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时期党群关系和谐化

2013-09-03 06:32许丽华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利益群众政治

许丽华

【摘 要】党群关系是政党与群众之间互动的历史过程,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中国共产党必须客观审阅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好影响党群关系的重要因素,选准着力点,促进党群关系沿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党群关系;和谐

【中图分类号】D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482-01

1、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十七大报告指出的:“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们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同时,报告还指出:“要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因此,广大党员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只有以正确的群众观作为认识基础和价值约束,党员干部才能彻底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现象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淡化乃至缺失的各种表现,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能仅仅停留于思想意识和理论认知层面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行动中,贯彻于实践中,坚守党的群众路线。换言之,一方面党员干部必须全身心地深入到群众中去,体察民情,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把握民心,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多办实事、多解难题、多做好事;另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善于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准确把握和坚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把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起来,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这是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2、通过发展来协调和整合各方利益,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奠定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物质基础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是多方面的,但首要的是经济发展。在现实生活中,经济利益是人们最敏感的神经,是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内在动因。“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只有物质经济利益得到了实现和满足,人民才能进一步追求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加快物质财富的积累,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为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重要历史时期,旧的利益格局已经打破,新的利益格局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利益矛盾更加突出,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协调和整合各方面的利益。例如,通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能够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的利益协调机制,不断增强二次分配的调控作用,坚持初次分配效率优先再分配兼顾公平,要注意解决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

3、建立健全畅通有效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夯实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政治基础

利益表达是人民群众在政治上追求民主权利的一种表现形式政治参与是随着民主权利意识日益增强,人民群众在政治上要求参与关系自己切身利益重大事务的重要形式,也是党和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保障。二者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利益表达渠道多样并畅通,政治参与途径健全而透明,不仅可以拓宽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渠道,扩大人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而且能够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必将有助于各利益主体与党和政府之间增进彼此了解,增强人们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信任度。

4、不断增强党组织联系、参与、影响和整合社会的能力,筑牢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组织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日益脱离出行政化的组织空间,逐步实现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这种转变,就使得人们活动的自主性大大增强,党组织对人们的控制日益弱化,党组织传统的生存基础和活动空间出现了萎缩。相应地,社区与社会形成全面的、直接的联系,并逐渐成为社会成员生活和履行权利的基本空间。所以,党就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由单位转向社区,并以社区为主要单位,组织党员、发展党员、动员社会和整合社会;党的各级组织,尤其是基层组织,必须从传统的行政化的功能定位回到政党化的功能定位上来,发挥好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功能;不断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教育,使党的宗旨切实转化为每一个党员的信仰和价值追求,转化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工作内容,使党的宗旨更具操作性。总之,通过重新调整组织的生长空间、功能取向、更好实现党的宗旨等途径,不断增强党组织联系社会、参与社会、影响社会和整合社会的能力,促进党群关系和谐化。

5、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形成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作风基础

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是使其从小到大、从弱变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关键所在;在长期执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今天,优良的党风仍然是凝聚党心民心的最重要的政治资源和政治优势。与党的优良作风相对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腐败行为等各种不良现象,它们在党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特别是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腐败现象,是成为当前损害党群关系、危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突出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克服这些不良作风。就目前来讲,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第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是同人民利益、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党的性质不相容的,是破坏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毒瘤,必须坚决加以清除。第二,要健全制度、加强监督。继续改革干部人事制度,重点是扩大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加强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确保我们的干部真正对人民负责,把对党负责同对人民负责一致起来;加强有关法律和纪律对权力的监督,从源头上防止权力的不正当运用,堵塞纵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制度漏洞。切实改进党的作风,不仅有助于我们党能够正确贯彻群众路线,而且有助于构建起良性互动、和谐的党群关系,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和谐。

6、结束语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们必将会进一步遇到一系列新的情况和问题。从社会层面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会涉及许多相互影响的关系,而在诸多关系中党群关系则是所有社会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一对。因为一方面作为执政党,拥有着支配社会资源和掌握国家政权,制定影响国家和社会发展前进方向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条件;另一方面作为创造历史和改写历史的人民群众则是党执政兴国的群众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力量。从现代政治学观点看来,在社会和谐的整个体系工程中,只有民众认可的合法执政,其权力支配才具合理性。历史也无数次证明:党群和,则社会和;社会和,则大局稳。反之,如果党群关系出现裂痕,社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必然得出这个结论:和谐的党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论我国现阶段党群关系的五大特点《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4期

[2] 党群关系和谐化的政治学思考《世纪桥》2003年01期

猜你喜欢
利益群众政治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I Love You, Dear China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