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2013-09-12 03:15齐久梅卢永军阮祥燕
中国医学装备 2013年10期
关键词:绝经期家属依从性

齐久梅 卢永军 阮祥燕*

围绝经期抑郁是指首次发病于围绝经期,以情绪忧郁、焦虑和紧张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1]。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低落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抑郁症和抑郁症亚型,统称为情感障碍性疾病。所有疾病均可合并抑郁症,慢性病中尤为多见,从而使得症状复杂化,严重影响预后,并增加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和自杀的危险。更年期妇女或抑郁症临床较为常见,有报道称其发病率高达46%,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2]。抑郁症直接影响患者晚年生活质量及寿命,应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在更年期门诊就诊的45岁以上围绝经期妇女724例,随机分为两组:绝经组373例;绝经前组351例。

(1)入选条件。绝经组:停经1年以上,无激素替代及其他治疗史,平均年龄52岁;绝经前组:有更年期相关症状但未绝经者。

(2)检查项目。根据国际公认标准的Zung抑郁量表对724例患者进行评定和静脉血内分泌激素FSH、LH、E2测定。Zung量表总分为80分,评分≥40分可诊断为抑郁。

1.2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3.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24 例中68例为抑郁,绝经前组更年期抑郁症47例,绝经组21例。绝经前组更年期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3.4%,绝经组抑郁症的发病率为5.6%。绝经前组更年期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绝经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97,P<0.05)(见表1)。

表1 绝经前与绝经期抑郁症发病率(%)

3 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给人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抑郁症的诱因呈多样化趋势,在非精神科患者中抑郁的患病率逐年上升[2]。董胜莲等[3]调查结果显示,更年期女性抑郁症发病率为23.8%。由于患者躯体上的反应突出意识不到可能是精神方面的问题,更年期抑郁症是更年期相关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该病常与月经紊乱相关,出现精神症状,即特征性的三联征:情感低落、思维缓慢和意志减退。躯体症状常表现为失眠,尤以早醒性失眠最具特征性。精神症状以情感低落最为重要,患者常有(通常>3个月)终日无精打采,郁郁寡欢,常唉声叹气或自责自罪,羞见人面,对事物不感兴趣。轻症者有求治欲望,重者悲观厌世拒绝治疗。可有自杀和凶杀念头及行为。有研究表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提示心理护理的有效性[4-5]。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抑郁症患者通常郁郁寡欢,懒于动作和思索,且总会被误解为思想问题而对其横加指责和埋怨,在单位或家里均得不到理解或同情,使其陷入极度痛苦[6]。由于在未得到明确诊断之前,抑郁症患者本人往往不清楚自己的病情,走头无路之下不少患者则产生自杀念头。对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信任感和安全感,并以热情、诚恳和亲切的态度对其接待,并取得患者信任及家属配合。帮助患者了解更年期症状,给予精神、生活及运动的指导,使其正确认识更年期,引导其倾诉内心的郁闷,耐心对其开导,使其心胸开朗并结合HRT治疗,该病可以治愈。通过健康教育、患者自我调节以及家庭成员和同事的关心,使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7]。

3.2 良好的医患沟通

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交往中应善于倾听患者的倾诉,善于应用安慰性、解释性言语进行沟通。运用语言技巧通过经常性、内容广泛的语言沟通,患者会自然流露喜怒哀乐,自觉展露内心世界。只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沟通,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及孤独感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问题,适时抓住关键时期进行个别疏导,防止意外发生[7]。心理护理应做到“外松内紧”,即与患者接触交往中外表上要保持轻松愉快神情,内心要时刻注意患者举动。对抑郁患者要心理支持,不宜心理鼓励,为患者制定目标应简单、容易办到,从而增强患者的信心,引导患者克服自卑和无能的心理状态,调动其积极性,主动配合治疗疾病。

3.3 增加患者依从性

抑郁症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良好的服药依从性对患者的依从性至关重要。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此时应当努力分散其注意力,并耐心引导。当患者因暂时未出现治疗效果而丧气时,应帮其树立信心;当疾病稍有好转时应抓住时机鼓励其继续治疗。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取决于充分的疗程和足够的药物剂量,护理干预对服药依从性可起到重要作用[8]。

