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工笔画的影响

2013-09-16 02:11王申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工笔画融合传统

王申

【摘 要】本文探讨了当代中国工笔画应该遵循的原则,主要讨论了传统中国文化对当代中国工笔画创作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时代,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求新求变、创新发展对工笔画未来的意义。

【关键词】工笔画;传统;创新;融合

作为美术工作者与参与者,自然要多到中国画展览现场感受众多优秀作品的魅力,希望能从中吸取多元的艺术养份,深入挖掘获奖作品的艺术精华,拓展视野,以此来丰富自己的艺术作品。毕竟中国现代工笔画在其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材料、技法、形式等多方面的努力探索,大胆尝试,以然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状态,这些新的表现语言极大的丰富了传统工笔画的绘画体系。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众多作品技术的制作性远远的超越了艺术本身的含量。所以真正吸引眼球,留有深刻印象的作品也许只有少数几件。面对眼前众多非传统亦非现代的工笔画作品,不由得使我们又重新思考这个一直被提出的问题:现代的工笔画还留有多少传统工笔画的艺术精髓,我们又应该如何把握传统与现代间的界线。

现在有一句话经常在中国工笔画展览中被提起:品味传统,再创现代。在这里,首先强调的是传统的重要性。中国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深深的滋养着中国画艺术,也构成了中国画由古至今的艺术脉络。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变革与发展都渗透着这个时代特有的文化气息。在中国画的领域中,传统的笔墨、传统的线条、传统的色彩,这些都反映着人文、艺韵等多重艺术标准,也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中庸、人性的精神核心。无论时代与艺术风格如何改变,这种传统文化精神的标准是永远不可改变的。当然,“创新”对于每一个艺术家来说都是具有非凡吸引的,每一个艺术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别于他人,从大众中脱颖而出,标新立异。这往往也使人们对“新”有了一种肤浅的理解与认识,使艺术的“多元化”成为一种表象。人们开始脱离了传统中国画的底线,不再讲究笔墨用法,不再讲究线条韵律,甚至不再讲究材料用法,只要是能体现自己的观念,任何手段都是成立的。于是,当我们面对一幅艺术作品时,我们不知道作者到底要传达一种怎样的人文情怀,到底要表述一种怎样的思想内涵,到底要呈现一种怎样的精神意境,甚至于我们都不清楚作品到底是用何种材料制成的,它还能算是一幅中国画吗?带着这种种疑问,当我们在临摹中国千百年留传下来的传世名画时,当我们在一丝不苟的苦练书法时,我们不禁要问这些还是中国画固有的精神支柱吗?这些还是中国画赖以生存的技术基础吗?曾经多时,我们一直为此所困扰着。但当我们再翻阅美术史时会发现实际上有很多名人大家已经给我们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回答。具有现代感的中国画大师齐白石,他早期出身于民间画工,通过在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中的自我陶冶,然后才创立了一种既摈弃了民间艺术的低俗因素,又保留了民间艺术的生动情趣,既吸收了文人艺术的高雅格调,又去除了文人艺术的孤僻心理的新风格。他的别成一格,他的自我独立,都是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得来的。还有著名画家黄宾虹先生,他在山水画方面可以说是创造了一种绘画新风格。但是纵观他一生的绘画经历,九上黄山、五登九华,四临泰岳,足迹半天下,是传统的学问和功力使他晚年变法,卓然成家。他吸取了宋元画的浑厚意境而走向了笔墨的抽象化,但是不管他画得如何,大画面、大效果如何具有现代感,将那局部的、小的东西抽出来看,则完全是传统图式,一间房屋、一棵树、一个点都是传统的。由此可见,传统对于绘画艺术的重要性,它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民族存在,传统也必然存在。当我们的祖先用线条画出人或者动物的形象时,它的形态,它的线条,它的造型意识和表现方法,便成了传统。有传统,才会有人类文明,中国绘画也因此从无到有,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追随造化发展到抒发性情,逐步实现着自我的完善。当我们面对展览中获奖作品时,我们会发现这些作品还是保留着中国绘画传统形态的以线勾勒,用色渲染的基本样式,在创作意识中强调了发挥主体能动精神的“意象造型”观念,在视觉感应中强调“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情趣,在形式意味中追求笔墨的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等中国画的传统精华,这样才使得作品内容丰富,格调高雅,有血有肉,耐人寻味,富有长久的生命力。

当然,从古至今,中国画发展的历史,也是一个不断地继承传统又不断地创新的过程。中国画的“传统”也是一个发展着的艺术体系,它不是凝固的、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富于活力的遗传因子。尤其是处于这个中西文化交汇的时代,绘画终将随着社会的开放程度而走向多元化或多样化。“传统”的概念也必然随着现代中国画家观念的更新而拓宽它的内涵,向着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方向发展。所以,一些优秀作品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向着现代工笔画的建构与创造而作着不懈的艺术探索和努力。现代工笔画与传统工笔画在题材内容、创作观念、形式语言、审美情趣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变化,它不再一味的陷入刻画之中,以画满、画大、画繁缛为能事,与画面结构相脱节,全力追求形似而缺乏神采,以勾勒矾染的形式化为特征。而是深入挖掘工笔画各语言要素的潜在表现性,并把它们凝结于技巧构成之中,从而把工笔画打磨成一种具有意蕴的形式。例如,在勾染表现上,有的作者深入学习,热心传承着精勾细染的古典技法,并在物象造型、结构画面与画境经营上结晶着现代人的意识与情感;有的作者则着意于勾染的简和略,在率意中调动线条表情,增强着色块的表现容积,使工笔画的勾染具有可读性和抒情感。在色彩表现上,有的作者不仅“以色貌色”地描绘出客观物象的逼真色相,更注重表现色与色之间相互辉映所腾发的气韵与神采;有的作者则以开放的姿态学习西方色彩语言,从而以色相、色调的多样变化丰富工笔画色彩的美性表达等等。总之,别出心裁,另辟蹊径,向来是艺术创作所特别提倡和珍重的。创新精神是推动艺术发展的动力,是民族文化革新的希望。富有开创性的作品会受到观赏者的欣赏和欢迎的。对于新型美的渴望,对于人文精神、人文情怀意识的期盼,是新时代的文化诉求。大赛中优秀的作品,也往往是形式语言上有新创造,精神内涵上有新境界,审美形态上有现代感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因其在审美、情趣、观念等各方面的特殊性,而让人产生艺术上的共鸣。

由此可见,“品味传统,再创现代”,传统和现代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令人震惊的新创造都不能和传统文化相脱节,否定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否定了中国画的民族性,使中国画丧失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特征,不但不会赋予中国画新的艺术生命,反而促使它更快的走向衰落。所以说尊重传统,也就是尊重创新。同样的,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则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注入新的血液,获得新的机体来延续它的生命。中国画真正的传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和融合精神。中国绘画发展的模式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继承中创新。因此,作为新时代的画家,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传统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大胆创新,不断超越的创作冲动和热情。只有这样,中国画才能得以长青;只有这样,中国画才能呈现也丰富多彩的面貌;只有这样,中国画才能形成具有现代国画的新传统。

猜你喜欢
工笔画融合传统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2020年首届广西工笔画作品展作品选登
破次元
融椅
陈孟昕工笔画作品
少年力斗传统
吴绪经工笔画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