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实时流媒体监控的关键技术研究

2013-09-29 11:27周晶晶桂良启
网络安全与数据管理 2013年19期
关键词:视频流调用编码

周晶晶 ,舒 翔 ,龙 涛 ,桂良启

(1.武汉军械士官学校 火控雷达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74;2.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湖北 武汉 430074)

终端平台的智能化和3G网络的覆盖带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对当今不断壮大的物联网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比如对物流车辆进行随时、随地、随身的视频监控,相比传统的PC机监控更加方便和高效。在移动终端上进行视频监控系统的开发,由于其硬件资源和网络环境的限制,开发难度远大于PC机,并且对移动终端和网络都有很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流媒体服务器的特点,在服务器上实现了一个双缓冲机制来达到实时发布流媒体的要求,通过服务器多线程的方式实现边采集边传输并实时的发布。

本文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作为终端视频采集的平台,借助Android系统平台开发的优点,可以很好地进行推广及后期应用。此外,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本文通过在Android中移植X264开源库来实现流媒体视频的编码,并通过双缓冲文件优化流媒体传输机制以实现实时视频和移动监控的融合。

1 系统分析与设计

1.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系统由视频移动终端、流媒体服务器、视频监控端3部分组成,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其中,视频移动终端通过Anrdoid平台提供的api实时获取摄像头捕获的视频流,并通过JNI的方式调用底层的native代码以完成H.264的编码工作,之后通过socket传输到视频监控服务器。

视频监控服务器包括应用服务器和流媒体服务器两部分。其中应用服务器作为整个系统的服务端,用于处理视频监控端的视频请求以及接收视频移动终端发来的实时视频流数据。流媒体服务器则用于将应用服务器接收的视频流数据封装成流媒体格式并实时发布。

视频监控端采用Android平台构建,可以通过RTSP和HTTP两种协议访问流媒体服务器以获得观看实时视频的效果。

1.2 视频采集和编码

本系统采集的实时视频来源于Android系统支持的摄像头。考虑到无线网络带宽的限制,本系统采用H.264标准进行压缩编码。由于H.264编码对硬件要求较高,编码的速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样采集到的视频可能不够连贯。本系统采用多线程加缓冲队列的方法进行采集和编码。视频采集线程将捕获的每一帧数据放入一个缓冲队列中,视频编码线程从队列中获取视频帧集合来完成编码和传输的工作。具体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视频采集编码流程图

其中视频采集线程的伪代码如下:

视频编码线程的伪代码如下:

1.3 H.264视频流传输控制模型

H.264的定义由视频编码层 (VCL)和网络提取层(NAL)两部分组成。其中VCL作为H.264的核心算法引擎对视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和解码;NAL层则根据不同的网络把数据打包成相应的格式并通过网络传送出去。为了保证较低的延时,需要将H.264视频流数据打包成RTP包,并加上时间戳和序列号等信息,然后通过UDP传输到服务器。RTP的打包模式有3种:单NAL单元模式、非交错模式和交错模式。本文根据系统的要求,采用非交错模式按照编码的视频流顺序进行组包,适用于延时较低的实时系统。

由于H.264编码对CPU消耗较大,如果放在java层则会大幅度影响系统性能。本系统将H.264编码模块放在 native层,用 C/C++实现,通过 jni调用编码接口,然后通过RTP传输。

1.4 服务器设计

服务器端采用双缓冲文件实现流媒体的生成和发布。传统的实时视频监控一般采用socket连接实现边传输边播放视频,视频数据并不会被缓存,并且如果要有新的客户端加入监控,则必须要新建一个socket连接。本系统通过加入流媒体服务器作为视频中转,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流媒体服务器发布实时流媒体需要实时的视频源,本系统的应用服务器将接收的实时视频流数据写入一个缓冲文件作为流媒体服务器的视频源,此缓冲文件通过linux命名管道实现。此外,流媒体服务器发布流媒体也需要一个缓冲文件,用于存放被编码成流媒体格式后的视频流数据,以供客户端调用。服务器的工作流程图如图3所示。

