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企业如何降低产品材料成本

2013-09-25 02:03刘永灵
湖南包装 2013年4期
关键词:定额消耗物资

刘永灵

企业作为营利性经济实体,其基本任务是在为社会提供能满足各种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使投入企业的经营资本得到最大限度地增值。资本增值最直接的源泉是企业的经营利润。

企业经营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间段的经营成果。从数量上看,它是收入与费用相抵后的差额,即:利润=收入-费用-成本。由此可见,费用和成本降低,利润就会增加。一般情况下,成本对利润的影响最大。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顾名思义,固定成本在一定条件下是固定不变的,变动成本则是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变动成本中产品的材料消耗成本所占比重最大,包装企业这一特点尤为突出。笔者曾对湖南省包装总公司所属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过分析,结论是材料消耗成本占总成本的85%以上,其中湖南省湘侨粘胶制品厂2012年度材料消耗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高达90.28%。因此,在其它因素不变的基础上,提高企业利润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企业产品的材料消耗成本。

本文从企业生产用材料的购入、管理和使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就包装企业如何降低材料消耗成本提出几点见解,供大家探讨。

一、择优选择材料供应商,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控制企业产品生产的材料成本首先要从源头抓起,即做好材料的采购工作。材料采购工作是从选择材料供应商开始的,它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企业物资管理的开端。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成本,还涉及到企业产品的质量。选择材料供应商不能凭经验和习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做好这项工作是不容易的,它所涉及的内容既有经济的也有技术的。从物资管理的角度看,应该对如下材料采购要素进行综合考量,即采购单价、产品质量、运输费用和交货时间等。对各要素的评价既不能主观臆断也不能经验主义。笔者认为:通过对各供应商进行初步遴选后,应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粗选入围的各供应商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以实现材料采购方案的最优化。

采购方案选择的综合评价方法和具体步骤是:

1、确定评价要素的权数。即根据单价、质量、运费、交货期限等评价要素对采购成本及使用中对生产影响程度的大小,分别确定它们在采购方案中所占的权重。

2、确定评价值。即对各供应商的单价、质量、运费、交货期限等评价要素在不同的情况下进行规范化。

3、对评价值进行评分。设其中最优的为100分,最劣的为0分,其余各值按线性插值法求得。

4、对各供应商在不同评价要素下所得分求和并规范化,得分最多的为最优。

例如:假设某企业所需要的A材料在甲、乙、丙三个入围供应商都可采购到,但各供应商的单价、质量、运费、交货期等要素都不同(见表一),试确定最优采购方案。

表一

分析:从已知条件(表一)看:单价丙供应商最低,质量甲供应商最好,运费乙供应商最低,交货期乙供应商最快。那么,选择哪一供应商能使整体效益最优?

解:(1)设单价、质量、运费、交货期的权数分别为0.5、0.3、0.1、0.1。(根据生产所需物资的不同要求,这四种要素的权数是不同的,也就是说,由于要求侧重面的不同,权数也是可变的。如有时强调质量要特别好,则质量的权数大;而有时强调要快,则交货期的权数大,如此等等)。

(2)确定评价值,即规范化后的值。(见表二)

(3)评分并求和。设各评价要素中最好的为100分,最劣为0分,其余各值用线性插值法求得。(见表三)

表二

表三

(注)表中 Σ 值(甲为例)=50.06*0.5+100*0.3+66.67*0.1+50.04*0.1=66.701

(4)结论:通过多要素的系统量化分析和评价,甲、乙、丙三个供应商的综合得分分别为:43.97、13.19、42.84。显然选择甲供应商采购A材料,能使整体效益最优。

二、建立健全材料管理制度,向管理要效益

在研究国内外成功企业时,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先进设备和资金等优势,他们成功的关键是因为先进的管理。人们常说的“软的比硬的还硬”就是对管理重要性的经典评价。对于管理的概念我们就不赘述了,通俗的诠释,管理就是“正确地做正确的事”。在无数事实面前,企业界的有识之士深深地认识到“先进的管理是企业振兴的重要途径”。

材料管理是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物资管理是指产品从脱离生产过程进入企业的成品仓库开始,到重新投入另一企业生产过程的整个物资流程的管理。它既包括物资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又包括物资在流通过程中的管理;既包括劳动资料的管理,也包括劳动对象的管理。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涉及经济理论问题,同时也涉及到技术问题。物资管理工作的优劣是通过材料价格与质量传递到企业的生产领域,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通过引进和探索,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较成熟的物资供应管理理论。但是任何理论都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否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包装企业具有规模小、产品单一等特点,大多数企业在物资供应管理方面没有系统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主观臆断、经验主义占主流,即使有管理也还是沿袭以“经济责任制”“承包制”等为主的改革开放之初的管理模式,以包代管,一包了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经济全球化、区域化进程的加快,包装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健全各项材料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以实现企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1、颁布并实施材料管理办法

颁布并实施科学而切合实际的材料管理办法来强化物资管理,是降低材料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按照物资管理理论的基本原则结合本企业的实际,适时颁布各项材料管理办法。它的内容应包括:主要原材料指标及一般材料费用的总分解。分解过程中做到“横到边”(车间)、“纵到底”(班组或个人),不留余缺;明确车间和材料使用者(班组或个人)的主要职责,包括各车间、各班组的材料领用计划的编制原则,补充材料领用计划的审批原则,材料使用的监督以及一般材料的交旧领新制度等等;制定材料消耗的核算办法和考核标准,并分月提供各材料使用单位(车间或班组)材料消耗的核算数据作为奖罚的依据,同时规定材料节超的奖罚标准及各类人员的奖罚比例。

