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部分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适应性调查

2013-09-12 03:41孙爱国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外来人员来访者务工人员

孙爱国,宋 敏

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来人员的需求数量也在迅速上升,二元城乡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持续高位,人口流动是一个涉及多种改变的复杂过程,从熟悉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到一个全新的环境,流动人口会面临很多问题,如工作不稳定、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缺乏、语言交流障碍、文化差异等,这些都可能对流动人口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1]。本文对300名外来务工人员在心理疏导前后进行心理调查及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青岛市外来务工人员心理适应性的主要因素,为提出和建立科学合理的外来流动人口

心理健康的疏导方法提供借鉴。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法选择2009 ̄03—2010 ̄03在青岛市三家大型企业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来青10 d以内的),每家企业累计抽取100名,共计300名。其中男105名,女195名;年龄:<20岁99名,20~30 岁 103名,31~40 岁 59 名,41~50 岁 39名。文化程度:初中53名,高中109名,中专(高职)67名,大专45,本科以上26名。比较符合青岛外来人员的年龄和教育背景。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问卷发放前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意义,以取得配合。使用统一指导语,问卷由企业专职心理咨询师发放,被调查者不记名、以打“√”的形式现场指导填写,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300份,收回率100%。采用自行设计的青岛市外来务工人员环境适应性调查问卷和SCL-90问卷,对调查对象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一般情况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工作性质、来青时间、工作时间、收入状况、婚姻及生育状况等。SCL-90症状自评量表,包括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该量表包括共9个分量表,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SCL-90症状自评量表采用1~5级评分法,规定各因子评分,<3分为良好,3~4分为一般,>4分为异常。问卷收集后,立即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干预措施。

1.2.2 心理干预 采用社会支持疗法和社会认知疗法对进过SCL-90测试心理健康状况得分较高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干预由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资格的人员实施,每周回见1次来访者,根据来访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布置家庭作业,约定下次心理干预时间,及时观察来访者的心理健康观念状况,并做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调整,一般每1名来访者实施5~7次心理干预,之后进行结果评定,至心理症状基本消失,心理干预结束。

1.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统计软包,对不同性别心理调查,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值符合正态分布后,采用χ2检验方法,进行心理适应性显著性分析;不同年龄段心理调查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显著性比较。

2 结果

2.1 心理问题较为突出 调查显示,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得分普遍高于全国常模,虽然不是每一个项目都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已经接近临界值,因此应该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2.2 外来务工人员心理健康差于全国心理健康常模 青岛市外来务工人员SCL各因子中,人际敏感性(P<0.05)、抑郁(P<0.01)和恐怖(P<0.01)3 项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其余因子均与全国常模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 1。

表 1 青岛外来务工人员与地方常模SCL-90得分

3 讨论

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已成为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社会群体的组成部分,他们现状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容易引发焦虑、敌对、抑郁、恐怖等情绪,形成和谐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

3.1 外来务工人员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不健康,并且不能得到有效的疏导与干预,任由其发展可能会引发许多健康问题,比如长期抑郁,使得抑郁症症状明显就会引起自杀隐患。

3.2 外来人员的心理问题可能会造成社会隐患

据调查,许多用工企业的纠纷和不稳定因素75%以上为外来务工人员,因此,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问题,对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作用,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

3.3 外来务工人员存在适应障碍 来到新的城市环境中工作,怀着对大城市太多美好的憧憬和期望,真正工作时发现有许多不如意,或“糟得很”。另外,由于对工作的不熟悉、城乡生活方式、待遇、环境、消费、收入等的差异会导致他们出现自卑感、懊丧,甚至还会表现出对生活的兴趣减退,缺乏活动的愿望、丧失活动力等;此外,由于对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陌生,以及对青岛当地居民生活习惯、语言、风土人情的不熟悉,可能会导致他们出现一定的外出、社交恐怖,从而导致人际敏感,产生恐怖、敌对、抑郁等不健康心理。

3.4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个人在自己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扶和支持[2]。外来务工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加以积极的心理疏导和社会帮扶干预,会有利于外来人员迅速融入环境、创造价值,对提升企业形象和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还需要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并予以指导、组织和大力的支持,并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机构。

[1]蒋 善,张 璐,王卫红,等.重庆市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心理科学,2007,30(1):216-218.

[2]甘丽英,冯正直,刘可愚,等.我国护士心理压力的研究及展望[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6):29-31.

猜你喜欢
外来人员来访者务工人员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台州市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外来人员就地过年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文化进企业对实现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作用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广电媒体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关爱报道”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