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2013-09-07 08:55吴建新陈丽颖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24期
关键词:软胶囊丁苯缺血性

吴建新 陈丽颖

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神经内科,浙江杭州 310013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吴建新 陈丽颖

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神经内科,浙江杭州 310013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发病48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14 d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第1、14、28天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不良反应观察。 结果 治疗14、28 d后,治疗组、对照组的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

丁苯酞软胶囊;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多,脑血管病已然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急性发作的脑血管病中80%为缺血性的,其病残率、致死率高,因而对超早期、早期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显得极为重要。丁苯酞软胶囊为近几年最新研究开发的一种抗脑缺血药物,它能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对抗氧自由基的形成、保护线粒体正常功能,从而调节大脑能量代谢,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缩小梗死灶面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产生较佳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在临床上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6月在本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96例,发病时间在48 h内,其中,男51例,女 45 例,年龄 40~80 岁,平均(63.6±7.5)岁,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脑出血,并行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凝血四项检查;②两组病例均为40~80岁的住院患者,发病时间>6 h但<48 h,并且在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无全身严重并发症;④无全身出血倾向。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以上入选标准;②排除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并发症者;③排除患有脑部其他器质性疾病者;④排除严重痴呆、精神障碍、意识障碍的患者;⑤排除妊娠、过敏体质及不能配合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急性脑卒中的标准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脑保护剂,调控血糖、降低颅内压、调整血压等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1 g,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5 0299),2 粒,口服,3 次/d,疗程为 14 d。

1.5 疗效评定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4、28 d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NIHSS,并抽血检测血常规、血凝全套、肝肾功能指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产生;按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在治疗期间详细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4、28 d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显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率、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率。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用±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评分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28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比较(分,±s)

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NIHSS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28 d后治疗组对照组48 48 16.28±4.92 16.47±4.59 7.98±1.71*9.95±2.07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28 d后5.39±1.09*6.08±1.11 20.12±5.30 18.53±5.09 12.36±2.55*14.98±2.55 6.74±3.21*6.29±3.21

2.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28 d后,治疗组、对照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2.3 不良反应

在整个治疗疗程14 d及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者均无变态反应、脑出血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均未出现血液系统异常、肝肾功能损害。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当脑缺血发生时,脑部主要供血血管及微循环先后发生损害,脑细胞缺血、缺氧,线粒体功能障碍并诱发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肿胀死亡等一系列变化,众多机制参与了上述这些病理过程,但目前较为认可的最重要机制是自由基过度产生及其诱发的“瀑布式”级联反应。同时,缺血再灌注发生时,一氧化氮合酶催化产生过量的NO,通过介导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钙离子超载、氧化应激影响线粒体功能,导致脂质过氧化、膜功能损害及F53、Bcl-2基因表达,最终形成炎症、凋亡[1-2],因此改善缺血区的血液循环、维护线粒体功能、清除自由基成为脑梗死治疗的重要靶点。

丁苯酞软胶囊又名恩必普(NBP),是近年来研究开发应用于脑缺血临床治疗的新药,现已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并具有良好的疗效[3-4]。上述提及脑缺血后易发生再灌注损伤,丁苯酞不仅能提高脑血管内皮一氧化碳水平,并且能选择性抑制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5],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从而解除微血管痉挛,防止微栓子形成;而通过降低脑缺血组织膜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的含量,则能显著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形成[6]。

许多研究证实丁苯酞软胶囊能保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7],包括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直接途径为作用于缺血区脑线粒体,提高缺血期呼吸链复合酶Ⅳ的含量,从而改善呼吸链功能;间接途径则主要通过提高缺血小鼠脑内ATP、磷酸肌酸水平,从而显著改善缺血期ATP耗竭造成的脑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损伤[8]。

动物实验也已证实丁苯酞软胶囊对脑梗死急性缺血期能发挥独特的作用,阻断脑损伤后缺血引起的多个病理环节,包括减轻脑水肿,抗脑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9],提高脑缺血后脑的能量代谢,抑制神经细胞凋亡[10]。此外,它还能增加缺血区侧支循环,减小梗死面积,保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明显减少神经功能损伤。不仅如此,Ⅰ、Ⅱ、Ⅲ期临床研究亦表明了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包括提高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同时具备良好的安全性[11]。

本临床研究观察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整个疗程结束后,两组均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但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该临床实验中,治疗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表明丁苯酞副作用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急性期使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能改善脑缺血的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抗血小板聚集、保护线粒体正常功能,从而降低缺血所带来的神经系统损伤,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其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高,依从性佳,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Sun Y,Jin K,Child JT,et al.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ischemia induced neurogenesis[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5,25(4):485-492.

[2]Yuki S,Kogure K.The changes of LCGU and rCBF in the MCA occlusion recirculation modelin rats and the ameliotaring effect of MCI-186,anovel free radical scavenger[J].Mol Chem Neuropathol,1997,32(1-3):123-128.

[3]杨永刚,钱玉中,张建平,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39例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7,5(5):40-41.

[4]陈颂春,洪震,魏文石.丁基苯酞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的临床对照研究[J].实用全科医学,2006,4(6):632-633.

[5]Chong ZZ,Feng YP.Effects of dl-3-n-butyphalide on a rachidonic acid release and phospholipase A2 mRNA expression in cerebral cor tex after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in rats[J].Acta Pharm Sin,2000,35(8):561-565.

[6]Chong ZZ,Feng YP.Effects of dl-3-n-butyphalide on reperfusion induced lipide peroxidation following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 and su peroxide radical formation in vitro[J].J Chin Pharm Sci,1998,8(2):95-99.

[7]熊杰,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J].药学学报,2000,35(6):408-412.

[8]王永,胡为民,李光来.恩必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2):161-163.

[9]Yan CH,Feng YP,Zhang JT.Effects of dl-3-butylphthalide oil regl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in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rats[J].Aeta Pharmacol Sin,1992,19(1):1-17.

[10]Deng WB,Feng YP.Effect of dl-3-butylphthalide on brain edema in rats subjected to focal cerebral ischemia[J].Chin Med Sci J,1997,12(1):102.

[11]崔丽英,李舜伟,吕传真,等.恩必普软胶囊治疗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中心开放临床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2(3):112-115.

Effect observation of butylphthalide in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cerebral infarction

WU Jian-xin CHEN Li-yi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117th Hospital of PLA,Hangzhou 310013,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drug butylphthalid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In this parallel and controlled study,96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cerebral infarction enrolled with 48 h of onset,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Forty-eight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methods,while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butylphthalide on the former basic treatments,with a crouse of 14 days for each group.Before treatment and at the 14th,18thdays after treatment,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and the neurological fuctional deficits′s values were evaluated.ResultsAfer treatment,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NIHSS and the neurological fuctional deficit′s values between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t 14th,28thday(P<0.05).After 28 days treatment,the warkedly effectiv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Butylphthalid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cerebral infarction not only can improve neurological fuctional deficits,but aslo be effective and safety.

Butylphthalide;Acute cerebral ischemic infarction;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R743.33

A

1674-4721(2013)08(c)-0080-03

book=7,ebook=367

2013-03-22 本文编辑:郭静娟)

猜你喜欢
软胶囊丁苯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软胶囊中10种痕量元素
不同剂量大蒜油软胶囊对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风活心软胶囊的薄层鉴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