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消费 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心剂”

2013-09-08 01:27邬雪艳
通信世界 2013年16期
关键词:服务业消费信息

本刊记者 | 邬雪艳

近日,继4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将下一阶段国家宏观调控重点在经济增速上,继续扩内需,完善消费政策,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发展服务业,并明确提出要开发和培育信息消费、医疗、养老、文化等新的消费热点后,“信息消费”再次成为目前经济发展的关键词。

5月底,工信部部长苗圩赴浙江省进行了信息消费专题调研,他指出,信息消费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要高度重视信息消费的作用,用信息消费拉动内需扩大、经济增长;并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育发展信息消费。

随后,工信部等相关领导陆续在不同场合就“信息消费”做出了重要指示,并在业界引起热烈关注。

信息消费与两化融合相统一

谈“信息消费”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信息消费的内涵有哪些?

通常意义上,我们认为“信息消费”就是社会信息生产和交流过程的延续,是信息消费者获取信息、认知信息内容和再生信息等基本环节所构成的社会活动。狭义的信息消费以净信息产品、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广义的信息消费对象还包括信息含量相当大的产品和服务。

对此,中国信息经济协会理事长杨培芳表示:“‘信息消费’并不是一个新词,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强调‘信息消费’和‘信息生产力’,‘信息消费’实际是目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生产力是适应了小农分散化的生产方式,工业时代的生产力是适应了大机器集中化的生产方式,信息生产力则更适应网络化的协同生产方式。”他还强调,发展“信息经济”,用信息生产力来改造传统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就产生了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新型产业,而这又与我国发展“新四化”的战略目标相统一。

东软集团副总裁兼电信事业部总经理刘宁宁也认为“信息”的内涵在最近几年,特别是在近五年发生了重大变化,“信息消费”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目前我们谈“信息”更多地是传统IT界或者通信界所理解的泛化信息而非技术名词;或者说是传统信息概念之上的上层建筑层次,而不再是局限在信息生产、信息传输、信息转化等基础层次。因此,从信息的上层建筑层面上去看信息消费将是主动、能动的,而不是如今的被动消费或无意识消费。

“现在明确提‘信息消费’其实也暗示着国家开始从战略高度审视、管控、生产信息,恰好与智慧建设、两化融合相益得彰”,刘宁宁表示。

信息消费是拉动内需的主动力

经过近20年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品和服务正推动信息消费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同时,信息消费也逐渐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7.7%,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之后,同比增长10.8%,比去年全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但在此总体经济发展和消费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以智能终端产品销售、电信及互联网接入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为主的直接信息消费仍保持着一定规模的增长。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电信完成业务收入增长9.1%,3G移动电话用户新增4446万户,达到2.77亿户;光纤入户覆盖家庭超过了1亿户,物联网应用累计也超过了2400万户;手机和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也增长比较快,分别增长19.9%和11.5%;电子商务交易规模2.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45%。

信息消费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拉动力由此可见,同时,其间接影响和对其它产业的经济拉动作用则更深远,据工信部统计,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

杨培芳也认为,目前社会发展中一刻也离不开物、能、信息这三种基础资源,如果消费信息不足,就会过多地消耗物、能资源;反之物耗、能耗就会下降。在这三大资源之间存在着某种置换关系,有研究数据表明,信息化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资本贡献的1.6倍,是劳动投入贡献的4.5倍,我国单位GDP的信息消耗每增长10%,单位GDP能耗降低1.8%,物耗降低1.4%。他强调,纵观全球经济发展,中国在工业生产中一直存在加工精度和材料提纯度这两大致命伤;而信息时代,由于最重要的不再是加工和提纯,而是芯片设计、软件和宽带网络云服务等,对此,中国恰有后发优势。

