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与传统开颅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对比

2013-09-07 09:05薛元峰严建松张源源丁俊红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7期
关键词:骨瓣开颅血肿

薛元峰 严建松 张源源 丁俊红

江苏省溧水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溧水 211200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出上升趋势。脑出血发病率、病死率、残废率和再发率均高,严重威胁到中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如果不积极的治疗,将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1]。目前脑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法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而微创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病率低等优点,迅速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的治疗。随着微创设备的日异改进及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将微创手术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2-3]。2006年5月~2012年12月本院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35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06年5月~2012年6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 31 例,年龄 30~76 岁,平均(62.5±4.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均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出血量为30~50 mL,中线偏移约0.5 cm左右。所有病例选择有严格标准,术前患者意识模糊,或者浅昏迷,双重瞳孔等大等圆,有光反应,或者稍有不等大,不选取出血量太多,深度昏迷,双侧瞳孔散大固定者。术前详细和家属沟通,根据家属的意愿选择分为微创手术组和开颅手术组,其中,微创组35例,开颅组35例。两组在患者年龄、性别和病情等临床资料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止血等治疗及对症处理。微创组:(1)在头颅CT引导下,以血肿最大层面的中心点作为靶点;(2)使用YL-I型颅内血肿穿刺针;(3)应用针形血肿粉碎器及生化酶技术 (尿激酶,每次使用20 000~30 000 U保留于血肿腔,夹管2~4 h后开放引流管);(4)血肿破入脑室系统引起脑室扩张的行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开颅手术方法:额颞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3~6个月,需要行手术修补缺损颅骨。术后所有患者进行预防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

1.3 效果评价

分别从患者术后意识、恢复状况和近期疗效3个方面对效果进行评价。其中术后意识分为清醒、嗜睡、浅度昏迷、中度昏迷和深度昏迷等5个等级。日常生活能力判定采用ADL评分,按照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分为Ⅰ~Ⅴ级。若患者完全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能够完全自理定为Ⅰ级;社会和日常生活能力部分恢复,生活能够自理定为Ⅱ级;生活部分需要帮助,拄拐仗能够行走则定为Ⅲ级;若患者卧床,但能够保持意识定为Ⅳ级;植物生存状态定为Ⅴ级。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定性资料采用率或百分比表示;两组间有效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意识状况和ADL分级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意识状况的比较

具体见表1。由表1可知,术后3 d微创组清醒、嗜睡、浅度昏迷、中度昏迷和深度昏迷的例数分别为20、5、8、2、0例;而对照组分别为 10、5、16、4、0 例。 秩和检验显示,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3 d意识的比较(n)

2.2 术后恢复状况

术后进行了3个月的随访,其中微创组植物状态(ADL5)和死亡共4例,对照组为11例,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去微创组植物状态(ADL5)和死亡病例,两组在ADL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6个月ADL评分的比较(n)

2.3 两组近期疗效的比较

治疗1个月后,微创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28/35),远高于对照组的 54.29%(19/35),卡方检验显示,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微创组具有更好的近期疗效。

3 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等临床特点,脑出血后形成的继发性脑水肿和脑内血肿可形成局限性颅内高压,甚至形成脑疝,若不及时救治,将可导致严重的后遗症或危及患者生命,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创伤[4]。因此尽早减轻颅内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发生,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目前手术是治疗脑出血的最常用的方法。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传统的开颅术和微创手术。传统的手术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以缓解颅内高压,避免脑疝的发生,虽然治疗效果比较确定,然而具有出血多、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缺点,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群,随着机体各器官的衰老和功能的退化,开颅手术常常暴露脑组织较大,给机体带来巨大的创伤,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5]。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日益成熟,微创手术在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甚至有学者提出,应将微创手术作为首选方法[6]。微创术在清除血肿时对脑组织的破坏少,同时对周边脑组织的损伤极小,能相对保持机体环境的稳定,术后脑水肿及脑损伤反应轻,对全身其他系统脏器影响不明显,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技术要求低,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住院时间短,预后佳,无需第二次手术修补缺损颅骨,特别适用在基层医院开展。因而,微创术已成为神经外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相关研究显示,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具有降低颅内压,减轻凝血酶和血红蛋白等分解产物引起的脑水肿的可能性,能够有效防止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发生,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术后的昏迷程度。

本研究将同期开展的传统开颅手术与微创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术后意识更好,微创组植物状态和死亡的发生率更低,治疗的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在以上3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一致[7-8]。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微创手术并不是万能的,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对于出血量较大,特别是已经发生脑疝的患者具有很大局限性,在临床实践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出适用于患者的最适宜方案。一般认为,若血肿量<20 mL,则更适宜内科治疗;若血肿量为30~50 mL,宜采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若血肿量较大(>50 mL),已经形成脑疝者,则实施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更好。

总之,相对于开颅手术,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患者术后意识更好,植物状态和死亡的发生率更低,有效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毛群,勾俊龙,刘宗惠.立体定向技术与脑内出血的治疗及机理研究[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10,30(6):557.

[2]张玉成,张加星,赖伟.基层医院脑出血微创手术应用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8):1172-1173.

[3]王玖飞,李明,赵刚.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2751-2753.

[4]周欣晖.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对照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3):571-572.

[5]李建华.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体会[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7):733-734.

[6]郑虎林,曹亚梅,霍龙伟.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J].河北医药,2011,33(21):3301.

[7]潘剑威,詹仁雅,童鹰.基底节脑出血微创手术和传统开颅术的疗效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5):282-284.

[8]韩战栓,王红涛,陈素娟.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与保守治疗的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9,9(1):92-94.

猜你喜欢
骨瓣开颅血肿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