图3 服务器工作流程图

2 系统实现

2.1 Android Camera视频采集

为了实时捕获Android摄像头的画面,需要用到Android Camera。Android Camera包含取景和拍照两个功能,它实际上是建立在C/S架构上的。Camera运行的时候,可以大致分成服务器和客户端两个部分,他们分别运行在两个不同的进程中,通过Binder机制来完成进程间通信。这种Android特有的Binder机制可以保证客户端和服务器独立的变化,客户端调用接口AIDL定义的接口,功能则在服务器中实现,并且进程间通信的部分对上层程序不可见。

具体实现中,通过Android Framework提供的android.hardware.Camera类来完成和CameraService服务端通信。由于需要对采集到的每一帧画面进行压缩编码处理,可以通过调用Camera对象的setPreviewCallback函数来设置一个回调对象,此回调对象中的onPreviewFrame函数可用于完成对当前帧的捕获,这样就可以在此函数中对采集到的视频进行编码的处理了。

2.2 JNI调用 X264库

考虑到无线网络环境的不稳定性和带宽有限的问题。本文对采集到的视频进行H.264标准的高效压缩编码。H.264是目前一个广泛使用的具有高压缩比的视频编码格式,具有较高的视频压缩性能,适合用窄带传输,适用于移动互联网和流媒体播放。本文采用X264开源库来对实时视频进行压缩编码。首先需要在Android操作系统上移植X264库。

由于X264是用C语言写的一个开源库,为了能够被Android平台使用,需要用到NDK工具对其进行编译。NDK是用来编译本地代码的工具,作为Android SDK的一个补充,用于将原生的C/C++代码集成到应用中,并通过JNI的方式被上层java程序调用。本文采用JNI方式调用X264库的步骤如下所示。

(1)JNI接口设计

设计调用本地代码的函数接口。本文需要对采集的视频进行H.264编码,编码部分需要定义3个接口。分别如下:

其中native关键表明这3个函数来自于native代码。CompressBegin接口是编码初始化接口,通过传递视频画面的宽和高来对H.264编码器进行初始化设定;CompressBuffer接口是编码接口,通过传递encoder编码器结构和视频流字节数组来对当前帧的视频流数据进行H.264编码,编码后的结果存储在out数组中;CompressEnd接口用于释放编码资源。

(2)实现本地方法

JNI接口设计完毕之后,需要用C语言实现接口。创建一个H264Android.c的文件,用来实现第一步中定义的3个接口。

(3)生成动态链接库

实现JNI接口之后,需要生成.so的动态链接库以供java程序调用。为了生成动态链接库,需要编写Android.mk文件并通过NDK工具对本地代码进行交叉编译。交叉编译时需要针对X264库编写相应的Android.mk文件,核心内容如下所示:

其中,LOCAL_C_INCLUDES标明了编译需要的外部头文件路径;LOCAL_MODULE标明了当前生成模块名称;LOCAL_SRC_FILES标明了编译需要用到的源文件;LOCAL_LDFLAGS标明了编译需要用到的外部静态库;LOCAL_LDLIBS标明了引用的外部库文件。

通过引用X264的静态库,即可将X264编译到native代码中,并被上层java程序调用。编译成功之后,会在Android项目的根目录下的libs文件夹中形成一个libH264Android.so的动态链接库,编译完成。

(4)Java程序调用本地代码

Android中的Java程序可以通过 System.loadLibrary("H264Android")函数调用第 3步中生成 libH264Android.so动态链接库。并使用声明的native方法来完成视频编码的功能。

2.3 视频传输的实现

视频传输通过TCP和UDP两种方式配合实现。为了保证视频采集终端和服务器之间有可靠的通信机制,采用TCP连接来进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当视频终端收到有效的传输视频的控制信息之后,采用UDP连接发送实时的视频流到服务器。服务器视频接收线程会将收到的有效视频数据写入到一个缓冲文件Camera.h264中,此文件被作为流媒体服务器的视频源。

