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开展方式及有效性研究

2013-09-06 08:47王锋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8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高职院校有效性

【摘 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目前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不尽人意,应从提高认识、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形式、考评方式等方面研究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有效性;教学改革

形势与政策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198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对高等学校学生深入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通知》。1987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设置《形势与政策》必修课,要求各高等院校将《形势与政策》列入教学计划,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思政课程设置“98方案”,2005年颁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均规定要在大学生中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同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有关文件进一步对《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做了一系列具体规定。

截至到2012年5月,高职高专在校大学生已超过1300万,占全国高校在校学生总数的50%左右,高职生已构成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半壁江山”。目前高职院校都对高职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具有政治觉悟、掌握专业技能的应用性人才,但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绩基础较差,学习兴趣欠缺,自我约束力较弱,缺乏上进自觉性等,这些给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增加了难度。如何让《形势与政策》课程更加贴近高职学生实际,提高有效性,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是我们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通过对所在地区高职院校的调研并借鉴其他高职院校的一些做法,结合所在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认为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领导重视、教材完善、内容科学、教师队伍、教学形式等多方面统一发力。

一、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学科定位不明确,重视程度不高,政策不到位

有些学校虽然也开设了该课程,但教学效果不容乐观。不少人认为,大学生只要具有一定的认识社会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就OK了,现在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空前普及,资讯那么发达,大学生完全能自我教育,没有必要开设专门课程;也有人认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可分解在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当中进行,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中可以插入形势与政策。同时该课程备课量大,专业性不够突出,评聘职称受限制,导致一些教师不重视,缺乏积极性,不愿意从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领导教师对课程建设的关注度不够,这些片面认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这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使得该课程教学的效果和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各校应该提高对该课程的认识,特别是领导层更要在思想上重视,落实国家有关政策。

(二)教学时效性强,内容难把握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所讲内容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变化,其政治性、实践性、时效性和现实针对性非常强,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必然在动态中进行,其教学内容必须不断更新。然而,正是因其时效性太强,使得该课程始终没有统一的教材(即便有也显得有点滞后),其教学内容全靠教师本人把握,随意性大。不少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缺乏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内容,教学针对性明显不强。

(三)教学形式单调,教学方法滞后,吸引力不够

调查显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存在以下现象: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手段单一,教师上课“满堂灌”、一味地讲授教学内容,入情入理的分析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很多教师对于教学方法和技巧的运用不到位,其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学生实际,在多媒体教学中没有进行声、光、点、视频、动画、链接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教学课件的信息量不够,教学内容时效性不强,没有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教学效果上,存在政策性强、生动性差,说教多,案例少,没有从理论切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缺乏对学生自我思考的引导,互动性差,课堂气氛不浓,没有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少教师自我价值认识的不足使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还是在“形式教育的层面上”,其认识还停留在一个定性而不是量化的层面上,使得形势与政策的“入脑率”不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达不到预期目的和效果,“形势”教育也就成为了“形式”教育。

(四)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高职院校大多由以前的中专升格或合并而来,两课教师少,其师资水平相对有限,其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基本上是以兼职为主、以专职为辅的格局,部分高职院校甚至没有专职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教师队伍也不稳定,该课程不少是由学校党群、行政处室领导及其他教师兼任,流动性大;课程所涉内容繁杂,包括政治、历史、经济、外交、军事、哲学、社会、法制等方面,又没有统一教学标准且特别强调时事政策解读和分析,要求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要及时纳入课程,并且分析客观科学,还要结合学生学情,而教师由于其专业限制使其备课很难深入,造成不少教师上课随意性较大,有些教师甚至照本宣科,把报纸、杂志上的资料堆砌一番就成了讲稿,授课效果可想而知。不少高职院校该课程教师队伍的准入条件也不明确,教育教学激励机制不健全,该课程教师的培训也未系统化,使整个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队伍的思想不稳定,给教学和科研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缺乏统一教材,教学效果差

该课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上课老师在每学期开课之前对当前一段时间的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的总结,其教学内容较滞后,时效性较差,“形势热点”已经“过时”。虽然这门课的性质决定其教育内容的政策性、权威性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性,因此应该有统一、权威的教材,但事实并非如此。不少教师常用的参考资料就是教育部每年上下半年制定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教育部组织编写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VCD 等资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其还不能代替教材、还不能形成体系化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显然,教材建设已成为了制约该课程发展的瓶颈。

(六)考核形式单一,评定欠科学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考核方式多以考查为主,一般是学生提交一篇学习论文或实践报告。这种方法操作简易,成本较低、时间安排也较灵活,学生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选一个给定的题目或自选相关题目上交一篇小论文即可。但从学生提交的作业来看,有相对不少学生从网上复制、粘贴资料,随意拼凑或找本书手抄一篇小论文来蒙混过关,雷同的小论文也较多。按照小论文的质量,由教师批阅给出成绩,没有科学的量化标准,难以检测学生学习、掌握的程度,既不能将该课程形式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功能充分体现出来,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甚至使不少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因论文是自己所写,成绩好的反而没有抄袭的同学高。

二、多渠道入手,提高课程有效性

(一)健全机制,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

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瞬息万变,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甚大。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了解和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意,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辨别分析能力,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修养,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伟大中国梦。高职院校领导要提高认识,合理架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建立和形成职责分明、齐抓共管的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扎实推进,方能实现育人育才的教育目标。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形势与政策课实施方案,成立该课程的领导小组和教研室,在教研室组织下统一开展教研活动和课程建设。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质量

