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网因何成为“定时炸弹”——“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分析

2013-09-27 00:37文字整理程爱宝徐纪进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3年12期
关键词:预案隐患管线

文字整理/程爱宝 徐纪进

11月22日,青岛开发区舟山岛路与刘公岛路附近红星液化码头,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致原油泄漏。上午10时30分左右,在清理油污过程中,开发区海河路和斋堂岛街交会处发生爆燃。截至12月2日,该事故已造成62人遇难、136人受伤。

事故原因:管道布局不合理,操作违规

“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的直接机理是输油管线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的管线腐蚀严重,引起原油泄漏,流入暗渠,空气和原油在密闭空间里混合。在原油泄漏后,救援处置中违规操作触发了爆炸。

据分析,由于事故发生地段管线布局不合理,造成管线腐蚀严重,胶州湾潮汐的运动可能将原本应流入海里的原油倒灌,逆向漂移至斋堂岛街区段,造成爆炸在人员相对密集区发生。

△11月22日,山东青岛中石化东黄输油管线爆燃事故现场

反思:危险究竟来自何方?

●事故前输油管已有隐患:服役27年,属老龄管道,年久失修

发生事故的管线为东黄复线,建设于上世纪80年代末,现已服役27年,属于老龄管道(服役超20年)。该爆炸路段在早期是郊区,但是随着城市化发展,郊区变为繁华城区。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曾在2011年9月和2012年9月发布《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东黄(复)线、东临线隐患整治工程环境信息公告》,称“原本管线所处的郊区现在变为繁华城区,建筑物众多,人口密集,部分管道陆续被占压,导致管道无法抢、维修,即使一些没有占压的建筑物也离管道较近,无法进行管道防腐层大修。”

可见,在2011年,东黄复线的管道安全隐患就被中石化提上整改议程,而经过两年之久,隐患仍未整改。

●油管与居民距离过近,不符合有关规定,爆炸后造成大量伤亡

事故发生后,公众就开始质疑管线是否与居民靠得太近。根据《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规定,原油管道与城镇居民点或独立的人群密集的房屋的距离不宜小于15米,与工厂的距离不宜小于20米,管道中心距公路用地范围边界不宜小于10米、三级及以下公路不宜小于5米。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这一最低限度的安全距离跟国外有差距,欧洲、美国、日本等规定管道距离人群最低安全距离为30米。此外,最低安全距离只是一个参考的最低标准,具体的安全距离要视乎工程而定,而石油业内标准规定,钻井、输油管线等都要与附近的居民区、加油站甚至河道、沟渠等拉开距离,一般常规距离在3公里左右。

●从漏油到爆炸相隔7小时,这么长时间相关部门在干什么?

从22日凌晨3点发现漏油,到10点半爆燃事故发生,从原油泄漏到爆燃有7个多小时的时间。这七个小时内发生了什么?

七个小时,对避免一场灾难来说已足够,至少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灾难后果。如果最初漏油及原油进入污水管等信息被及时报告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及时采取交通管制、疏散人群等应急措施,惨剧一定不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甚至可以避免发生。从管道漏油到进入污水管道,引发爆炸,以及污油入海引起大火,这一连串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当事各方严重缺乏预判和协调机制。

预防:如何防止悲剧再一次重演?

●城市科学安全规划,注重危险源管理监控

青岛此次输油管道爆炸事故也引发了人们新的思考——怎样确保造福人民的地下管网设施不会留下夺命隐患?

相较于地面设施,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更具专业性,检修维护难度更大,因而更应强调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审批把关不能有丝毫马虎。像输油管线与市政管网交错的隐患,如果不能在规划、审批环节就予以排除,一旦成为事实,必然后患无穷。

所以在做城市规划统筹的同时,要注意规避掉各种危险因素,做好全面的事前预警工作。包括辖区内所有企业需要按照危险源类别、安全生产等级进行管理,其中包括危险源管理、安全事故应急调度、统计分析、安全生产企业管理查询等等内容,都要考虑到规划控制之内。

2011年9月5日,我省印发《湖南省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城市工业灾害防治工作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规划先行、综合整治,部门监管、社会参与的原则,按照优化产业结构、强力打非治违、深化隐患治理、加强应急保障的思路开展。包括城市工业管线防治在内的多个可能形成危险源或隐患的设施、设备和场所被几度提上各项议程。

●做好安全监管工作,企业安全管理“严防死守”

石油化工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的特点,发生事故的概率高,且后果严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控制和安全管理。

据了解,为吸取青岛此次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教训,各省市已经开始了高危行业企业的安全排查工作。各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以及有关单位组织对石油化工企业、石油库和油气装卸码头以及油气长输管道安全专项检查,各有关单位继续深化燃气生产、经营、使用及管网安全专项检查等,强化检查巡查和检测监控。

作为安全生产主体,各有关企业落实责任,组织力量对本企业石油化工设施和燃气安全生产设施进行全面的排查,油库力求尽快完善安全标准化,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加强安全人员的培训,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排除隐患,确保安全运行。

其实对于高危行业企业来讲,安全隐患存在于生产过程中的每时每刻,相关责任方都应该做好日常的安全监管排查工作,而不是“事后诸葛亮”!

●做好应急预案,快速反应将损失伤亡降到最低

青岛输油管道原油泄漏后,相关部门也接到了信息,然而泄漏到爆燃发生间隔了7个半小时,而在此期间,相关群众并没有被疏散。错过了降低损失的最佳时间。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虽大多已制定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拥有对化学事故应急响应的机制。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还存在不完善、不规范等不足之处。建议企业和政府联合制定应急预案:形成企业、地方政府和国家三方事故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实现统一指挥,资源共享,协调作战,发挥整体应急救援能力。

同时,预案的制定应规范,预案内容应全面、有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专职人员,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效地进行抢险救护的工作;建立值班制度、检查制度、例会制度等相应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

此外,加强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和演练。企业应将预案下发各部门和单位进行学习,并对全体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应急救援常识教育,使安全预警理念深入人心。企业应重视救护队和消防队等应急队伍建设,增加应急体系的整体投入,购置先进的应急装备。

猜你喜欢
预案隐患管线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夹套管线预制安装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