2.4 FFmpeg流媒体服务器架设

服务器端采用FFmpeg作为流媒体服务器。FFmpeg是一个开源免费跨平台的视频和音频流方案,属于自由软件,采用LGPL或GPL许可证。FFmpeg既可以对视频进行编解码,也可以搭建基于http和rtsp协议的流媒体服务器。

本系统服务器利用Camera.h264缓冲文件作为FFmpeg的视频源进行流媒体的发布。由于ffmpeg发布流媒体需要用到其中的FFserver组件,ffserver组件的启动需要编写相应的ffserver.conf配置文件,主要配置如下所示:

其中,Port指定了流媒体服务器绑定的端口。<Feed feed1.ffm>标签定义了流媒体服务器运行所需要的一个缓冲文件,大小为200 KB。<Stream camera.asf>标签定义了流媒体服务器输出的视频格式以及视频相关的参数。如本系统输出的流媒体格式为.asf格式。

在ffserver启动时,会根据ffserver.conf文件中的配置新建一个feed1.ffm缓冲文件。此缓冲文件用于存放来自视频源文件的实时视频流。FFmpeg会根据配置文件中的视频输出格式将视频源中的文件进行转换,转换之后的数据会写入feed1.ffm文件中。本系统中,feed1.ffm文件大小被限制在200 KB,当200 KB的空间被用完后,新数据会从文件的开头进行写入。这样可以保证当有新的客户端加入监控时,观看到的是最新的视频。

3 系统测试

为了验证H.264视频在无线网络中的传输性能,本系统选取了2台Android 2.3系统的手机进行测试。测试环境如下:

视频终端:Google Nexus S

CPU主频:1 GHz

内存:512 MB

操作系统:Android 2.3

服务器采用Ubuntu10.04搭建。

表1对双缓冲和无缓冲的流媒体传输机制进行了测试和对比,显示了随着分辨率和每秒传输帧数/(F/S)的变化导致的丢包率和延时的变化。

经过测试,在采用了双缓冲机制发布流媒体之后,客户端能够以更小的延时播放流媒体服务器发布的H.264视频流。由于丢包率主要取决于传输带宽,改变传输模式对丢包率的提升并不是很大。

在高速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进行视频监控成为了物联网行业一个比较热门的应用。本文在流媒体服务器的搭建上采用双缓冲文件技术,有效地保证了视频源的实时性,降低了网络传输的延时。此外,考虑到无线网络环境中视频数据传输的困难,本文采用H.264标准对实时视频进行压缩编码,有效地提高了带宽利用率。由于本文传输视频数据采用的RTP组包模式[5]并没有考虑到实际的应用背景,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数据丢包,因此只是和应用与对实时画面要求不高的场景,比如物联网物流行业等,如果要实时传输更清晰的视频数据,则需要采用良好的失序和拥塞处理技术,并重写RTP的组包算法,这样可以保证视频数据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这也是今后要研究和改进的方向。

表1 双缓冲传输模式和无缓冲传输模式的测试结果比较

[1]SCHULZRINNE H,CASNER S.RTP: A Transport Protocol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M].RFC3550,2003.

[2]WENGER S,HANNUKSEL M M.RTP Payload Format for H.264 Video[M].RFC3984,2005.

[3]王立青.基于X264和流媒体的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J].计算机安全,2010(7):13-15.

[4]任严.基于 FFMPEG的视频转换与发布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20):4962-4967.

[5]魏聪颖.基于实时流媒体传输系统的H.264组包算法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7,34(8):41-44.

猜你喜欢
视频流调用编码
边缘实时视频流分析系统配置动态调整算法研究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基于视频流传输中的拥塞控制研究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核电项目物项调用管理的应用研究
Genome and healthcare
铁路货场智能大门集装箱全景图像采集方法研究
基于系统调用的恶意软件检测技术研究
美国视频流市场首现饱和征兆