信息消费助力传统产业转型

正如前文所述,“信息”的价值不仅仅是在信息生产、信息传输、信息转化等基础层次所产生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其对产业转型的贡献,包括传统产业与信息融合而产生的新兴产业和新型消费。智慧农业、智慧交通、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初见成效,信息消费与服务业的融合更是进一步实现了信息“增值”,快速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信息’将作为未来重要的生产资料要素而成为国家基础和国家战略资源,但仅仅拥有资源还不够,应该把它变成可消费的产品,而这种消费与传统的实体消费又有本质差别,它应具备虚实结合、精神与物质结合的全新特点,而这将促进消费的升级。刘宁宁认为,从这个角度看就更能理解信息消费的巨大力量,它将成为推动我国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杨培芳则对记者就信息消费和服务业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他表示:“我非常赞同李克强总理‘把服务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讲话中的观点,这是国际发展大趋势,工业时代是靠制造业推动服务业的发展,但如今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这个时代需要通过服务业拉动制造业的发展。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和工业生产总值不到30%,70%以上都来自于服务业。目前在我国,服务业中信息服务占绝对主流,但这还远远不够。”

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在不久前也表示:下一步,我国将继续推动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我国具有完备产业体系这一优势,深入挖掘行业特色应用和细分市场,加快工业软件发展和安全可靠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培育壮大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应用、系统和整机带动软硬件发展,更好地支撑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同时,顺应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创新趋势,着力推进智能语音、移动智能终端等对信息消费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电子商务及大数据等新型服务业态。

营造消费大环境需先解决三个瓶颈

“信息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已毋庸置疑,但是要想营造信息消费的大环境,还需先解决三个瓶颈。

首先是观点的转变。就像杨培芳所说的,“信息消费”不是一个新词,但是直到现在才被高度重视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它若要被更多的人理解,还需要时间。刘宁宁也认为,信息消费应至少包括纯粹的“信息”消费,而要想让传统行业理解消费的信息化恐怕还需假以时日。并且,“信息”和“消费”这两个概念并不是简单的放在一起就可以了,他们的联姻将产生非常多的问题和机会,“信息消费”也不能套用我们所熟悉的实体经济的消费概念,以前的消费理论和模型几乎都需要重新审视。而目前我国在这个领域几乎空白,其主要原因在于信息的使用太过功利化,这点从国内成功的互联网企业的模式无一不是模仿、拷贝发达国家的模型上就可见一斑,也正是基于此,目前国家提倡信息消费也具备“信息创新”的宏观战略考虑。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育发展信息消费。具体到措施上,一要贯彻落实扩大内需的长期战略方针,把培育发展信息消费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抓紧抓好;二要进一步研究明确信息消费类别和范围,要选择好重点领域,既要关注直接的信息产品类消费和信息服务类消费,也要重视通过信息技术平台间接实现的居民消费;三要推动制定和出台扩大信息消费的政策措施,出台一些扶持政策措施,通过政策支持、营造环境,不断激发出企业的动力、活力和创造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苗圩

其次,要挖掘“信息”的价值,使之商品化。“目前我们谈的‘信息消费’严格意义上讲还不是真正‘消费’的意义,因为消费意味着使用者有真正的需求,而‘需要’不等于‘需求’,未来真正的‘信息消费’将更多的聚焦于需求,而用户也将把虚拟的信息等同于‘实体’产品。”刘宁宁表示,信息作为商品和服务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目前,我们拥有数不清的信息,但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却不是很多,为了实现信息消费,就需要在广博的信息中提炼出能够成为商品或服务的信息,而这类似石油勘探、钻取、冶炼的过程,其实操作并不容易。

第三,信息消费是信息的上层建筑问题,所以考虑信息消费要从更高的层面去审视,要有体系思维的方法,包括技术体系、运营体系、管控系统、诚信体系、社会系统等方面,否则将引起诸多问题。刘宁宁认为,国家应该有专门的组织从上层建筑的战略层面来组织信息消费社会的构建,相应的法律、法规都应该及时出台和局部实践,譬如网商税务的问题,就应马上局部实践,并在实践中逐步修正,这是因为信息化的社会是一个小惯性系统(这与传统社会有本质的区别),非常容易产生巨大的消极作用,而去弥补则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凡涉及到根本原则的问题就应该快速实践,而无必要过多地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避免出现太多的负面效应。”

猜你喜欢
服务业消费信息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40年消费流变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订阅信息
新消费ABC
展会信息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