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子水:流不尽的故事

2013-09-05 09:06黎林峰通讯员王利华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3年11期
关键词:水村石桥秧歌

◎ 本刊记者 黎林峰 通讯员 王利华

鸟瞰苇子水村

苇子水村座落在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的东部,距北京城55公里,村西紧靠芹高公路(芹峪口—高崖口)。村域面积9.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60亩,林地620亩,荒山12388亩。现有人口420户720人。

苇子水村是明清时期的古村落,其有文字可考的最早记载为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距今已逾400年历史。苇子水村的民居分布在九龙八盆之中,依山建有46座明清四合院,目前有5座基本保存完好。鲜明的明清风格让人倍感世事沧桑。这些朴素的古建民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民俗文化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苇子水村的另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河穿村而过,形成北方村落少有的傍水而居的格局。小河上架有13座桥,其中5座水泥桥,8座石桥。随河沟宽窄变化,桥身的长短随之变化。石桥的建筑材料均为石头,沙子,大灰,形状多为拱桥。材料简单,一般就地取材,石头块头不大,经过能工巧匠之手的雕琢而形状各异。据说,以前沟里常年水流丰沛,芦苇丛生,苇子水村因此而得名。不过现在沟已经是干涸的。

除此之外,村中一榆两槐四古柏,菩萨庙背靠着龙王庙,还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

传说自明朝该村宗祖高氏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徙到此,历经600余年繁衍,百户同宗,无其他杂姓混入,几十代人辈辈传衍,家族谱系清晰明确。由于相对封闭的环境,村民友善互助,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百姓生活宁静、平和、安详、自然。

苇子水村文化活动丰富,其中该村秧歌戏2007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目前苇子水村利用保存完整的民俗文化和南北合璧的人文景观,积极打造民俗旅游,古老的村落、历史悠久的秧歌戏正逐渐向世人敞开神秘,让我们感受到古老文化的历史厚重与传承。

猜你喜欢
水村石桥秧歌
论碳审计主体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石桥的传说
富平村里唱秧歌
悠悠水乡 七溪石桥
《水村图》及其「二进宫」
昌黎地秧歌
夏日雨后
修武县岸上乡一斗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