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免疫性不孕的可行性

2013-09-25 11:00胡盛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3期
关键词:莪术异位症免疫性

胡盛书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常见的妇科疾病,约5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伴发不孕[1]。免疫调节异常在子宫内膜异位免疫性不孕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探讨子宫内膜异位免疫性不孕的有效治疗方法,作者将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的效果进行对比探讨,为临床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于本院就诊治疗的119例子宫内膜异位免疫性不孕患者,经临床检查、B超、腹腔镜等确诊,均为育龄期妇女有生育要求者。年龄22~38岁,平均(31.5±4.5)岁,不孕时间1~6年,平均(3.1±1.2)年。根据临床资料,将不同疗法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和治疗组(n=76),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孕三烯酮胶囊25 mg/次口服治疗,2次/周,从月经第1 d开始,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组患者在上述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周期疗法和中药保留灌肠疗法:经期用药以理气止痛、活血化瘀为主,方药组成:三棱15 g、莪术15 g、延胡索15 g、五灵脂12 g、炒蒲黄12 g、水蛭5 g、血竭1 g,1剂/d,连服5 d;经后期治疗原则为补肾温阳、活血化瘀,方药组成:淫羊藿15 g、三棱15 g、莪术15 g、菟丝子20 g、肉苁蓉20 g、巴戟天12 g、水蛭5 g,于月经干净后开始服用,1剂/d,连服5 d,间歇5 d,进入经前期治疗;经前期治疗以疏肝理气为主,方药组成:三棱15 g、莪术15 g、香附 15 g、柴胡 12 g、延胡索 12 g、水蛭 5 g、血竭1 g,1 剂/d,连服10 d,间歇5 d;重复上述用药,连续治疗6个月。中药保留灌肠药方组成:三棱10 g、莪术10 g、延胡索12 g、丹参30 g、桃仁10 g、香附10 g、昆布10 g、桂枝10 g、大黄6 g,水煎成100 ml药汁,于月经干净后第1 d开始,每晚保留灌肠1次,连用5 d,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痛经、性交痛等症状缓解情况;B超监测、宫颈黏液检查排卵恢复情况;记录用药期间阴道出血、肝功能损害、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8~12个月记录受孕情况。

1.4 疗效评价 治愈:痛经、性交痛等症状消失,治疗后受孕;有效:痛经、性交痛等症状显著改善,排卵恢复,但未受孕者;无效:症状无改善,排卵未恢复。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对象均完成6个月治疗,随访8~12个月,平均(10.5±0.4)个月;对照组治愈17例(占39.53%),治疗组治愈48例(占63.16%),两组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2902,P=0.012899);对照组3 例(占6.98%)谷丙转氨酶升高,治疗组3例谷丙转氨酶升高、4例出现消化道反应,总不良反应7例(占9.2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见表1。

表1 两组子宫内膜异位免疫性不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例(%)]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一种良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约25% ~35%不孕症患者与EMT有关[2]。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育龄妇女,多以经期疼痛及不孕为主诉[3,4]。引起不孕症与患者体内免疫异常有重要关联,免疫异常表现为免疫监视及免疫杀伤功能的细胞功能减弱而不能有效清除异位内膜,同时,免疫活性细胞释放EGF、IL-6等细胞因子促进异位内膜增殖而引起局部纤维增生及粘连[5,6]。

目前,手术治疗及西药治疗都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但是临床实践证实,手术及西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愈率低,且具有较高复发率,不甚理想[7,8]。子宫内膜异位症在祖国医学中归属于“血瘀”的范畴,因先天性缺陷、堕胎、手术等导致经血不能正常排出而流入盆腔,此为不循脉道之离经之血,或可因七情所伤、外感寒热之邪,瘀阻经脉以致冲任不调,最终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9,10]。瘀血滞留时间过长导致血气循环不畅通,可以说瘀血就是导致不孕的根源[11]。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存在自身免疫反应、黄体功能不全,配伍补肾之品,可提高排卵功能[12]。孕三烯酮是常用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药物,作用机制是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各个环节,产生低雌激素、孕激素环境,有效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从而缓解临床症状。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应用孕三烯酮对于改善EMT免疫性不孕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效果远不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来得有效,中药周期疗法根据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重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补肾祛瘀,改善了局部微循环及血流量,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并提高了排卵率,中药保留灌肠同时起到促进盆腔包块吸收的作用。总之,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有效改善EMT免疫性不孕患者的症状,提高排卵率和受孕率,无严重不良反应,可用于临床推广。

[1] 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54-749.

[2]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5-326.

[3] 刘新军,张振卿,郜青霞.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10):58-59.

[4] 方旭红.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免疫性不孕症71例.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2):890-891.

[5] 郭豪,任小青.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免疫性不孕的病因研究进展.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789-1790.

[6] 董娟,张延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不孕的免疫学病因研究进展.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7):992.

[7] 王薄淑,尹晓劫.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的疗效观察.实用医技杂志,2005,12(6):1646.

[8] 王运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不孕治疗分析.河北医药,2010,32(13):1735.

[9] 张静蕾.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不孕症的中西医机制探讨.亚太传统医药,2011,7(1):136-137.

[10] 姚石安,姚寓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探讨.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4(4):299-301.

[11] 李小平.中药周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2例临床观察.福建中医药,2003,6(6):9-11

[12] 许润三.不孕症辨治之我见.江苏中医药,2002,23(5):1-3.

猜你喜欢
莪术异位症免疫性
莪术治疗卵巢癌研究进展
腰椎椎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miRNA-145负向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OCT4的表达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COX-2、NF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证候的表达研究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探讨
UPLC法测定广西莪术、醋莪术及其水提药渣中莪术烯醇含量
基于成分及药效差异的江苏省莪术临床应用调查分析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