3.4 对患者制定个体化护理对策

更年期抑郁症的原因各有不同,应根据患者的人格特征、具体发病原因和心理问题制定不同的护理对策。抑郁症发病与家庭、社会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在治疗的同时应取得家属的配合、理解,督促患者家属多关心、理解患者,切忌心急,对治疗增加信心。寂寞的环境容易使人产生抑郁的情绪,因此患者家属应多陪患者散步、短途旅游、看电视及聊天等。抑郁症患者各阶段的心理护理是一个系统、具体、连续和动态的过程,对患者心理问题的解决既要有计划性、预见性,又要有反馈,并随时调整计划,有效控制患者因情绪低落而导致的消极观念和行为。针对更年期症状制定心理护理计划,用诚恳的语言、丰富的医疗护理知识取得患者的信赖,用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解忧排难。

3.5 鼓励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治疗自信

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了解生活习惯与疾病的关系,鼓励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饮食方面,摄入醣类食品对脑部有安定作用,蛋白质则可提高警觉性。多食用含必需脂肪酸和(或)醣类的蛋白质可增加警觉性。注意营养的摄入,合理膳食,荤素搭配,粗细搭配,清淡少盐,少量多餐[9]。注意生活规律,加强锻炼,定期体检;扩大交友圈和生活圈,选择合适的倾诉方式;增加兴趣爱好,观看幽默的电视小品,让自己开怀大笑、听音乐、跳舞、练瑜伽、游泳及旅游等,适当参加文体活动,学会自我放松[10]。

抑郁症患者多伴有自卑心理,对一切感到悲观失望,缺乏自信,常自责走极端[11]。针对患者心理特点,采取劝慰和鼓励的方法。与患者交谈掌握以下特点:交谈时使患者精神放松,对患者应多鼓励,少批评,多交流。在治疗中由于治疗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要与其家属配合,帮助其树立信心,增强治疗自信。除配合更年期的检查治疗外,建议患者同时咨询精神科。

3.6 增加家庭的温馨气氛预防自杀倾向

寂寞的环境会使人产生抑郁情绪,抑郁症患者的家属应尽可能抽出多的时间陪伴患者;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不要强迫其做不愿意做的事,避免增加其心理负担[12-13];对病情较轻者,应鼓励其多参加各种娱乐活动。需注意的是患者身心易疲劳,旅游或外出时要悠悠然,切忌来去匆匆。抑郁症患者常对家人外出担心,因此家属下班要早些回家,使其减少焦虑情绪,增加治疗效果。

自杀倾向是抑郁症患者家庭护理的重点。凡是有暗示性言语、轻生言行及征兆者应严防患者意外自杀、自伤的发生。患病初期患者情绪不稳,运动抑制尚不明显,此时如有轻生念头,应随时采取救助行动;疾病严重阶段患者有明显情绪低落,对一切失去信心,一旦绝望自杀行为就会发生[14]。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绝望时往往会增加自杀倾向,当有明显激怒和焦虑时自杀危险性极大,且有晨重夜轻的特点,必须引起注意。家属应常陪伴患者,观察其一言一行,刀、剪和药品等危险物品保管妥当。并做到行不于色,避免患者疑心而增加焦虑。

4 结语

护理抑郁症患者难度较大,医护人员要有耐心,抓住护理规律。如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护理,其效果不明显者建议住院治疗。正确的心理护理能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更年期,早日走出抑郁心理阴影,重建生活信心,确保高质量的生活。在增进护患关系的同时改善患者情绪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临床治疗的最佳效果。

[1]金凤羽,阮祥燕.女性围绝经期抑郁新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23(1):100-102.

[2]张文康,郑观清.更年期保健250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883-859.

[3]董胜莲,李丹,陈长香,等.22省(市)女性更年期抑郁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5):347-348.

[4]王小莉,徐飚,栾荣生,等.综合医院更年期妇女抑郁焦虑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596-1598.

[5]许贤豪.综合医院医生必须重视“抑郁综合征”[J].中华内科杂志,1998,37(4):285.

[6]刘英和,温云华.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相关因素调查与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5):21-22.

[7]吕佳琳.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心理干预[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100-101.

[8]赵有莲.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1):95-96.

[9]阮祥燕.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状况与管理(下)[J].首都医药,2011,18(13):49.

[10]阮祥燕.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状况与管理(上)[J].首都医药,2011,18(11):53-54.

[11]叶琳,刘杜娟.63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临床特征及护理[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1,2(4):78-79.

[12]Van Winkle E.The toxic mind:the biology of mental illness and violence[J].Med Hypotheses,2000,54(1):146-156.

[13]Janvo A.The anatomy of mental illness[M].London:Sphere Book Ltd,1971.

[14]许又新.抑郁症的精神症状[J].中华内科杂志,1998,37(6):428.

猜你喜欢
绝经期家属依从性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绝经期与非绝经期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