体制建设

第一,为实现高职院校教材“树形”责任化管理,就要紧抓教材立项申报、规划审批与监督监管各环节,形成系部牵头、处室审核监督、院常委决策部署的全景模式,同时,完善学习反馈和专家教材评价制度,让使用者说话、让绩效成果说话,对评价排名靠后的教材编写组进行整顿,对于评议好的教材进行推荐表彰,奖优罚劣,一级带动一级,一环监督一环,共同推动闭环网络的健康发展。

第二,加快精品教材的预研立项,合理统筹编写团队的资源分配。高职院校要正确定位发展方向,年初集中研讨并制定本学年的教学规划,教务处(办公室)加快对各专业教材课题申报的审核,选择能够代表本院教研成果的、一线实践性强的课题上报院领导,通过正规化报批程序,将院企新成果新技术真正物化到教材内容之中。同时,由系部牵头搭建精品教材的预研平台,定期组织教师团队进行研究交流和信息咨询,在充分协调、组织师资结构的基础上,确定编写团队的力量构成[4]。对于主干和核心课程教材,主要由国家、省级、学校的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精品课程负责人牵头负责;对于专业性强、职业特征明显的专项教材,主要由具有行业企业培训、任职背景且具有高职教育资质的教师编写。教务处(办公室)在进行编写组准备时,要紧盯教学内涵,分层次、分批次地进行研讨,加强教材编写的针对性和指向性,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全局意识抓好不同类别教材的编写工作。

第三,构建校企携手的教材开发模式。对于参与教材建设的个人,鼓励其下厂下车间锻炼顶班,并且完善高职院校与企业单位的交流机制,双向反馈并且顺应潮流,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技术融入教材建设的各个方面。教材成稿后要第一时间交给“一线”企业人员把关,按照各类工程技术要素进行教材的删减、调整工作[5]。同时,校企负责人点对点、面对面梳理教育中遇到的难题,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解决制约教材建设发展的诸多瓶颈。

(二)教材内涵建设

高职院校不但要根据其人才培养大纲开发反映自身专业特色、技术特点的核心教材,并且要通过行业指导、企业研讨、校企合作等方式,使社会职业资源广泛参与教材的开发,使教材切实反应企业人才动态需求、职业岗位能力标准。首先,积极鼓励优秀企业参与教材的开发,及时吸收新经验、新方法,将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纳入到教材编写之中,根据专业分类与发展意向形成“横向到每个职业技能,纵向到每位学生”的开发模式;其次,通过人才培养规律对教学内容作系统性或体系化归纳,使教材还原技能,使学生真正能通过文字转化为技术能力和专业储备,在兼顾职业性和教育性的基础上,向国家冷门职业、高新技术产业、国防工业倾斜,大力开发实训教程和操作规程,切实抓住科技时代发展的命脉;再次,统筹教材的发展蓝图,加强未来人才需求和专业配比的预测机制,让教材与社会人才信息挂钩,与国家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要求挂钩,不断丰富高职院校教材的“动态感知”能力,达到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和专业配比灵活迅速调整教材内容的水平;最后,强化“订单式教育”的校企联合机制[7],将教材内涵统筹于教学活动、参观见习、理论深化的各环节,通过精细化的人才定位手段,将教学与企业用人标准无缝对接,形成高职学生独有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配套设备建设

教材建设的体系化发展,是以主教材为核心,延伸构建了辅导教材、自学系统、疑难点问答软件和教材网站4部分,侧重不同,但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补充和相互联动,按照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体系化的知识储备过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练用”配套设备系统。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韩广琳.目前我国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J].天津教育,2004,(4)

[3] 汪博兴,汪明群.高职教材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4] 刘建新,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1,(3)

[5] 刘康声.创新教材编写思路,探索高职特色教材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9,(23)

[6] 耿文霞,祝登义,曹劲宏.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管理模式的探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7] 欧阳丽.订单教育中的教学管理问题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9,(8)

[8] 王文静,雷体南.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网站的构建和开发[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9] 王培臣.高校教材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5)

猜你喜欢
教材建设五位一体人才培养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