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速度对帘线钢氧化铁皮的影响

2013-09-07 07:51桂江兵夏艳花鲁修宇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帘线盘条含氧量

桂江兵 夏艳花 吴 超 周 勇 鲁修宇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研究院 湖北 武汉:430080)

氧化铁皮是影响帘线钢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氧化铁皮硬而脆,它的存在会导致钢丝表面的损伤,加剧模具的磨损,从而会影响拉丝模寿命,严重时会引起断丝。因此,在拉丝前需要清除盘条表面的氧化铁皮,尤其一些特殊用途的盘条,比如帘线钢盘条,为便于机械剥皮,对其表面氧化铁皮的厚度及成分都要求严格[1]。

1 铁的氧化物

氧化铁皮的形成是由于空气或加热炉中的氧原子(来自O2、H2O、CO2等气体)吸附在钢材表面上,并与钢中铁原子化合,生产氧化铁膜。此后铁原子和氧原子将通过膜进行扩散。

铁的氧化物有三种:FeO、Fe3O4、Fe2O3。其中氧的理论含量(重量%)分别为22.28%、27.63%和30.06%,三种氧化物的特性如下。

FeO:实际上不可能稳定的获得FeO(含氧量22.28%),通常得到的FeO含氧量较高,在23.15%-25.60%之间(据温度而异)。密度大约为5.99 t/m3,是酸中最易溶解的氧化物。

Fe3O4:晶格类型为四方晶格,呈兰黑色,具有显著的金属特性和良好的导电性。密度为5.2 t/m3,化学稳定性也较好,在酸中较少溶解。

Fe2O3:晶格类型属四方晶系,呈红棕色。当温度<1100℃时可稳定的存在,在较高温度下局部分解,而在1565℃时完全分解。密度为5.1t/m3,化学稳定性很好,在热的浓酸中也几乎不溶解。

2 帘线钢氧化铁皮的要求

目前国内外钢帘线生产企业大都采用弯曲法去除氧化铁皮,弯曲法去除氧化铁皮是利用氧化铁皮脆而延伸性小的特征。若使钢丝变形,则脆的氧化铁皮不能同时变形,最终被拉裂。

为了提高氧化铁皮的去除效果,需要正确设计弯曲辊的辊轮直径、弯曲轮的布置形式、钢丝的后处理工艺等,当然,同样重要的是合理设计盘条氧化铁皮的形貌和成分。

弯曲法去除氧化铁皮,需要氧化铁皮具有一定的厚度和结构,对于帘线钢来说,理想的氧化铁皮如图1所示,由FeO和Fe3O4组成,厚度在6μm-14μm之间,其中FeO的厚度约占整个氧化铁皮厚度的80%,并处在Fe基体与Fe3O4之间。

理想的氧化铁皮经弯曲辊弯曲时成块脱落,如图2所示,酸洗后,钢丝表面清洁,残留物少,见图3。

3 帘线钢氧化铁皮的形成

一般来说,盘条表面最终氧化铁皮由三种因素决定:第一,加热工艺。在加热炉中,由于钢坯高温下与氧接触,表面形成一层很厚的氧化铁皮,称为一次氧化铁皮,由安装在加热炉出口附近的高压水除鳞机将其去除,因此一次氧化铁皮对最终氧化铁皮影响较小。第二,轧制工艺。铸坯经除鳞机除鳞后,进入粗轧机、中轧机以及精轧机轧制,由于温度较高,表面仍继续氧化,生成二次氧化铁皮,二次氧化铁皮可由轧机剥离或由二次除鳞机出除,因此,二次氧化铁皮对最终氧化铁皮的影响也较小。第三,精轧后的冷却工艺。盘条精轧后温度仍较高,会生成三次氧化铁皮。三次氧化铁皮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进一步生长并发生结构转变,形成最终的氧化铁皮保留在盘条表面。由此可见,精轧后的冷却工艺是影响盘条最终氧化铁皮的主要因素。

图1 理想的氧化铁皮

图2 脱落的氧化铁皮

图3 酸洗后表面清洁的钢丝

为了找到帘线钢82A(化学成分范围见表1)精轧后冷却速度与氧化铁皮形貌、成分之间的关系,对斯太尔摩冷却工艺进行了调整,结果见表2。

表1 帘线钢82A化学成分范围(wt%)

