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探索“网上支付信息化”

2013-09-10 06:45陈翼宓詠
中国教育网络 2013年10期
关键词:网上支付复旦大学日志

文/陈翼 宓詠

随着复旦大学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逐步推进,在2007年前后,少数有前瞻性的业务部门开始提出网上支付的需求。在此之前,学校收费方式主要有四种:银行卡扣款、银行账户转账、校园卡支付和现金支付。银行卡扣款主要用于全日制学生缴纳学费、住宿费,使用范围有很大局限性,且受到银行业监管的约束,存在银行卡扣款是否合理授权方面的隐患;银行账户转账存在对账工作量大、收费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校园卡主要用于校内师生的小额消费,很多使用场景都不适用,且存在资金二次转账的问题;现金方式则存在人工工作量大、安全隐患多、排队时间长、收费信息无法共享等问题。

网上支付则与传统的收费方式有很大不同,优势非常明显。一方面,网上支付避免了银行卡扣款、银行账户转账、现金等方式的弊端,基本不受时间、地点、额度等限制,用户使用方便;另一方面,网上支付与现有信息系统容易整合,整个支付流程信息齐全,便于后期管理,保证信息传递及时准确,与校园信息化的建设目标非常一致。

建设试点

2008~2009年,复旦大学财务管理部门和信息化部门共同决定启动网上支付的试点工作。在2年的博士生招生网上报名交费和1年的本科自主招生网上报名业务中,共有近2万人次通过网上支付方式完成交费,总体来看用户接受程度较高,系统运行也比较稳定。随着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越来越多的收费业务都提出实现网上支付,需求越来越迫切。

但在试点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实际问题。一方面,学校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之间无法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且受制于交易手续费用等问题,无法实现共赢;另一方面,试点系统的网上支付接口都是定制开发,周期较长、成本较高,无法快速移植,很难应对学校的各类业务快速增长的需求。

为此,复旦大学于2010年提出建立“网上支付信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全面实现学校各项收费业务的信息化。

建设目标

“网上支付信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不是简单实现个别应用系统网上支付,而是要逐步实现全校支付业务的整体信息化,要保证支付通道安全稳定、技术开发快速高效、实施推广简便易用、以及后续的统计信息详实有效。复旦大学于2010年2月决定建设统一的“收费服务管理平台”(以下简称“收费平台”),主要用于实现全校范围内各项收费业务管理,并提供基于网上银行的7×24小时在线支付服务,同时能满足英文界面的国际卡跨国支付需求。平台主要功能包括收费项目管理、收费名单维护、网上支付、自动对账、退款管理、应用系统接口、票据打印、日志查询等。具体来说,收费平台要实现以下技术目标:

1.财务管理部门在平台上完成管理功能,包括收费项目设置、收费流水查询统计、退款处理、票据打印等;

2.业务部门在平台上完成相应管理功能,包括收费名单导入、收费时间设置等;

图1 收费平台系统架构

3.用户在平台上完成国内卡/国际卡的网上支付,并可实时接收支付成功信息、查看支付记录等;

4.平台与指定的“第三方支付”对接,实现自动交易对账和划款对账;

5.平台提供应用系统接入的标准接口,校内各应用系统只与平台对接,不再直接与“第三方支付”对接,应用系统与平台实现自动交易对账;

6.对还没有校内应用系统的收费业务,平台提供直接设置收费项目、导入名单数据等功能;

7.平台提供完善的日志记录,包括登录日志、支付交易日志、名单变更日志、业务系统接入日志、数据库日志、警报日志、错误日志等;

8.用户通过银行卡扣款、银行账户转账、现金等方式的支付结果也在平台中保存,成为财务管理部门与用户信息交互的窗口。

“收费服务管理平台”定位为信息化校园应用与服务的基础平台,因此对平台的稳定性、安全性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时要满足高峰时期大并发量的支付交易及对账。收费平台提供的应用系统接入接口,也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标准化接口,可以让任何应用系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安全可靠接入。

技术方案

“收费服务管理平台”的技术架构与一般应用系统基本一致。运行环境由HTTP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集群和数据库服务器组成,利用防火墙等安全工具确保安全性;通过统一身份认证(UIS)和校园服务门户(Portal),给校内用户提供方便友好的登录方式;考虑到部分付费业务面向校外用户,同时提供支付码作为一次性入口以方便使用;通过共享数据库接口获取校内数据;通过第三方支付接口连通支付通道。图1为收费平台系统架构图。

图3 收费平台的集成支付方式

收费平台的第三方支付接口由支付公司提供,一般是标准化的,本文不再赘述。收费平台的技术实现核心是通用化支付模式和应用系统标准接口。下面做一些详细分析:

1.通用化支付模式

为了实现最大程度的通用化支付模式,收费平台在系统设计时分为两种基本支付方式,即“简单支付方式”和“集成支付方式”。

“简单支付方式”仅用来实现单纯的支付功能,不和其他业务流程关联。主要功能包括:财务处在平台中定义收费项目,业务部门把需要付费的人员信息和金额直接导入平台,用户登录平台完成付费,财务处和业务部门查询、统计、导出收费结果。这样的“简单支付方式”使用方便、操作灵活、管理成本很低。

图2为“简单支付方式”的简要流程图。其中的“银行”指的是“第三方支付”支持的发卡银行或金融机构,不与学校直接发生关系。实线表示收费平台相关的信息流,第三方支付反馈的成功或失败信息作为支付交易结果;虚线表示收费平台之外的信息流和资金流。

