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聋从三焦经论治初探

2013-09-08 01:45周雅婷何扬子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灵枢经脉腧穴

周雅婷,何扬子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 510630)

耳鸣是指病者自觉耳内有鸣响的感觉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1]。《诸病源候论·耳病诸候》曰:“耳鸣不止,则变成聋。”《寿世保元·耳病》曰:“凡是有聋者,势必耳鸣。”可见耳鸣耳聋两者常常相随出现,故本文把两者一并论述。

在临床上针灸医生治疗耳鸣耳聋并非依据“肾开窍于耳”,从肾经入手治疗,而是多从手少阳三焦经取穴,并取得较好的疗效。为什么耳鸣耳聋要从三焦经论治?本文试追根溯源,从《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难经》等古籍中获得理论依据,然后通过文献统计量化分析古今耳鸣耳聋临床治疗的取穴趋势,最后再从实验研究成果寻找三焦经与耳存在特定联系的佐证。

1 理论基础

1.1 三焦经循行与耳窍直接相连

《灵枢·经脉》曰:“三焦手少阳之脉……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此处不仅直接阐明手少阳三焦经脉过于耳,而且三焦经病,首言耳聋,说明耳窍与手少阳经的关系非常密切。《灵枢·厥病》载:“耳鸣,取耳前动脉。”明代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对这段经文的解释是:“有耳鸣者,取耳中动脉,即耳门穴,系手少阳三焦经。”因此在临床中治疗耳鸣耳聋常取耳门穴,此为三焦经穴位,取“经络所过,主治所及”之意。此外,耳的功能要正常运行,有赖于气血津液的濡养,而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依靠三焦经,故《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手少阳之上,血气盛则眉美以长,耳色美;血气皆少则耳焦恶色。”此外,清代张璐《张氏医通》指出:“耳疹属少阳三焦”,认为耳内外起红疹,称为耳疹,应该从少阳三焦进行辨证论治。

1.2 三焦功能与耳听力关系密切

1.2.1 三焦主持诸气 《难经·三十八难》载:三焦“主持诸气”,明确指出了三焦具有调节诸气的功能。气的运行有赖于三焦的调节,如果三焦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气不能上达,则致气陷,《灵枢·口问》曰:“故上气不足……耳为之苦鸣”,此处明言气陷可致耳鸣。肝气疏泄失常,气机郁结,不能调达,气机运行不畅,也可致耳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甚则耳鸣眩转。”《吕氏春秋·尽数》曰:“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处耳则为挶为聋”,故气郁可致耳聋。气不能调达于周身,故可致耳聋,《景岳全书·耳证》曰:“耳聋证,总因气闭不通耳”,又曰:“气闭者,多因肝胆气逆,其证非虚非火,或恚怒,或因忧郁,气有所结而然。”肝胆气机逆乱,不循常道,耳窍被扰,故气闭可致耳聋。《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病者……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肝主升发,肝气升之太过,发为头痛、耳聋、颊肿,故气逆可致耳聋。三焦主持诸气的功能失常则致气陷、气郁、气闭、气逆,故发为耳鸣耳聋。正如《灵枢·经脉》中“三焦手少阳之脉……是主气所生病者”所说,气机运行不畅,三焦的功能失常,则致耳鸣耳聋等三焦经上的病变。

1.2.2 三焦是水液运行的通路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又《灵枢·本输》曰:“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明确指出三焦是水液运行的通路。三焦的通路不畅则出现腹胀、小便不利等症候,《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即为胀。”水液运行不畅,必定会影响肾主水的功能,进而通过“肾开窍于耳”,影响听力,发为耳鸣耳聋。

2 文献研究

2.1 《针灸甲乙经》治疗耳鸣耳聋三焦经穴最多

徐彦龙[2]通过计算机对《针灸甲乙经》进行检索,结果显示其治疗耳鸣耳聋的腧穴共41个,通过分析41穴所属经脉发现,三焦经11穴、小肠经10穴、胆经8穴、大肠经5穴,胃经与心包经各2穴,督脉与肺经、肾经各1穴。从以上数据可看出三焦经穴最多。更值得一提的是三焦经穴总共才23个,说明三焦经多数腧穴都能治耳鸣耳聋。

