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格里格《抒情小品》谈器乐旋律写作

2013-09-28 06:55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四川成都610000
大众文艺 2013年8期
关键词:格里格音阶小品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 四川成都 610000)

格里格(Edvard Hagerup Grieg,1843-1907),是19世纪挪威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作曲家吸取本国民族文化,将富有民族风格的音调、节奏、乐器、舞蹈等纳入自己的作品中,从而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

66首《抒情小品》是作者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其体裁都是带有标题的钢琴小品,多在1—5分钟,表现手法丰富,运用了器乐写作中常见的曲式结构。作曲家对钢琴小品中旋律、和声、织体等具有独特的创造,它的艺术成就对钢琴音乐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这种精炼的作品让我们在学习器乐基础写作中得以借鉴。

一、 旋律材料的来源

材料的来源是作品的灵魂。多数人认为创作型艺术是“无中生有”,在初期学习阶段总是为灵感的来源烦恼。但是艺术材料是可以在现实中挖掘的,《抒情小品》的取材方式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挪威的自然风光,尤其是家乡卑尔根的美景,激发了格里格的创作灵感。《抒情小品》如同一幅幅“音画”表现了他的人生感悟、生活体验。主要分为对自然界声音的模拟和景象的描绘。

(二)《抒情小品》的创作贯穿了作曲家整个创作生涯,是一部“音乐日记”。

事业上的艰辛,女儿的夭折,结识权贵,与农民朋友的深厚感情,都成为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这类乐曲表现为追忆往事和忧郁气质。

(三)《抒情小品》有着鲜明的风俗性,挪威人的日常生活、民间传奇也成为格里格的创作动力。在这些作品中,格里格用一些特定的旋律塑造了生动形象的人物。

以上取材方式适用于每个作曲者,特别是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民间舞蹈等方面,中国的地域广阔,文化历史悠久,给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资源。

二、调式、调性的确立

作品的调式、调性,在旋律写作之初就需要设计,器乐写作初期我们最好在有调性范围内创作。格里格运用的音阶形式对旋律与和声有极大影响,对印象派主义的发展有其大胆的探索。

(一)大小调音阶交替

格里格音乐的基本音阶形式是大调与和声小调、旋律小调,其特点是运用大小调的交替。调式是音乐家一瞬间的想法,它是不稳定的。大小调的交替使用可以运用在写作经过句的部分,使原本单调的音阶产生新颖的听觉效果。

(二)民间音乐与五声音阶

这类调式的使用对于中国的作曲家来说是司空见惯的,大多数人对我国的民间音乐和五声音阶都有所了解,只是不能更好的运用和挖掘其特点。

1.民间音乐

挪威民间音乐是脱离了大小调体系的,受到教会调式和民间乐器的影响。格里格仿照了挪威民间音乐的特点,他的音乐被认为具有“异国风情”。

挪威民间乐器哈定菲尔琴有二十多种定弦方法,以表现不同的舞曲。常用的定弦方式与利第亚调式相同,是格里格最喜爱的综合调式。

朗格莱克琴独特的音程影响到民间音乐创作者们的旋律发展。其最典型的音阶如下:

例1

对于习惯平均律的听觉来讲,这种音程效果是不稳定的,而这正是民间音乐的特点,我们也可以模仿这种做法,尝试把我们的民间曲调所隐藏的音程猜测出来加以利用。

2.五声音阶

挪威民间音乐偶尔用五声音阶的材料,这是它的显著的中世纪特色之一。中古调式中的利第亚、混合利第亚调式与中国古典音乐中常用的燕乐、雅乐相仿,而中国民间也蕴藏了丰富的音乐特点,在民族乐器、民间戏曲中可以提炼出大量有特殊音乐效果的音程排列结构,为创作提供了许多可探索的空间。

三、动机的发展手段

在传统作曲技巧中,动机的发展手段有很多,在这里我们主要分析格里格《抒情小品》中使用最多的方式,而这些方式看似简单,学会灵活后可以让创作变得更加巧妙,在旋律发展上也不用再花费过多的心思 。

(一)重复

音乐创作与文学创作一样,重复是其最为常见的写作手段,如同人物需要不断的塑造,音乐的动机也需要不断出现在人们的听觉里。很多学者认为格里格《抒情小品》中使用重复这一手段过分多,感觉比较呆板,但这却是他最有特点的旋律技巧之一。

1.模进与完全重复

例2:

例2中的重复手段在格里格《抒情小品》中屡见不鲜,4—8小节对1—4小节的重复看起来是没有变化的,但是作曲家改变了音区,在听觉上有改变,而且推进了旋律发展的律动性。这种手法在《旋律》(OP.47,No.3)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作品的动机非常简单,却一直不断的重复、模进,其节奏和音程组合方式贯穿全曲,可以说作曲家只用了两个小节写完了整个作品。.

