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是一面镜子——2013全国两会记者提问观察

2013-09-10 03:07王清颖
中国记者 2013年4期
关键词:赵启正招待会李克强

□ 文/王清颖

提问是一面镜子
——2013全国两会记者提问观察

□ 文/王清颖

□ 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副总理张高丽、刘延东、汪洋、马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李鑫/摄)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我曾就记者如何提问,独家专访了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后撰文《提问,记者开口就见的基本功》(刊发于《中国记者》2012年第4期)。一年过去了,当我再次采访全国两会时,赵启正曾坦言的那些记者提问的问题依旧存在。而记者在提问过程中所暴露的其他问题更值得深思。

镜子一:你的问题是认真准备的吗?是否过于宏大?

赵启正去年曾坦言:“开一个成功的发布会不是只靠新闻发言人就能够完成的,而是要靠新闻发言人和记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好,没有有意义的问题,就没有有意义的回答。记者们的问题决定着整个发布会的纲要,你说记者的作用有多大?所以,记者是不是也应该下工夫准备新闻发布会的提问呢?我想回答是肯定的。”

3月17日,广受瞩目的李克强总理记者招待会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召开。作为出席记者之一,亲历了整场发布会记者的提问和总理的回答。个人感觉,整场记者招待会,总理的回答要好于记者的提问。这个感觉在会后与同行的交流中得到了普遍认同。

随后,在新浪微博中,网友自制了一幅名为《网民盘点提问总理的记者》图表,将11位记者的照片和现场提问予以展示,并在图表中分别标注11个表情符号,直接为提问记者“打分”。

从图表中可以清楚地发现,网友就“您从最基层到最高层的个人情怀是什么?”和“您的施政目标是什么?”均贴上了痛苦的表情符号。

犹记得,当时现场曾就这两个问题发出过全场性的窃窃私语。而李克强总理也直言这两个问题:“你提的问题太大了。”

一些媒体人也在新浪微博中表达了看法。@闾丘露薇:“做记者提问有两个技巧:一是对事件的理解度,二是记者把自己放的位置。你只是一个提问者,你不必要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太低或者太高。姿态放得不对,都阻碍了你获取想要信息的机会。”@张亮:“做过八年记者,一点经验之谈:问题一定是有提问对象的;问题一定要基于真实的好奇心,不要为了提问而提问,不要为了炫耀自己的学识而提问,不要不走脑子就提问,而是你对一件事有真的好奇;好问题是连续的;提问是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关键部分。”@陈朝华:“一位说话实在的新总理,衬托出那些习惯宏大提问的记者的虚妄。”

赵启正曾说他像高考一样准备新闻发布会。因此,他认为从记者的提问可以看出是不是认真做功课了,并感言:“发布会上问到的问题只有十几个,那么辛苦地准备,你后悔吗?想一想数学高考你准备了多久?最后可能就考十几道题,而你此前至少要做几百道题,你说你后悔吗?这是一个道理。”

此次,在李克强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上,因某些记者语态的夸张,一度遭到网友的“吐槽”。

@墨米与众安金:“红衣女记者的提问戏份太过,华而不实,矫情装嗲放电更

镜子二:提问到底是场个人秀?还是对新闻的尊重?

在“7·23甬温动车事故”的新闻发布会上,温州当地的一个记者问温家宝总理:“您曾在多个场合赞扬过温州人民的创业精神,这次温州人民展现了创业之外的另一面,温州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以高度的大局观念积极地投入救援,事故发生当晚很多村民自动抢险,还有很多人主动献血,您对温州人在救援中的表现如何评价?”当时这个自问自答的问题曾一度引发争议。赵启正对此的评价:“这么一个悲痛的时刻,助人为乐却成了记者讨赏的机会。”是严重犯错。”@张旻Doris:“角度也要分场合,在两会的总理记者会上用这么宝贵的时间提问个人奋斗史……让一堆拿不到机会问各种民生问题的记者民众情何以堪。”央视张泉灵也在新浪微博中发出:“我觉得媒体自己再不改语态,要跟不上趟儿了”的叹息。

▲ 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副总理张高丽、刘延东、汪洋、马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这是李克强向记者挥手致意。(姚大伟/摄)

很快,一些专业机构和媒体人也在新浪微博对此做出了评价。@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今日新总理记者招待会,微博上很多人吐槽某些记者提问不专业,并引发对媒体语态和记者专业水准的反思。我们必须承认,本来应该替读者或观众发问的记者,有时并没有提出好问题,尽到职业的责任。我问故我在,记者需反思。”@仲达文:“新闻人的素养就是表现在提问上:指向性强,落点准,提出的问题不管在新闻性、关注度、代表性上有足够的支撑力,如果能在大场合和大人物面前,再能有合适的语言方式和神情,你就是个大记者。红楼梦里说过了: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去年,赵启正在接受本刊专访时曾说:“记者问得尖锐,我才可以答得漂亮,就好像打乒乓球,来的是好球,我回球才能好。我想,发言人和记者有时比教师的责任还大,教师说错了,影响三五十个学生,而发布会则会影响千万受众,并且影响波及国内外。”

镜子三:拦访提问,拦住的是新闻?还是别的?

今年两会期间,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入场途中被一位女记者拦截,商务部部长陈德铭、铁道部部长盛光祖、住建部部长姜伟新等均被这位女记者拦截。一天之内,在人民大会堂,她拦下了10位共和国部长,如此“业绩”,让这名女记者赢得了“拦部姐”的名号,爆红网络。

其实,每年两会,记者们为了能采访到“硬”新闻,为了能拿到“重要观点”,绞尽脑汁,花招不断。而拦访更成为很多记者的“家常便饭”。这让我们在感叹新闻从业竞争激烈的同时,也为媒体能否获得更多畅通的信息渠道而焦虑。因此,“拦部姐”的出现在大家肯定她大胆出击的同时,也为她是否获得了有价值的新闻而捏把汗。同时,拦访是否能问到“点子上”也成为舆论关心的话题。

而她较随意的穿着,也成为网友调侃的话题,新浪微博中@林间草屋说:“如此重要的会议,如此庄重的会议场所——人民大会堂,外国记者且穿着严肃,‘拦部姐’的穿衣着实令人沮丧。”

猜你喜欢
赵启正招待会李克强
李克强在甘肃考察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李克强在江西考察
赵启正 :一生讲述中国故事
赵启正:一生讲述中国故事
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蛇开记者招待会啦!
侧记 赵启正坦言 :善待记者
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