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皇帝图书档案库

2013-08-31 11:46笪群梓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济南25010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8期
关键词:档案库典籍藏书

●笪群梓(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济南 250100)

1 宋代皇帝图书档案库简介

宋代是我国古代文化和图书馆高度发展的时期,当时的首都东京(今开封)不仅是全国雕版印刷中心,同时还是全国的藏书中心。宋朝统治者重视图书典籍的收藏保管,宋太祖时“令诸州属县各置敕书库”[1],并把敕书管理的齐全与否列入官员的考核制度。在宋王朝的中央机构,也建立起各种类型的藏书机构,宋太宗时合昭文馆、使馆和集贤院三馆为崇文苑,还在崇文苑中堂设立国家藏书的特藏书库——秘阁。但是由于管理不善,藏书机构的书籍经常丢失。为了保管皇家档案,宋真宗即位不久,便在宫城的西部建立了龙图阁,收集其父的御制文集、御书,各种典籍、图画、宝瑞之物,以及宗正寺所进宗室名册、谱碟等,这是宋代的第一座皇帝图书档案库。

宋真宗去世后,后代统治者仿照宋真宗建立皇帝图书档案库来收藏前代皇帝的档案。宋代时期一共建立了十一座皇帝图书档案库。自宋真宗建龙图阁开始,共有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徽猷阁五座阁库,南宋皇帝也沿袭北宋,仿照五阁先后建立了敷文阁、焕章阁、华文阁、宝谟阁、宝章阁、显文阁六座阁库。表1表2为皇帝图书档案库的基本概况。

作为皇帝的私人图书馆,皇帝图书档案库里收藏的不仅有皇帝的御书、御制,还有很多珍贵的图书典籍和珍奇异宝。开创了建立皇帝私人图书馆的先河。但是,随着宋朝的灭亡,皇帝图书档案库并没有流传下来,成为历史上昙花一现的机构。

表1 宋代皇帝图书档案库的基本情况

表2 宋代皇帝图书档案库收藏内容举例

?

2 宋代皇帝图书档案库几处特征

2.1 极其重视图书的收集和保管

宋代重视文治,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图书典籍的保管工作。在皇帝档案库建成之后,为了丰富馆藏,宋代统治者采用鼓励、抄写等各种方法集民间图书于中央。咸平三年(1000),真宗下诏“中外臣庶,家有收得三馆所少书籍,每纳一卷,给千钱”。大中祥符二年,宋真宗铸制一方藏书印章,上镌“龙图阁御书记”,对不愿将自己的藏书献给国家又是馆阁所缺之书,要求借本于藏书之家抄写。

宋朝通过收藏图书的方法,许多奇书秘籍得以发现,弥补了国家许多缺藏图书。宋真宗曾夸耀说:“真求书备至,故奇书秘籍无隐焉。”[2]

2.2 对管理人员的严格要求和重视

宋代皇帝对其私人的图书馆非常重视,征诏才学之士,设置专职官员进行管理。以龙图阁为例,“除龙图、天章、宝文阁勾当官四人,以入内侍充。掌祖宗文章、图籍及符瑞、宝瑞之物,而安豫设以崇奉之。宗正所进属籍、世谱则归于阁。大礼陈瑞物。元旦、生辰,契丹国贺氏至,则受其礼币,设吏六”。十一座阁库的官制相同,都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构成了宋代职官体系中的职名。其中学士为三品、直学士为从三品,待制为正四品,都是等级较高的官职。官员的选拔条件极为严格,需要极其渊博的学识,宋代的首位龙图阁学士杜镐就是一位博冠经史的学者。以后的历任官员都需经过严格的考核,《宋史·职官志》记载:“总阁学士,直学士,宋朝庶官之外,别加职名,所以励行义文学之士。高以备古文,其次与论议典校雠。得之为荣,选择尤精。”[3]3819选入皇帝图书档案库的人员,“皆天下英俊,然必试而后命。一经此职,遂为名流”。这些官职的官衔都在本官之上,所以得此职者皆以此为荣。北宋名臣陆诜曾任龙图阁学士,司马光曾任天章阁待制,王安石曾任宝文阁待制。

2.3 建筑选址和风格都带有强烈的时代特色

11座皇帝图书档案库选址全部集中在皇宫之内,具有中国古代封建色彩的烙印。因为皇帝图书档案库不仅是储存皇帝档案的地方,还是统治者阅书接见臣下之处,所以其选址均在宫城内离皇帝日常生活接近的宫殿。龙图阁在“会庆殿西偏北,连禁中阁,东曰资政殿,西曰述古殿”,天章阁在“会庆殿以西,龙图阁以北,阁东曰群玉殿,西曰蕊珠殿、北曰寿昌阁”,[3]3818据记载,会庆殿 (原名含光殿)是北宋举行大朝的宫殿之一。禁中阁、资政殿、述古殿均为北宋宫城的重要宫殿。宋朝是中央集权高度集中的朝代,统治者总揽一切大权,所以皇帝图书档案库的建造带有北宋封建统治的烙印,北宋名臣苏辙在其奏疏中提到:“祖宗御集,皆鉴于西清建重屋,号龙图、天章、宝文阁,以为藏书,为不朽计。”皇帝图书档案库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思想更是带有封建宗法礼制的烙印,象征着封建帝王的至高无上。以龙图阁为例,龙图阁分上下两层,“阁上藏太宗御书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太宗御制、御书、文集总5115卷(轴、册),又有御书素扇数十。下列六阁:经典阁,总3341卷,目录30卷。史传阁,总7358卷,目录442卷。子书阁,10363卷(一云8489卷)。文集阁,7108卷。天文阁,2561卷。图画阁,701轴(卷、册)。又,古圣贤墨迹 266卷”。[4]