2.变化重复

例3:

3.八度重叠

例5:

例5中是两首表现格里格忧伤情感的作品,使用了八度重叠后,让人深刻体会到作曲家内心的动荡,旋律开始时平淡的心情描写,在使用了半音阶和变化音后思绪繁杂,而将这些旋律八度重叠,更加重了悲痛感。

(二)自然元素

格里格受挪威自然风光的影响,在取材上模仿了很多自然界的元素,以下几类是最为明显的。

1.动物

例6:

例6中,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加上跳音,形象的模仿出小鸟的啼鸣;《蝴蝶》的主题并不强调旋律性,由大跳、半音上行与和弦分解三种因素共同组成,描绘蝴蝶纷飞的形态。

2.景色

例7:

《山中夕阳》用了长达8小节的单旋律模仿笛声;《夏日黄昏》的旋律是模仿牧笛的音程结构和演奏方式,还应用了变音增加色彩性。

(三)生活场景

格里格对于挪威农村生活的描写在《抒情小品》中尤为突出,民间的舞蹈、劳动等场景都成为作曲家的旋律素材。

1.劳动场景

例8:

《船夫曲》节奏铿锵、充满豪迈气概,和声性的旋律写作给人强壮的音响效果,如同船夫喊着口号。

2.舞蹈场景

例9:

这是一首斯普林舞曲,作曲家模仿民间音乐的曲调和节奏型,使其更加活跃,刻画出挪威舞蹈中快速转圈的舞蹈形象。

(四)织体型的旋律结构

在器乐旋律写作中,旋律暗含织体是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这样不但不会破坏旋律的流动性,更加容易描绘出生动的音乐形象。

例10:

例10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织体型的旋律。第一种是和声性的,用空洞的纯五度描摹钟的鸣响效果,有印象主义的风格。第二种是分解和弦性的,整个作品都是相同节奏,短促、片段性、非旋律性,鲜明的描写了挪威陡峭山涧中奔流跳跃的溪水。

(五)旋律中的半音性特点

起到色彩作用的半音是体现旋律新颖性的重要手段,有些变化音适合当作调式中的特征,犹如六声、七声音阶中的偏音。旋律并不是非要有明确的调性不可,在旋律中添加半音是很自然的处理方式。格里格在《抒情小品》中虽然喜好用自然音阶来表现他的旋律构思,但和声上的半音化已经影响到他的旋律写作,其中有许多作品的旋律完全是用变化音写成的。

例11:

例11中的两首作品都是典型的半音化旋律,在《隐密》中,复杂的变音体系表达了难以言传、难以捉摸的内容,并且加以格里格常用的八度叠置手法与模进,让人感受到窃窃私语中暗藏着惶恐不安的内心活动。《悲歌》的感情真挚、内涵深刻,音乐主题有两种因素,第一部分是半音加上宛转扭捏的旋律发展,第二部分是织体性的旋律,有强烈的对置关系。

四、演奏方式对旋律的影响

当器乐旋律的写作已经完成后,演奏方式应该是为旋律锦上添花的最佳方法,平时会被人们所忽略的连线、跳音、装饰音等常用演奏方式,可以让我们的旋律更加充满活力。

格里格用重复以及不太多的变化做旋律发展要素,但是听觉上仍然保持着良好的新鲜感,和其所使用的演奏方式是密不可分的。

(一)连线

例12:

这两首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不需要用连线,因为都有休止符,演奏的时候是肯定会分句的。而作曲家这样做并不是画蛇添足,在《风之精灵》中,连线是为了打破单调的节拍循环,这种跨小节的连线可以让重音模糊,而精灵的形象也更加生动。《少女之舞》的体裁是生活化的圆舞曲,格里格为之设计的这种节奏型特点鲜明,是弱拍上的前十六音符,在连线的作用下,演奏时优雅、轻盈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二)装饰音

例13:

这首作品的旋律原本单调,呈半音阶下行的效果,加上装饰音之后增添了可听性,而且让原本冗长的节奏也活跃起来,作曲家模糊重音的写作技巧再次出现,使节奏处于交错状态,增加了不平衡感。

例14:

《摇篮曲》中对装饰音的运用是最有特点的,旋律的1—4小节和9—12小节素材相同,加入了倚音后完全重复成为了变化重复,音区的转换也给人新鲜感,在没有多余材料加入的情况下将作品流畅的展开。而5—8小节的琶音更是构思巧妙,在谱例上看起来,是两个声部,旋律声部仿佛只是二分音符的“re”,但是结合了琶音的演奏效果后,会发现旋律线条是穿插在两个声部之间的,听觉上的效果是“re—la”,与主题是模进关系。而这种琶音的演奏方式会让人联想到婴儿缓缓晃动的摇篮,或母亲温婉柔和的歌谣。

五、 结束语

在国外的作曲教学中,模仿写作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学习阶段,我们也可以模仿这些有特色的作品进行器乐旋律写作的学习。格里格继承了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传统,并加入挪威民族音乐语言,构成他独特的旋律音乐特色。《抒情小品》中亲切活泼的器乐作品,在相对单一和狭窄的音域里,表现了器乐旋律的歌唱性,其锐意创新的独特气质极大增加了旋律的艺术感染力。

1.格里格,《钢琴抒情小曲66首》,广州,花城出版社,2005

2.达格·舍尔德鲁普—艾贝著,张洪模译,《格里格的和声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3.李如春,格里格《抒情小品》分析研究—关于其对巴托克音乐创作所产生影响的探究[J],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4.范晓君,析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音乐表现特征[B],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

猜你喜欢
格里格音阶小品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临宋人小品》
大小调五声音阶,来了解一下
对称音阶(Symmetrical Scale)解析
格里格格巫婆和一张银色碟片
爱德华·格里格:北欧音乐巨匠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