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工作面护巷煤柱宽度及支护技术研究

2013-09-11 04:42李潞斌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煤柱锚索采空区

李潞斌,何 杰

(1.山西潞安矿业集团 潞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宁武 036700;2.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北京 100013)

潞宁煤业主采煤层顶板属于坚硬顶板,浅部巷道维护容易。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采空区范围的扩大及采掘衔接紧张造成的强烈动压巷道的出现,巷道维护困难,尤其是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煤柱宽度和支护技术成为影响巷道控制的关键因素,国内外对此有不少研究[1-3]。

本文针对22109 运输巷围岩环境,对该条件下护巷煤柱及支护方式做进一步研究,探寻较合适的围岩控制技术。

1 工程概况

22109 运输巷埋深约260m,沿2 号煤底板掘进,长1300m,宽4.5m,高3.4m;22109 工作面上邻22107 采空区(2008年4 月回采完毕),下邻22111 采空区(2010年8 月回采完毕),22109 工作面属于孤岛工作面,受两侧未稳定采空区动压影响,22109 运输巷于2011年6 月开始掘进。矿方提供地质资料显示,2 号煤平均厚4.9m,倾角平均13°。井下地应力测量结果显示,最大水平主应力为14MPa,方向为N3.9 °W;最小水平主应力为8.74MPa;垂直主应力为9.45MPa。22109 运输巷顶底板围岩状况如图1。

图1 22109 运输巷顶底板围岩状况

2 煤柱尺寸的确定

沿空掘巷采用锚杆支护,确定合理的小煤柱宽度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锚杆可施工原则;处于应力降低区原则;保证锚杆锚固效果原则;预留巷道变形原则;提高煤炭采出率原则。

2.1 理论计算

沿空掘巷条件下煤柱尺寸对巷道支护效果有很大影响,合理的煤柱宽度既能保持巷道稳定,又能减少区段煤柱损失。依据煤巷两帮煤体应力和极限平衡理论[4],计算出合理的最小护巷煤柱宽度B:

依据矿方提供的资料,式中,22111 回风巷高m 为3.6m;泊松比取0.3;A 为侧压系数,取0.43;φ0为煤体内摩擦角,30°;C0为煤体黏聚力,0.8MPa;H 为巷道埋藏平均深度,260m;γ为岩层平均体积力,2.5g/cm3;P0为22111 回风巷下帮支护阻力,0.124MPa;L 为锚杆锚入煤柱的深度,2.4m;k 为应力集中系数,取2.5;最终可得小煤柱宽度为6.38~7.48m。

2.2 数值模拟分析

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不同尺寸煤柱的变形特征,采用大型有限差分数值计算软件FLAC3.3(三维)进行了模拟。依据22109 运输巷实际工程地质状况进行建模,分别模拟保护煤柱宽度为5m,10m,15m,20m 和25m,相邻22111 工作面回采完毕后开挖22109 运输巷围岩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其中巷道采用普通锚网支护,锚杆直径为20mm,钢号335 号,采用直径14mm 钢筋托梁和金属网护表,锚索材料为直径18.9mm,长6300mm,延伸率4%。顶和帮锚杆间距1000mm 和900mm,排距为1000mm,每两排锚杆打2 根锚索。

由于篇幅所限,此处只列举煤柱10m 下开挖稳定后巷道围岩应力和变形状况,应力和位移分布状况如图2 所示,不同煤柱尺寸下围岩应力和位移变化如图3 和图4 所示。

22111 工作面回采后,应力集中在煤柱内3~8m 的范围内,由图2 至图4 可知,煤柱宽度为5m时,围岩应力集中明显,巷道位移量大,塑性区分布广,随着煤柱宽度的不断增加,围岩应力、位移在减小,当煤柱宽度增加到10m 时,围岩应力和变形增幅不大,表明煤柱宽度大于10m 后应力和位移量相差甚小,采空区对22109 运输巷影响很小。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结合理论计算结果,考虑到22109 运输巷靠煤柱侧硐室的影响,确定护巷煤柱宽度为10m 较合理。

图2 煤柱尺寸为10m 条件下围岩应力和位移状况

图3 不同煤柱尺寸下围岩应力变化曲线

图4 不同煤柱尺寸下围岩位移变化曲线

3 支护对策分析

依据不同煤柱尺寸下围岩应力和位移分析结果,基于高应力强力支护技术[5-7],结合该类巷道支护实践经验,分析该类条件下巷道支护对策。

(1) 重视孤岛工作面动压影响 孤岛工作面受两侧采空区的强烈动压影响围岩应力集中明显,易造成围岩大变形[8-9],为避免巷道破坏重修,首先要提高支护强度,将锚杆直径由20mm 增加到22mm,锚索直径由15.24mm 增加到18.9mm。