表2 冷却工艺调整

图4 疏松的氧化铁皮

图5 疏松氧化铁皮的结构

图6 致密的氧化铁皮

图7 致密氧化铁皮的结构

可见,冷却速度为9.0℃/s时,生成的氧化铁皮较疏松,容易脱落,盘条表面容易形成斑点,Fe3O4层约占整个厚度层的67%。而冷却速度为12.5℃/s时,生成的氧化铁皮较致密、且不易脱落,盘条表面较光滑,Fe3O4层约占整个厚度层的20%。

4 分析

钢在冷却过程中发生氧化,由于是从较高的温度开始反应,所以铁的表面首先是生成含氧量较低的FeO,进一步氧化则在表面依次生成Fe3O4和Fe2O3(因为FeO的含氧量最低,所以最容易首先生成,其次生成Fe3O4,最后生成Fe2O3)。FeO最为致密,其次是Fe3O4,而Fe2O3则比较松脆易脱落。钢在高温氧化过程中,前期氧化速度很快(因为高温时氧的活性很高,同时又能与钢表面充分接触),此时主要生成FeO,随后由于形成了氧化铁皮,氧化铁皮阻止了氧与钢表面的充分接触,起到了保护作用,氧化速度逐步降低,到后期氧化速度很慢,甚至不能进一步氧化钢基体。当氧不能进一步氧化钢基体时,空气中多余的氧将会氧化表面的FeO,生成Fe3O4,导致氧化铁皮中FeO的厚度减小,而Fe3O4的厚度增加,当Fe3O4的厚度达到一定值时,同样由于保护层的作用,氧很难进一步与FeO反应生成Fe3O4,当氧不能氧化FeO时,空气中多余的氧又会与表面的Fe3O4反应,生成Fe2O3。由此可见,理论上,氧化铁皮应该由3部分组成,靠近钢基体的一层为FeO层,靠近钢表面的一层为Fe2O3层,夹在两层之间的为Fe3O4层。但由于Fe2O3很松脆容易脱落,因此,生产时大多在现场已经脱落,取样测量时,得到的氧化铁皮总厚度实际上是FeO与Fe3O4的厚度。

一定条件下,氧化铁皮中FeO、Fe3O4、Fe2O3三层的总厚度是一定的。当冷却速度较快时,钢在高温阶段停留的时间就比较短,FeO进一步氧化生成Fe3O4的量就比较少,同样,Fe3O4进一步氧化生成Fe2O3的量也比较少,因此,快速冷却时,最终氧化铁皮中FeO的含量就比较高,而Fe2O3的含量就比较少,Fe2O3的含量少,氧化铁皮脱落的就少,所以检测到的氧化铁皮总厚度(实际是FeO和Fe3O4的厚度)就厚。由于快速冷却时氧化铁皮大量是FeO,所以,氧化铁皮比较致密,不易脱落。反之,慢速冷却时,FeO含量低,Fe2O3含量高,检测到的氧化铁皮总厚度(实际是FeO和Fe3O4的厚度)就薄,氧化铁皮容易脱落,导致形成斑点状[2-3]。

5 结论

(1)盘条表面最终氧化铁皮由三种因素决定,加热工艺轧制工艺以及精轧后的冷却工艺,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精轧后的冷却工艺。

(2)帘线钢82A 精轧后冷却速度为9.0℃/s时,生成的氧化铁皮较疏松,容易脱落,盘条表面容易形成斑点,Fe3O4层约占整个厚度层的67%。而冷却速度为12.5℃/s时,生成的氧化铁皮较致密、且不易脱落,盘条表面较光滑,Fe3O4层约占整个厚度层的20%。

[1]李玉华等.80钢盘条氧化皮形貌及其厚度的计算[J].物理测试,2006,(9):42-43.

[2]袁武华,王 峰.控冷工艺对热轧盘条氧化皮耐腐蚀性的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51-56.

[3]潘 燕.冷却工艺对普碳线材氧化铁皮生成的影响[J].轧钢,1990,(5):21-25.

猜你喜欢
帘线盘条含氧量
4+3×0.33ST钢丝帘线在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中的应用及压延工艺探讨
SWRH82B热轧盘条心部异常网状渗碳体组织分析及改善措施
浅谈热水锅炉运行含氧量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锦纶帘线封隔器胶筒工作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一种新型烟气含氧量闭环动态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研制和应用
攀钢金属制品公司成功开发预应力钢绞线用盘条新品
除氧器含氧量超标原因分析与调整
中高碳钢盘条磷化吊具的设计
环氧化天然橡胶和偶联剂Si69对芳纶帘线与天然橡胶粘合性能的影响
动态疲劳对钢丝帘线/橡胶粘合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