3 宋代皇帝图书档案库的产生

唐末五代以来,军阀长期割据,宋朝统一后,为了防止割据势力的复辟,把军事、政治大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强化要求建立专门的王朝中央图书档案保管机构。在宋朝建立之初,宋太宗时期曾建立崇文院、秘阁保存图书典籍。随着封建专制的进一步加强,皇帝档案和世系从王朝中央档案保管机构中进一步分离,发展成为独立的专门的帝王图书馆,来专门保管某一皇帝的诏令、谱系、诗文、典籍等。

由于政治统治的需要,中国古代形成了以国家为主的藏书体系和以馆阁制度为主的图书文献管理形式。馆阁制度就是以馆阁为中心,通过它所具有的官职系统来对文献进行有效管理。东汉至南北朝各代曾有东观、崇文馆、聪明馆、士林馆等收藏图书典籍并校理著述以及讲学教授之所。宋代沿袭唐弘文馆的基础,建立昭文馆、集贤院、史馆三馆,宋太宗合三馆为崇文院,又于崇文院建秘阁书库。三馆和秘阁都有独立的图书文献管理系统,有专门负责图书文献管理和事务性工作的官员。三馆和秘阁培养出了大量的馆阁人才,为龙图阁设置专职官员提供了条件。

4 皇帝图书档案库的利用和影响

宋朝的皇帝图书档案库是统治者维护其自身统治的工具,保管和利用档案是为了强化政权,是其进行统治和国家管理的手段。皇帝图书档案库建于宫城内,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宫城只有天子近臣能够奉诏入内,这就决定了其封闭性。皇帝图书档案库为皇朝政治与知识阶层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当代的知识名流有了更多的参政机会。皇帝经常带领大臣到到祖宗的档案阁里观书,以此来团结臣僚,欧阳修曾做诗《观龙图阁三圣御书应制》,记录的就是仁宗带领大臣至龙图阁观书的情况。皇帝图书档案库还经常成为统治者问策于臣下的地方。《宋史·列传》记载:“(真宗)又诏(李迪)对龙图阁,命迪草诏……”[5]皇帝图书档案库有时还是皇帝与大臣议事之处。庆历三年(1043)九月,“上幸天章阁,召中书、枢密院官拜朝太祖、太宗御容,观内库瑞物,或问安边大略”,[6]皇帝图书档案库从来不对平民开放,藏档于密室,用档于密室,仅为统治阶级服务,带有很强的封建烙印。

皇帝图书档案库集中了当时的大量文献典籍和宋代史料。从第一座皇帝图书档案馆龙图阁的建立到南宋的显文阁,收集了宋朝历代皇帝的御书、御制等。在每一座皇帝图书档案库建成后,凡是新发现的有关这个皇帝的档案,都集中向这里移交。据《玉海》记载,天章阁的御集有:御制300卷、颂铭碑文18卷、赞8卷,诗37卷、赐中宫诗7卷、赐太子歌诗、箴述5卷、龙图阁歌诗4卷、水殿诗1卷、清景殿诗2卷、田园诗3卷、三教诗9卷、读史诗4卷、维城集3卷、奉道诗10卷、岁时诗5卷、乐章1卷、乐府集并新词5卷、论述10卷、序8卷、箴7条各1卷、记6卷、又3卷、又1卷、书10卷、正说10卷、承华要略20卷、静居集3卷、玉宸集5卷、德音前集7卷、春秋要言5卷、进士题1卷、密表密诗69卷、玉京集20卷。[7]可以看出,其储存的史料涉及文学、官员选拔、岁时、乐章等各个方面,是极其珍贵的宋朝史料。

宋代皇帝图书档案库为图书编纂校对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龙图阁的藏书经过屡次校对,极为精详。宋代皇帝不仅把前代统治者的档案进行收集,还召集专门人员对其编纂和整理。徽宗对哲宗的御集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编纂,第一次在崇宁元年至五年(1102~1106),成100册,收2057篇。大观元年(1107)重加编纂,二月得50册;四月又删,成30册。将元佑年间太后垂帘时的御集为前集,绍圣、元符年间哲宗亲政时期的御集为后集。皇帝图书档案库的建立,不仅使得大量的文献典籍得以保存完整,也为当时修史编志提供了条件。司马光的父亲曾是天章阁官员,司马光幼时曾随父进入天章阁,阅读了当时很难在外面见到的书籍,后来他凭着记忆编制《通志》八卷,宋英宗读后,允许其进入龙图阁和天章阁查阅资料,历经19年,编制出《资治通鉴》。

[1](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三 [M].北京:中华书局,2004:88.

[2](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M].北京:中华书局,2012:307.

[3](元)脱脱,等.宋史·卷一六二 志第一百一十五职官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五十九[M].北京:中华书局,2004:1129.

[5](元)脱脱,等.宋史·卷三一○ 列传第六十九[M].北京:中华书局,1985:10171.

[6](宋)司马光.涑水记闻 卷十[M].北京:中华书局,1989:279.

[7](宋)王应麟.玉海·艺文卷[M].扬州:广陵书社,2007:632.

猜你喜欢
档案库典籍藏书
晚清来华德国人的中医典籍译介及其学术影响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电影胶片档案库的消防自动灭火系统
新形势下加强党务档案管理工作探讨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珍惜每一本藏书
典籍翻译模式的构建与启发
谈“瑰宝”档案库——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及保护管理
香港经验分享——口述历史档案库的创建兼论图书馆的角色
天一阁藏书文化中的俗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