教师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是师资队伍的质量。形势与政策具有极强的时效性,要求教师注意时效,及时掌握相应资料。同时,该课程涉及内容广,要求教师的基础理论要扎实,知识结构要合理,业务水平要高。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师资比较缺乏,缺少专门的培训,授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调研发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需建设一支专职师资队伍,应成立以专职为骨干,以兼职为辅助,专兼结合,相对稳定,水平较高,师资结构较强的教师团队并专门成立专门教研室。专职教师不要仅仅限于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职教师还应包括学校负责学生工作的干部,要吸收相关领域的专业教师、社会各界的专家和学者,承担有关教学任务并参与课程建设。在此基础上,每学期召开形势政策课专题会议,根据各自专长和兴趣选择一两个专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实行集体备课,发挥“整体作战”优势,共同交流和探讨教学方法和内容,教案由老师分工合作再汇总。讲授时使用统一教案,节约备课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也能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从根本上做到有的放矢。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学院党政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举办专题讲座、形势与政策报告会;也可调动学生辅导员的积极性,在党课团课等活动中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活动,发挥学校合力,共同育人,使该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另外各校要注重师资培训,要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利用校际交流、参观、座谈等方式多渠道提高教师素质。

(三)结合实际,精选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编写,建立动静结合的教学资源库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课堂,教师应该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主要应包括四部分:一是相当稳定的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二是变化较大的时事内容,包括重大时事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社会热点疑点难点问题等;三是社会实践部分,主要是以“体验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形式,结合参观、暑期“三下乡”等,将课堂学习和校外实践相结合,促进知行统一;四是典型教育和校史校情部分,如结合每年的重大纪念日、或者是先进人物评选等,结合各高职院校的校史校情,在实际操作中形成典型教育的长效机制。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教学实践中除了根据教育部每年下达的教学要点,结合社会与时俱进的形势确定教学内容外,还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特色的教学内容。如每年对进校的新生进行校史校情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包括朱德、恽代英、李求实、萧楚女等校友业绩等)。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虽时效性强,没有也不可能有较稳定的、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各高职院校可发挥集体优势,针对其四方面内容灵活编写教材,相当稳定部分可以少变不变,动态部分可以适时修改完善,建立动静结合的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这样能有效提高形势与政策课备课效率,缓解单一教师专业知识限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拓展教育空间,提高教学实效性

形势与政策课内容的广泛性、纷繁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通过调查发现,单调、枯燥等往往是学生不喜欢上形势与政策课的原因。为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开展专题教学模式。专题讲座教学能在较短时间内系统、完整地讲清问题,给学生清晰的思路。可以教育部每年下发的教学要点为主要依据,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等问题,将教学内容分成多个专题,细化教学内容,每个专题教师都要讲清“怎么来的”、“现在怎么样”、“将往哪里去”这三方面,可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

2、运用启发式、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采取专题研讨、辩论、网络教学和模拟演示等形式,组织学生对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讨论、辩论和综合,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倡导参与式教学。形势与政策课程要求学生主体参与性,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提问、讨论的频率也较高,因此有必要将参与式教学延伸、拓宽,在教学中广泛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发表自己观点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多开展一些新闻评述、形势分析、信息论文交流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分析理解能力。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当今时代,以网络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发展快,资讯传媒发达,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资源,搞好多媒体教学、电视教学、网络教育等,可以创建形势与政策教育主体网站和栏目,根据实际设置相关频道和栏目,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开通网上专家视频,设立专家邮箱,适时引导学生在线交流,开展在线答疑。适时组织学生收看收听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包括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等时政类节目,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这样既既形象直观,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感染力强,丰富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又可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感染力。

5、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性非常强,教师要在课堂上联系实际,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使课堂学习和实践相结合。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学生社团、团委学生会等团体,利用各种纪念日,组织与形势与政策课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或社会活动,组织演讲赛、辩论赛、征文比赛、图片展览等比赛;可以与学生专业实习、课程实训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包括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和考察活动;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也可在革命纪念地、历史遗迹、工厂、农村等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与学生服务社会、就业择业等相结合,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把握形势与政策发展趋势。

(五)改革成绩评定方式,完善学业考评体系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一般的小论文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和对理论掌握的程度,所以要尝试有助于综合考核评价学生能力的办法。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课程考核的内容包括实际部分、理解部分和应用部分三个方面,各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如期末实行开卷考核,以心得体会、论文、调研报告为主,得分以70%计入,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发言表现等,以30%计入。这一评价标准,能较好体现形势与政策课程目的,避免学生为考试死记硬背,也能减轻学生期末考试压力,将主要精力放在平时学习的检验、检查和活动参与上,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六)针对高职学生,加强课程建设

掌握学情,有的放矢进行课程建设方能事半功倍。目前高职学生的一些特点使得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遇到许多困难,同时也存在机遇。高职学生有一定的自卑感,学习目标简单追求就业,继续深造积极性不高,基础抽象理论学习相对困难,思想行为上知行不一,易受不良思潮影响,但同时他们也更关心时事变化对自己的影响,有独立思考,期待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渴望了解新的知识等想法。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应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立足长远,积极科学地进行课程建设,为学生服好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08-26.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Z].2004-11-17.

[3]李彩丽,荀萍.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

[4]吴玲.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4).

[5]吕俊.浅议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1(2).

[6]龙安星.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实效性研究[J].新西部.2011(21).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资助项目《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开展方式及有效性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Z2012278。

作者简介:

王锋(1971-),男,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高职院校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