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诚信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3-09-06 08:47谢俊丽王彬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8期
关键词:诚信现象大学生

谢俊丽 王彬

【摘 要】全球化的多元文化相互交织,多种价值观相互融合,大学生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出现了诚信缺失的失范现象。本文从研究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入手,力求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一些对策。

【关健词】全球化;大学生;诚信教育

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带来了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对传统道德观念和伦理准则的怀疑,社会诚信缺失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大学生的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来看,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主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诚信失范现象也十分突出。如何应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并采取相应的对策防范意义重大。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

(一)学习失信:一是部分大学生平时学习不用功,上课不认真听讲,有的甚至于找各种借口旷课,最后导致考试作弊。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指出:“诚信滑坡的实际问题比报道的要严重得多。诸如考试作弊、研究中的数据造假、抄袭别人的论文等现象很普遍。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已经不是滑坡,而是快要消失了。”,“大学生的这种学习风气,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国家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就业失信:自荐材料的虚假。大学生为了在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去处,在面对“双向选择”时,不少大学生向用人单位提供虚假的材料,其中大学生采取涂改学习成绩证明、伪造虚假的就业材料,还有学生凭空杜撰社会实践经历等。

(三)助学贷款失信:一是骗贷,为了让贫困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实施了助学贷款的政策。但有不少大学生出具虚假的贫困证明、伪造家长签名等手段骗取助学贷款。二是逃贷。因为部分大学生合同意识淡薄,违约现象严重,因而现在不少银行在启动助学贷款时往往持怀疑态度,正是由于部分大学生信用意识的薄弱和严重的失信行为,连累了许多经济确实困难的大学生,使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帮助,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三是拖欠学费。目前大学生欠费问题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一方面,国家规定大学生实行缴费上学;另一方面,国家又强调不允许一名大学生因为贫困交不起学费而辍学。恶意欠费现象在全国各高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也是大学生失信在学校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良现象。

(四)人际交往失信。同学交往中、社团活动中存在着说谎、表里不一等情况。如在学生干部的竞选过程中,存在着请客、送礼、拉选票以及游说教师等现象。一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言而无信,承诺的事情经常不兑现。

除了上述现象,大学生不诚信行为外延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这些失信行为都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社会产生的严重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

(一)历史创伤的后遗症。中华民族诚信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关于诚信的嘉言懿行不胜枚举:“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然而人民诚信的信念也不断遭受历代政治运动的摧残,最近的两次是1957年的反右运动和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这两次运动留给人们的心灵创伤不是一两代之类可以恢复元气的。当代大学生都是当年人的子辈或孙辈,父辈们在这方面的言传身教,也会潜移默化,让他们或多或少明白“实言惹祸,诚信吃亏”。

(二)经济高度发展的负产品。市场体制的自主性和效益性,肯定了社会主体获取自身利益的合理性,在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却也容易导致人们对诚信的疏离与忽略。当合理竞争不能取胜时,不正当竞争,欺诈坑骗等非诚信手段便应运而生。经济不诚信行为广泛波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大学生是社会一群体,不可能置身事外,大学校园也不可能是诚信的净土。

(三)个体价值观念的扭曲。对社会的非诚信行为影响,大学缺乏相抗衡的抵御体系,大学生依靠自己的理念与抵抗能力,自然形成了偏离道德正轨的价值认识偏差。有人认为正常,有人认为合理,但有人偏激地认为,非诚信获利是一种本事,是一种竞争、生存的必要手段。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一)诚信教育与学校人文教育相结合

人文教育主要是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有机结合并得以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在人文教育过程中,加强诚信教育,将人文教育与诚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力度,从而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

(二)诚信教育与示范教育相结合

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个体诚信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模仿到内化的过程。在个体的成长环境中,教师的行为和诚信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诚信行为的发生和发展。所以广大教师在诚信教育中,要做表率和楷模,加强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教师的诚信水平决定其师德高低程度。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应当以身作则,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为人师表,教师的示范教育会影响和感染受教育者。

(三)诚信教育与大众媒体传播相结合

要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形成广泛的社会评价风气,使人人真正感受到诚信光荣可敬、弄虚作假可耻的社会氛围。在学校校报、广播、网络等一切媒体能覆盖的范围内,大力宣传诚信思想,同时对诚信事迹进行表扬,对失信行为进行严历的批评以至处罚,形成一种良好的舆论导向,以至形成良好的诚信氛围,从而加强诚信教育。

(四)诚信教育与个人自我教育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外因都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任何一个行为都是通过经过外化过程而表现出来的,外化只是内化的表现。因此,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主动性和积极性,指导他们进行“自我”诚信教育,让他们自觉主动的坚守诚信,实现外在向内在、他律向自律的转化。确立正确的诚信认识,培养坚定的诚信情感,“内化”坚定的诚信意志,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

(五)诚信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

制度是秩序形成的重要基础和约束的主要途径。在诚信制度建设方面,大学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大学生信用评估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尚未建立起信用保障体系。虽然说诚信教育属道德的范畴,但如果仅仅依靠道德教育和个人的自律,这显然是不够的。高校没有建立起学生诚信档案,再加之对违反行为规范和学生手册的大学生的约束措施也不够有力。如果具有实效性的制度对失信行为进行有效的处罚,对诚信行为进行有效的保障,就会使守诚信者的“利益” 有保障,失信现象越少。所以要尽快建立健全高校诚信建设的约束机制、评价机制、赏罚机制和监管机制,使诚信有制度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宋大伟;广西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观的调查研究——“四种维度”的实证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教育部;贷款大学生毕业后两年内可先不还款[EB/OL].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2007-12-19.

[3] 叶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作者简介:

谢俊丽(1977-)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讲师 法学硕士.从事思想教育研究。

王彬(1975-)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心理咨询师.法学硕士,从事思想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诚信现象大学生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