(2) 提高支护系统预应力 较高锚杆(索)预紧力是控制围岩变形关键,该矿煤岩体强度高,锚杆(索)施加预紧力低,将锚杆预紧力矩由200N·m 提高到300N·m,锚索预紧力由150kN提高到250kN。

(3) 不对称支护 由图2 和图3 可知,巷道采空侧帮应力集中程度和变形量远大于实体煤侧,采空侧帮围岩破碎,支护难度大,为支护的关键部位,增加护表措施。

4 支护方案

针对22109 运输巷围岩环境,依据支护对策分析,结合高预应力支护技术,提出采用加长锚固高预应力锚杆锚索支护系统,并确定了支护参数。

锚杆杆体直径为φ22mm 左旋无纵筋螺纹钢筋,钢号335 号,长2400mm,钢筋托梁直径14mm,宽80mm,顶板和煤柱侧帮长为4200mm 和2900mm;采用机制金属网护顶,网孔规格50mm×50mm,顶网4900mm×1100mm,帮网5000mm×1100mm;锚索为直径18.9mm,长6300mm,延伸率4%。顶和帮锚杆间排距为1000mm×1000mm 和900mm×1000mm,每两排锚杆打2 根锚索,间排距2000mm×2000mm。锚杆预紧力矩不低于300N·m,禁止大于500 N·m。锚索初次张拉预应力损失完成后大于200kN,锚杆(索)全部垂直煤岩体布置。锚杆锚索支护布置如图5 所示。

图5 22109 运输巷锚杆锚索支护

5 支护效果

掘进期间监测结果如图6 所示。井下实施支护方案后,巷道整体变形小,尤其是底板基本未发生变形,两帮最大移近量达到60mm,其中采空侧帮变形量最大为44mm;顶底板移近量31mm,巷道以浅部离层为主,离层量为20mm,围岩变形主要发生在巷道掘进的初期阶段。锚杆锚索受力变化趋势同表面位移,在巷道开挖初期,锚杆锚索受力增幅最大,巷道掘进100m 左右达到稳定,其中采空区侧帮锚杆受力较大,最大达到120kN,锚索平均受力260kN,锚杆锚索受力稳定。综合分析可知,22109 运输巷整体变形量小,巷道较稳定。

图6 表面位移和离层变化曲线

22109 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空侧帮移近量最大为176mm,实体煤侧帮移近量为93mm,顶板最大下沉量为45mm,基本没有底鼓,锚索受力最大达到312kN,锚杆最大受力158kN,巷道整体稳定,满足生产和安全需求。

6 结论

(1)22109 工作面属于孤岛工作面,22109 运输巷受22111 未稳定采空区影响,加上沿煤层底板掘进,留有顶煤,煤岩体破碎,巷道维护困难。

(2)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最小护巷煤柱宽度,模拟研究了不同煤柱尺寸下围岩变形和受力变化规律,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最终确定22109 运输巷护巷煤柱宽度为10m 较合理。

(3)分析了22109 运输巷支护对策,提出采用高预应力锚杆锚索支护组合系统,成功解决了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支护难题,保证了巷道的稳定。

[1]郑百生,谢文兵,窦林名,等.近距离孤岛工作面动压影响巷道围岩控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35 (4):483-487.

[2]高 浩,崔廷锋,张 魁,等.留小煤柱沿空掘巷技术[J].煤矿安全,2012,43 (4):106-108.

[3]赵国贞,马占国,马继刚,等.复杂条件下小煤柱动压巷道变形控制研究[J].中国煤炭,2011,37 (3):52-56.

[4]康红普,王金华.煤巷锚杆支护理论与成套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5]侯朝炯,郭励生,勾攀峰.煤巷锚杆支护[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6]林 健,赵英利,吴拥政,等.松软破碎煤体小煤柱护巷高预紧力强力锚杆锚索支护研究与应用[J].煤矿开采,2007,12 (3):47-50.

[7]康红普,王金华,林 健.高预应力强力支护系统及其在深部巷道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07,32 (12):1233-1238.

[8]王金海.孤岛煤柱工作面巷道掘进支护[J].煤炭工程,2011,32 (2):26-27.

[9]刘小峰.小煤柱动压掘进巷道控制技术研究[J].煤矿开采,2011,16 (1):64-66.

猜你喜欢
煤柱锚索采空区
公路下压煤巷式似膏体充填开采暂留煤柱合理宽度优化
薛虎沟矿1209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老采空区建设场地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及防治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大埋深矿井区间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采动影响下双巷掘进煤柱承载特征研究
煤矿深部高地压巷道锚索支护技术对策研究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