2.2 唐代以下10部古籍治疗耳鸣耳聋三焦经穴位居前三

万文蓉[3]对唐代以下包括《千金要方》、《针灸大全》、《针灸大成》、《针灸资生经》、《针灸全生》、《针灸逢源》、《秘传杨敬斋针灸全书》、《普济方》和《医学纲目》等10部古籍,一共16个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的处方进行统计,其中涉及9条经脉,77个穴位,手少阳三焦经在9条经脉中处于前三的领先地位。说明三焦经是医家在治疗耳鸣耳聋是选穴的主要经脉,难怪三焦经有“耳脉”之称。

2.3 古籍及现代文献治疗耳鸣耳聋三焦经均处于高频次

杜万银[4]对《中华医典》涉及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的31部中医古籍及1949至2010年国内涉及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的181篇文献进行统计,得出古今治疗耳鸣耳聋的穴位在十四经分布见表1、表2。

表1 腧穴个数分布经脉表

表2 腧穴频数分布经脉表 次

由表1可见历代医家治疗耳鸣耳聋选取的经脉主要集中在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经与足少阳经穴位都为24穴,但腧穴总数手少阳经仅23穴,足少阳经为44穴,显然手少阳经穴位应用机会明显高于足少阳经。也就是说在临床上医家选穴时更偏重于手少阳经。

由表1结合表2可知手少阳经现代文献腧穴个数比古籍减少,但现代文献腧穴的频次却比古籍增加,说明现代医家并没有轻视手少阳三焦经,反而更加重视,在不断的临床应用中发现某4个穴位可能疗效不好或取穴不方便被淘汰,说明医家取穴的范围更集中,相对固定在手少阳经上的翳风、耳门、中渚、外关等10个腧穴。

3 实验研究

3.1 三焦经与耳存在某种特殊联系

为了证实三焦经与耳的存在联系,不少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姜松林等[5]观察针刺外关穴对家兔耳温的影响,把11只家兔放到固定箱中,待耳温稳定后进行针刺干预,观察耳温的变化。发现针刺外关穴后耳温降低者有4例,耳温升高者有6例,无反应者1例。某些家兔的耳温降低,某些升高,这或许和家兔的体质有关系,正好说明了腧穴的双向调节作用。其中1例无反应,有可能是这只家兔对经络的感传不敏感。总的来说,针刺三焦经外关穴能使大部分家兔耳温出现变化,说明三焦经与耳存在某些特殊联系。

3.2 三焦经穴有改善听力作用

付平等[6]将60只豚鼠以每组12只分为正常组、对照组、针刺A组、针刺B组和针刺C组。对照组、针刺A、B、C组建立庆大霉素药物中毒性听力损害模型,针刺组在造模的同时进行针刺:针刺A组针刺翳风,针刺B组针刺耳门,针刺C组针刺中渚。正常组则仅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各组保持相同饲养条件,连续20天。耳毒性药物能明显损害豚鼠听力,提高ABR阈值,故以ABR阈值来衡量听力的恢复程度。对5组豚鼠中的每只豚鼠两耳分别于实验前后进行ABR阈值的测试。实验前各组间ABR阈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后,对照组,针刺A、B、C组ABR阈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但针刺 A、B、C组ABR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针刺三焦经的翳风、耳门、中渚穴均可以降低ABR阈值,减轻庆大霉素的耳毒性,改善听力,实验结果表明三焦经穴可治疗耳聋。

4 结语

综上所述,耳鸣耳聋从三焦经论治有理论、文献和实验依据。三焦经与耳鸣耳聋的关系密切,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针灸治疗耳鸣耳聋可以首选手少阳三焦经,再按辨证论治进行加减。另外三焦不但“主持诸气”运行,还是水液运化的通路,笔者设想是否可以从三焦功能入手,通过调节三焦气机的运行及三焦水液的运化来治疗耳鸣耳聋,为耳鸣耳聋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有待今后临床上进一步探索。

[1]王德鉴,王士贞.中医耳鼻喉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

[2]徐彦龙.《针灸甲乙经》治疗耳鸣耳聋的特点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2):49 -50

[3]万文蓉.古籍文献针灸治疗耳鸣处方特点探析[J].江西中医学院报,2003,15(4):38 -41

[4]杜万银.古今文献中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的处方整理及取穴规律的研究[D].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

[5]姜松林,于滨,王新梅,等.手少阳三焦经传导途径的探讨[J].中医药学报,1978(1):7-14

[6]付平,滕秀英,徐敏,等.针刺三焦经腧穴对庆大霉素中毒性听力损害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4,21(4):52-53

猜你喜欢
灵枢经脉腧穴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从出土经脉类文献看手三阳脉的循行与证候演变❋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旅途止泻按脾腧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采采卷耳
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