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还很不平

2013-09-01 13:13本刊编辑部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3年9期
关键词:弗里德曼不平霸权

书 名:《世界是平的吗?》

出 版 社:群言出版社

作 者:(美)阿罗尼卡

(美)罗杜

书评人:林志国

资深IT人,目前是一家IT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吃了30年的“软饭”,长期从事应用软件的设计工作,对中国IT行业的发展与变化有着切身的体会与独特的感受。

本书的两位作者认为《世界是平的》是一本危险的书,虽然这本书一直畅销不衰,但是只站在一个极其狭隘、肤浅的视角来看待全球化。

不少有识之士认为,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里,为全球化谱写的这首小型史诗有三个缺点:1)写作风格冗长;2)作者极度自我纠缠;3)内容太过肤浅。全书通篇都是一个又一个的平坦地球的比喻,这个用处不大的形象把人烦得要死。弗里德曼的毛病不是缺少细节,而是因为他可说的东西太少,他一遍又一遍地啰嗦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有些全球化过程看起来冷漠无情,其实很多东西都在变化,我们不应该害怕。

本书试图指出弗里德曼所推崇的“公司全球化”漏掉了的东西,正是这些被弗里德曼的书拒之于外的因素导致了它的危险性。因为全球化的概念伴随我们已经长达几个世纪,并以各种形式呈现,但是弗里德曼所展现的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只是“公司的全球化”。

作者将司空见惯的文字融入了耳目一新的情感和理性化的秩序驾驭,从理性结构中又引申出更深层次的知识源流,从视觉效果到触觉感受始终追求秩序之美的设计理念,并能赋予读者以文字和形色之外的享受和满足。

其实我很认同:全球化是人类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权力高度集中的帝国体制。当透过现象看本质,全球化作为一种世界体系,是一个有着复杂权力结构的金字塔:

第一,全球化体系是一个以霸权为中心的权力结构。全球化体系不是平等的。表面上看,全球化是互联网、手机、微电子,是麦当劳、可口可乐、好莱坞电影,世界正在趋同,信息正在加速流动,世界范围内的决策权正在分散。全球化体系其实是发达国家在20-21世纪建造的金字塔。站在塔尖的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

第二,全球化体现了以霸权为中心的实质利益。历史上所有的世界体系,主要体现的是霸权的利益,这是历史上所有世界体系的共同特点,只不过有的赤裸有的含蓄。当我们去掉它们那些或者赤裸或者含蓄的差异,我们会发现这是一种超越历史地域和意识形态的共性。全球化无法超越国家博弈的历史法则,希望在这个体系中寻求自己利益的弱国,最终将在残酷的历史法则面前醒悟。

第三,全球化体现等级制的权力构架。这种全球化和任何帝国体系一样,权力结构是不对称的。由霸权主导的国际贸易和经济体系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权力集中的帝国体系。位于体系中心的国家几乎垄断了制定规则和推行规则的权力。

如此看来,“世界还很不平”。虽然有半个世界正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但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书中也承认:“我知道世界是不平的”。之所以大胆将书名冠以“世界是平的”,是想吸引大家对这种趋势的注意,因为它是先进世界里头头号重要的趋势……未来不见得世界其他地区也会跟着变平,已经抹平的地区也不见得不会因为战争、经济动荡、政治而变不平。”

相当有趣的是,弗里德曼非常崇拜马克思:“我说的世界抹平,马克思早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就已经说过了……在《共产党宣言》里,他形容资本主义这股力量可以消灭封建、民族、宗教等一切认同,进而建立起一个只受市场法则规范的普世文明。”

毋庸置疑,全球化所推动的这个世界,不是非圆即平的物理概念和想象,而我们需要的是以不同的视角和态度去面对。

难道,世界是弯的?

猜你喜欢
弗里德曼不平霸权
河里鱼多
Cycling in America
不平的镜子
咏费城自由钟
戴维·弗里德曼 美大使发表偏以色列言论遭谴责
话语制衡是霸权护持的重要手段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通货膨胀理论比较
给IP成“霸权”浇一盆冷水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由来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