2、制定物资管理各岗位的“工作标准”

词典对“标准”的解释有两层含义,一是衡量事物的准则;一是本身合准则,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事物。由此可知,所谓工作标准就是将“标准”的概念引申到“工作”上。也就是说,此“工作标准”是可作为同类工作的准则,它是可供同类工作比较核对的工作。包装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物资管理各岗位的“工作标准”,其目的就是使每一个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优劣有一个衡量尺度,达到标准要求才算完成任务,并相应地建立奖罚制度。“工作标准”的制定,能够有效解决管理人员“怎样做才对”的问题。例如:供应科计划员“工作标准”规定“材料品种合用率达到90%以上”,这就对物资供应计划员这项工作提出了量化的指标。达到“工作标准”要求不仅能保证生产材料的需要,而且对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加强材料消耗核算,降低材料使用成本

在材料管理体系中,规定了一系列的指标体系,通过建立和加强材料核算,能够考核和了解材料的消耗情况,以便掌握消耗规律,采用相应措施对消耗进行控制。通过这一动态的考核方法,能够及时调整材料管理办法和供应方式,从而达到降低材料使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加强材料消耗核算应做好以下四点:

一是划小核算单位。对各基层材料使用单位(班组或个人)及专项工程分别核算。对主要原材料、专用工具、抵值易耗品分品种核算并奖罚兑现;二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消耗定额。通过材料使用和消耗过程的核算,物资管理人员能动态地掌握不同情况下的消耗规律,科学地制定和调整消耗定额,动态调控材料消耗;三是建立经济活动分析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经济活动分析会,对生产成本和材料消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研究对策;四是把材料供领关系转变为买卖关系。由供应部门会同财务、生产及相关部门,将各材料使用单位和个人的材料费与生产计划分月一同下达,供应部门凭“材料限额领用卡”发放材料,从而可以杜绝使用单位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的随意性。

三、照章严把材料使用关,做到物尽其用

材料使用管理总体上可概括为:按章领用、科学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回收复用。

按章领用是材料发放和领用管理的总原则。如前所述,材料的采购、管理及领用均相应建立了管理制度,对物资管理人员也制定了相应岗位的工作标准。因此,对材料的领用与发放必须是“按章办事”。具体说就是实行“双控”,即主要材料严格按消耗定额进行控制,也叫“定额发料”;对没有消耗定额的零星材料则按资金限额进行控制,也叫“限额发料”。正是由于零星材料难以制定消耗定额这一特点,因此,限额发料是必须执行的材料领用制度。限额额度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历史数据,结合相关材料管理制度和材料核算办法来确定。同时还应建立相关配套的奖罚措施以促使材料使用单位和个人精打细算,降低消耗。

科学合理使用材料从理论上讲,就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制造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生产任务所允许消耗的材料数量的标准。材料消耗定额既是编制材料需求计划的依据也是控制材料发放、监督材料合理使用的重要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是企业物资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控制材料发放、监督材料合理使用的重要依据。制定材料消耗定额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主要方法有:经验法,即相关专业人员根据长年的实践经验对某一材料消耗规律经验的积累;数据分析法,即对某项材料数年的消耗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消耗规律;数学计算法,即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a+bX通过计算制定。总之,制定消耗定额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应专题讨论,本文就不再叙述了。科学合理使用材料从实践上讲,就是“物尽其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适时进行相关材料的替代和新材料的使用。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材料的日新月异,从企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出发,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适时进行材料的替代和新材料的使用。实践证明,材料的替代和新材料的使用不仅可以降低材料成本,还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二是对批量使用的材料要集中下料,合理套裁。这一点对包装企业尤为重要,这是由大多包装企业产品的特点所决定的,如印铁制罐、纸箱等。集中下料合理套裁对降低材料消耗,节约生产成本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材料回收复用是企业开源节流、降低产品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节能环保的重要手段,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一是要制定刚性管理制度,利用经济杠杆建立奖惩办法。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定额回收,即在生产过程中材料用过后,可按一定比例回收其残值或剩余部分;交旧领新,即在使用过程中经过磨损,但剩余的部分仍可以利用的物资;定期回收,即对那些有使用周期要求的物资进行回收。二是明确材料使用人员兼职回收的同时成立专职回收队伍(或专职回收人员),负责材料的回收,对能修复的专用工具,低值易耗品等进行修复和利用,做到物尽其用,变废为宝。

总之,企业材料消耗的降低、材料成本的控制不是物资管理部门一家就能管好的事情,它涉及到企业经营和生产领域的方方面面,从专业上看,它属于边缘科学,既涉及到经济管理也涉及到生产技术。因此,企业如何降低产品材料成本既是经营管理问题,也是生产技术问题。

猜你喜欢
定额消耗物资
玉钢烧结降低固体燃料消耗实践
公立医院零修工程预算与定额库编制问题探讨
转炉炼钢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生产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生产实践
被偷的救援物资
“三新三化”在LNG接收站概算定额标准中应用的探讨
我们消耗很多能源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损害赔偿举证责任的双刃作用——对提高定额赔偿立法趋势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