从图2可以看出:一方面,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之间的信息流由银行系统来保障,学校不必承担风险;另一方面,资金流与信息流完全分离,资金直接进入财务处在银行的托管账户,收费平台并不直接接触资金流,这样可以充分保障资金安全。另外,收费平台、第三方支付、发卡银行、托管银行之间都有对账,进一步巩固了支付交易的安全。

当然,学校很多业务已有应用系统支撑,收费只是相关业务流程中的一个环节。比如招生报名已有应用系统,符合一定要求的考生可以进入付费流程,付费完成后再继续接下来的流程。如果使用前述的“简单支付方式”,用户再到独立的收费平台完成付费,会降低原有应用系统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用户操作不方便,容易产生问题。因此需要考虑把学校现有的(包括未来的)应用系统和“收费平台”集成起来,实现“集成支付方式”。用户仍像原来一样在应用系统中完成所有操作,付费时跳转到收费平台,付费完成后再跳回应用系统。

图3为“集成支付方式”的简要流程图。此图可以看作两部分:左边的“收费平台”背后是若干个应用系统,右边与“简单支付方式”一致,主要实现支付功能。在这种方式中,“收费平台”是应用系统和支付通道的桥梁,真正体现了其在信息化校园中的基础地位。

图4 应用系统与收费平台信息交互方式

2.应用系统标准接口

收费平台提供应用系统接入的标准接口是“集成支付方式”实现的关键。图4是应用系统通过两次握手方式和收费平台进行信息交互的示意图。具体来说,第一次握手是用户通过浏览器发送支付请求,应用系统通过接口向收费平台请求生成订单,收费平台把生成的好的订单信息通过接口反馈给应用系统,应用系统再生成支付链接给用户的浏览器;第二次握手是用户通过浏览器的链接直接发起支付请求,收费平台生成付费页面给用户。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实现应用系统与收费平台的标准接口。

实施过程

“收费服务管理平台”的建设,从技术上保证了“网上支付信息化”的可行性。但仅有收费平台还不足以推动网上支付的实施工作。根据网上支付试点工作经验,选择合作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公司也非常关键。2010年,复旦大学经过多方考察,选定了“网上支付信息化”的主要合作方及资金托管银行,并由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签约、规避资金风险,且由财务处与银行直接协商交易费用承担事宜,实现多方共赢。在此基础上,复旦大学和合作银行共同选定了一家首批获得央行颁发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作为国内银行卡支付的通道提供商、以及国际支付的通道提供商,由此形成了一个安全稳定、互利共赢的“校银企”合作模式。

复旦大学“收费服务管理平台”从2010年8月开始试运行,初期主要面向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外国留学生学费和住宿费网上支付,并通过校外访问方式开通了上海市东北片高校跨校辅修学费网上支付,后续又逐步开通专业学位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研究生学费、上海市大学生城镇居民医保费网上支付,并通过应用系统接入方式逐步开通了本科/硕士/博士/留学生招生报名考试费、夜大学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学费、国家外语四六级/计算机考试报名费、教材预订费、国际会议注册费、校园卡充值等的网上支付。主要用户包括本校学生及家长、外校学生、考生以及其他校外人员。

从2010年8月到2013年8月,复旦大学“收费服务管理平台”连续稳定运行了37个月,累计完成网上支付38万多笔,累计金额5.3亿元,笔均1375元左右;其中单日最高完成网上支付4075笔,单日最高金额近600万元。收费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全天候7×24小时不间断服务。针对教育行业特点,很多交费高峰都在晚间、周末和寒暑假完成,学校的网络、服务器及系统运行都经历了充分考验,达到了“网上支付信息化”建设的预期目标。

在财务管理部门的日常业务管理中,收费平台提供了完整的支付记录数据,包括用户ID、收费部门、收费项目、支付金额、操作时间等。财务管理部门可以非常便捷地在平台中查询到每一项收费业务的统计和明细结果,直接与财务账务系统的入账、划账等操作一一对应,账务管理清晰高效、信息共享及时准确;同时,校内用户可以在平台中查询到个人的所有历史支付记录,对个人数据存档、核对带来了极大便利。

复旦大学通过“收费服务管理平台”的建设实施和“校银企”合作模式的顺利运行,实现了“网上支付信息化”技术和业务方面的双重创新,取得了标志性的成果。具体来看,用户、学校、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软件开发公司都取得了诸多突破:

1.用户避免了现场排队缴费的麻烦,同时也可规避银行卡学校扣款在用户授权方面的隐患;用户可以选择20多家国内银行卡以及主流国际卡,在系统开放的任何时间、地点支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学校信息化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平台化的建设模式得到了充分认可,7×24小时稳定运行和全天候服务也成为信息化的基本要求;

3.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大幅减少了现金、银行卡扣款、银行转账等收费方式,网上支付对账轻松快捷,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

4.合作银行摆脱了传统的为学校托管账户、发放贷款、提供赞助等业务模式,与校园信息化深入结合,提供全面的网上支付服务;

5. 第三方支付公司开辟了全新的高校业务市场,交易总额可观,单笔金额较高,纠纷、退款几乎为零;

6.软件开发公司形成了全新的支付通软件产品,并大高校范围内全面推广。

复旦大学“网上支付信息化”工作还将不断推进。一方面,我们将以网上支付服务为基础,把更多的业务和服务整合到网上“一站式”服务门户中,为师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化服务;另一方面,我们将积极尝试VPOS支付、移动支付等新支付方式,突破“网上支付信息化”的技术限制,实现全方位、一体化的支付信息化。

猜你喜欢
网上支付复旦大学日志
一名老党员的工作日志
扶贫日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简介
雅皮的心情日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简介
网上支付使生活更便捷
雅皮的心情日志
网上支付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论互联网金融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